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65

第65章 儒家亚圣——孟子

孟子的思想虽然不为统治者所提倡,但其中的积极方面却影响深远。尤其是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的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而“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人格更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不畏强权,为真理正义而斗争。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受业于子思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公元前372年,孟子出生于邹国(今山东邹城)。孟子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对孟子的教育就落在他母亲一个人的肩上。

孟子小时候,一天,邻居家杀猪。孟子问妈妈:“他们为什么杀猪?”母亲骗他说:“给你吃啊。”小孟子听了,非常高兴,蹦蹦跳跳地跑了。孟母感到很懊悔,她自言自语道:“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席子不放正了不坐,肉不切得均匀不吃,为的是从胎里教化儿子。现在他懂事了却骗他,真不应该。”于是孟母果真去买了肉给孟子吃。孟母就是这样教导孟子的。

到前358年,孟子拜孔子嫡孙子思的门人为师,学习诗书礼仪。前343年起,孟子的思想已经形成,在家乡开始教徒讲学。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他认为好人坏人之分,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影响。他把人比作山木。他说,山上的树木本来是茂美的。但因为它接近都市,人们对它砍伐不休,牛羊践踏不已,于是长得不成样子,能说这些树木原来是不美的吗?人也是这样,本有善良的品性,但不断被摧残,得不到发扬,最后变得同禽兽差不多,能说人的本性原来就是这样的吗?

孟子认为民众的问题最重要,君王的问题不占重要地位。君王在用人时,应该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最智慧的。这种民贵君轻的思想是极为可贵的。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王道”、“仁政”,意思是人的本性是好的,应该把人当人看。统治者要想得到天下,办法在于得民,得民的关键在得人心。孟子所说的王道,最主要的就是给予人民产业,轻徭薄赋,减少刑罚。

前330年起,孟子开始周游列国,希望能推行自己的“仁政”理想,造福于天下百姓。

孟子向梁惠王说:“不耽误农活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不用细密的鱼网到湖里去捕鱼,水产就会吃不完。伐木者按适当的时令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水产都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能使百姓饱暖生活,死后有钱埋葬,没有什么不满足的。生养死葬都没有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孟子去见齐宣王说:“把泰山夹在腋下而跳过北海,告诉人说‘我不能’,这的确不能。替老年人按摩肢体,告诉人说‘我不能’,这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所以王不能称王于天下,不是属于夹着泰山越过北海一类,而是属于按摩肢体一类。敬养自己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养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这样统治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上玩弄东西一样容易。”

孟子游说列国,发现天下没有肯施行仁

政的国君,于是从前310年起,开始在邹国

讲学,并写下了论述自己思想的著作。约前289年,孟子逝世,享年84岁。

延伸阅读

孟母教子

孟子小的时候,他们家住在墓地附近。小孟子常常在墓间玩耍,做造坟的游戏。孟母看见了,说,儿子整天玩这些游戏,能培养出什么样的情趣呢?这不是孩子应该呆的地方。于是搬迁到市场旁居住。有一天,孟母听到小孟子在学商人叫卖,非常担忧,觉得这样孩子就不能安心学习了。为了小孟子能健康成长,她决定第二次搬迁。这次到了学校的旁边,过了一段时间,孟母发现小孟子在学习礼仪,这才松了一口气,欣慰地说:“这才是我的孩子该住的地方啊!”于是决定在这里长住。后来,孟子渐渐长大了,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孟母便把孟子送到一个当地很有名望的私塾去读书。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先后带着孟子在三个地方居住,被传为佳话,为历代人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