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24

第24章 救时宰相——张居正

张居正,明万历年间,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荣登首辅之位后,理政十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又称张江陵。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

张居正是出身于湖北江陵的农家子弟,自幼就以神童蜚声乡里。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取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25岁升为翰林院编修,43岁进入内阁,任大学士,48岁任宰相。那时,封建统治阶级昏庸腐化,军政败坏,财政破产,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阶级矛盾尖锐,危机严重。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一方面,张居正以“得盗即斩”的手段加强镇压,另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使民“足食足衣”的政治措施。

主要政绩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当时行政机构雍肿,人浮于事。张居正把能合并的机构都合并了。在精简机构时,还进一步划清了政府各部门的权限职责,严格官吏考核制度,加强了人事管理。这样一来,既减轻了朝廷支出,又鞭策着官吏们更好地工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严肃法纪,信赏必罚。张居正认为,“赏罚功罪,须至公至平,人心乃服,人心服,而后可责其用命”,因此,在他执政期间,凡是违法犯纪的人,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地方豪强,一概绳之以法。他一面大刀阔斧地整肃吏治,一面带头不搞行贿受礼。比如被他推荐任用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后来被封为宁远伯。李为了报答他的推荐之恩,曾派人给他送去钱财。他坚决不受。因此,他主持颁布的一切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蠲免积负,减轻人民负担。他对神宗说:“今尚有一事为民害者,带征税粮也。夫百姓财力有限,一岁之入,仅足供一岁,不幸岁歉,目前尚不能办,岂复有余力更完累岁积逋乎?有司避责,往往将今年所征,抵完旧逋,即今岁所欠,又为将来带征矣。”要求神宗责令户部“核万历七年以前积负,悉行蠲免”。神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免去了农民在万历七年以前积欠国家的钱粮田赋。

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他曾上书神宗说:“今后用人,但问功能,不可拘资格。”他曾引用李成梁镇辽东,戚继光镇蓟门,使得“荒外詟服,边境坐拓”。又用潘季驯治理黄河,使得“堤工早完,转漕无患”。

人在政在,人亡政息

公元1582年,张居正去世,过去因攻击他而受到处分的人,一个个官复原职。中官张诚在神宗面前说他与冯保“交结恣横”,并说他家“宝藏逾天府”。御史羊可立指责他构陷辽王。辽妃又上书为辽王辩冤,并说辽府金宝以万计,全部入居正家。神宗被这些谗言迷惑了,遂公布张居正罪状,下令削去了他的官秩,剥夺了他的谥号,查抄了他的家产,几乎劈棺戮尸。

到熹宗朱由校即位,恢复了张居正的官秩,重新予以葬祭。直到崇祯三年礼部侍郎罗喻义等为他鸣冤,他的冤案才逐步得到了纠正。他的子孙也官复原职。张居正不仅热心于革新政治,还留下了一些内容丰富的政治论文和感情真挚的诗篇。有《张文忠公全集》传世。

延伸阅读

救时宰相张居正的出生传说

据说张居正小名叫张白圭,他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说是他的爷爷张镇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家中发大水,水里有一只大白乌龟。据说这是一个很吉祥的梦,正巧他的孙子就在当天晚上出生了,于是他就给孙子起了一个张白圭的名字。张白圭小时候非常聪明,和当时的唐寅、徐文长一道被誉为大明王朝的三个神童。全家人都对他寄予莫大的期望,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