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55

第55章 纺织术的传播者——黄道婆

黄道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她第一个把在崖州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推广和改革,制成一套擀、弹、纺、织工具,从而提高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黄道婆(约1245~?),又称黄婆,松江人氏,生于南宋末年淳祐年间。黄道婆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生活的重压下,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白天她下地干丈夫的非人虐待。沉重的苦难摧残着她,也磨炼了她,有一次,黄道婆被公婆、丈夫一顿毒打后,又被关在柴房不准吃饭,也不准睡觉。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非人的折磨,决心逃出去另寻生路。半夜,她在房顶上掏洞逃了出来,躲在一条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海船上。后来就随船到了海南岛的崖州,即现在的海南崖县。

在崖州生活了20多年后,由于思念故土,黄道婆告别黎乡,返回阔别多年的故土,把黎乡的先进纺织技术带给了松江的父老,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当时的乌泥泾已经在元朝的统治之下,元统治者每年向当地劳动人民榨取万匹棉布。可是由于生产条件和纺织技术都很落后,人们不停地劳作,还是不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交完赋税布匹后几乎所剩无几,劳动人民的生活始终处于极端贫困的境地之中。

黄道婆回乡后,首先向家乡人民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还把自己由黎族带回来的纺织工具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仿制。她不厌其烦地向乡亲们示范操作方法,把自己精湛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黄道婆还改进了多种纺织工具和纺织程序,发明了一整套擀、弹、纺织等工具,大大方便了织布纺棉手工劳作。她还总结推广了一套配色纺花的新技术,使织出的被褥、衣带、手帕都有折枝、团凤等各色花样,色彩艳丽夺目。

此外,黄道婆还传授和推广了“错纱配色,综线挈花“之法,后来松江一带的织工发展了这种技术且更加精益求精。她还把“崖州被”的织造方法传授给镇上的妇女,一时“乌泥泾被”闻名全国,远销各地。

黄道婆所传授的先进纺织技术,后来传播甚广。到元朝末年,松江一带已经有上千家居民从事纺织业,那些过去单单依靠贫瘠土地过日子的人,生活都有了改善。人们忘不了黄道婆的恩情,在她去世的时候,乌泥泾人悲痛流泪,把她安葬。在现在华泾镇北面东湾村,还专门建造了祠堂,逢年过节都要为她举行祈祷仪式,将其尊为纺织业的守护神。原来“民食不给”的乌泥泾,从黄道婆传授新工具、新技术后,棉织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了明代,乌泥泾所在的松江,成了全国的棉织业中心,赢得“衣被天下”的声誉。

黄道婆就是这样以自己的杰出贡献,而被载入了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史册,她必将永远受到后人的敬仰。

延伸阅读

有关黄道婆的民谣

清朝人秦荣光一首竹枝词咏黄道婆:乌泥泾庙祀黄婆,标布三林出数多。衣食我民真众母,千秋报赛奏弦歌。民间还流传歌颂黄道婆的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