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20

第20章 黄袍加身——赵匡胤

赵匡胤是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他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王朝的经济和文化经过他的治理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赵匡胤(927~976),涿州人,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里,为宋朝第一代皇帝。青年时的赵匡胤,爱好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后来,他做了后周的将领,立了不少军功,被提拔为殿前都点检,掌握了后周的军事大权。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七岁的柴宗训继位。柴宗训年幼无能,赵匡胤就和他的亲信策划政变。第二年春,他借口北汉和契丹会师南侵,率领大军,从开封出发,前往抵抗。大军走到陈桥驿,他手下的将土把一件皇帝穿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陈桥兵变”。

赵匡胤登基后,定国号为宋,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将开封作为都城,历史上称为北宋。宋太祖建立北宋后,各地的割据政权依然存在。他采用各个击破的战略,花了十来年时间,陆续攻灭了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诸割据政权,顺利地实现了南方的统一。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政权的再现,宋太祖接受宰相赵普的建议,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公元961年初秋的一个晚上,他召集石守信等大将饮酒,对他们说:“要不是靠你们出力,我不会有今天。不过,我做了皇帝,没有一夜睡好觉。”

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他说:“如果有朝一日,你们的部下把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能不做皇帝吗?”

石守信等听了,大吃一惊,急忙问宋太祖怎么办?

宋太祖说:“你们不如交出兵权,到地方上做官,买些良田美宅,再买些歌妓舞女,享乐一辈子。这样,君臣没有猜疑,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称病辞职,交出兵权,得到很多赏赐。不久,宋太祖又用同样手段,解除了一些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各给他们一个没有实权的官职,留在京城居住。宋太祖这种做法,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节度使交出兵权以后,宋太祖就派遣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后来,又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地方财政。他还把地方上的精兵抽调到中央,编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边防重要地方,派禁军轮流戍守。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结束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战乱不断的局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他重文轻武,偏重防内,因此,国力日渐衰弱,军队缺乏战斗力,留下了宋代外患不断的祸根。

公元976年,年满五十的宋太祖,正当大有作为时,突然逝世了。

延伸阅读

赵匡胤的传说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自小家贫,早年曾浪游楚地,以推车贩运为生。一年寒冬,他手推独轮车,到孝感西湖村,当独轮车满载贩购的西湖莲藕后,却时值风雪黄昏,饥寒交迫,赵匡胤便推车投宿酒家。

因兵祸战乱频繁,朝廷严禁民间酿酒,加之此时酒馆饭菜俱空,厨间仅剩两张未用完的“豆油皮”及葱姜等零星物料,聪明的厨师便随机应变,即取用客人车上的莲藕作原料,经洗净去皮,切成细丝,略用盐腌渍后,拌入葱、姜、香菇丝等调料和少许面粉,用净布紧紧卷捏成一字条形,再用抹过面糊浆的豆油皮包牢,用刀切成形似“车轮”一样的片,并经油炸烹制,稍许,酒家端上一盘“豆油藕卷”和一壶私人家酿陈酒送上餐桌。赵匡胤非常感激,便一人独酌起来,边吃边赞叹说:“豆油藕卷肴,兼备美酒好,落肚体通泰,今朝愁顿消。”于是,“豆油藕卷”这一佐酒美肴即问世,并沿传下来。大约过了十多年,在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一跃而当上了宋朝的开国皇帝。

一天,他忽然想起当年在西湖酒馆吃过的那难得的美酒和佳肴,顿时感慨万分,为了不忘旧情,便特对孝感颁发诏书,取消西湖禁酒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