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59

第59章 火箭专家——钱学森

他是中国现代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习。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研究。1947~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

钱学森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著名的“卡门-钱公的结果,这项公式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

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决心返回祖国,将自己的价值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去,这引起了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准离开美国。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蔑钱

学森是“间谍”。其实,这些书籍和笔记

本,一部分是公开的教科书,其余都是钱

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后来美国特务机关虽然被迫释放了他,可对他的迫害却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和中国科学家、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迅速地回国,他租房子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家里准备了3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可以搭飞机回中国。

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了解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风华正茂的钱学森回到祖国,正赶上空军建设战略方向的研究。面对帝国主义飞机肆意侵扰我国领空的现实,不少人认为要建设强大的空军,首先必须研制飞机,但钱学森却提出搞导弹。此语一出,四座皆惊:“导弹深奥莫测,连美苏也都刚刚起步,我们一穷二白怎么搞?”钱学森分析说:“飞机要重复使用,对发动机材料等要求很高,我国短时间内解决不了。而导弹是一次性的,材料难度小,主要靠脑袋,中国人聪明,完全能解决制导和自动控制上的难题。”一席话令人茅塞顿开。

果然,在钱学森主持研究下,中国导弹后来居上,大出风头,1962年击落充满神秘色彩的美蒋U-2高空侦察机,国威大振。

延伸阅读

钱学森个人语录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在美国期间,好几次有人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1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中国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神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