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在一个风气开通、历史转型时期的特殊结晶。他是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的一个杰出象征,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钱钟书(1910~1998年),原名仰先,字哲良、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他的代表作有《围城》、《人·兽·鬼》、《管锥编》、《旧文四篇》、《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等,其中以长篇小说《围城》影响最大,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
钱钟书10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19岁时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这主要是因为,钱钟书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中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钱钟书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就与吴晗、夏鼐被誉为清华“三才子”。
1933年,钱钟书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归国,曾在多所大学任教。1953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后相继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
钱钟书的一生,是以生命的极限去探索人文写作和人文学术极致的一生。他于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身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描绘旧中国知识分子百相的长篇小说《围城》,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的《谈艺录》;解放后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石语》、《槐聚诗存》等。此外,他还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中国文学史》的工作,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钟书不仅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拉丁文、西班牙文,而且对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哲学、心理学以至各种新兴的人文学科,都有很高的造诣和透辟的理解。钱钟书对我国古代的经、史、子、集也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立足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努力打通古今中外,使之熔于一炉。
《谈艺录》是钱钟书青年时期的著作,书中对许多问题都作了前无古人的发掘和辨析,出版之初就以视角的独特、观点的新颖和材料的丰赡充实震动了学界。《宋诗选注》是钱钟书在文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完成的一项成果。这部书既有普及性的一面,可供雅俗所共赏,同时又体现了钱钟书对宋诗乃至全部中国古典诗歌的深湛研究,资料极为繁富,论述多有发明,体例独特别致,充满了创造性,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围城》的时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但要理解《围城》,必须追溯到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大炮军舰之下,被迫地、却历史性地开始了与世界的接触,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锋、碰撞、冲突以至交汇、融合。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大批留学生(钱钟书正是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上具体地、活生生地体现出来,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义。
延伸阅读
幽默才子钱钟书
在清华读书期间,钱钟书的一位叫许振德的男同学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振德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直到若干年后,居住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提起旧事,还禁不住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