书城文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32863000000110

第110章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

金庸是新武侠小说最杰出的的代表作家,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武林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金庸出生于1924年,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本名查良镛,祖籍江西,生于浙江。

金庸是在家乡海宁县袁花镇读完小学的,然后就读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因为写讽刺训导主任的文章被开除,转学去了衢州。1942年中学毕业,考入“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赴上海东吴法学院修习国际法课程。新中国成立不久,金庸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回到香港,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在武侠小说方面,他继承了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之先河。而且,这些小说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同时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而赢得了亿万读者的喜爱,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从31岁发表《书剑恩仇录》开始到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金庸共创作了15部长、中、短篇小说。其作品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有豪侠气概,有儿女柔肠,有奇招异法,凡此种种,引人入胜。他曾用其中14部书名的第一个字串在一起,编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对联。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中期武侠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它的发表确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小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

金庸小说还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电影、广播剧、舞台剧、漫画、动画、电脑游戏等,深入人心。第一部搬上银幕的作品是《射雕英雄传》,此外还有《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都被搬上了银屏。

金庸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社评家。他写有近20000篇社评、短评,切中时弊,笔锋雄健犀利,产生了很大影响,曾被人赞誉为“亚洲第一社评家”。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

方舟子曾说:“有华人处就有金庸,有网络处也有金庸。”在1980年代兴起、至今仍绵延不绝的“金庸热”和90年代金庸小说被学院派经典化的社会背景下,一些民间金庸迷在新兴的网络中建立了以金庸为主题的相关网站。作为自由、开放的虚拟空间和公共领域,网络为广大金庸迷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目前声名最著、实力最强的金庸网站当推台湾的“金庸茶馆”和大陆的“金庸江湖”,这两大网站代表着目前网络金学研究之最高水准。

延伸阅读

“金迷”必读书目

《飞狐外传》、《笑傲江湖》、《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连城诀》、《神雕侠侣》《天龙八部》、《侠客行》、《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白马啸西风》、《碧血剑》、《鹿鼎记》、《鸳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