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32856400000069

第69章 标志法、别名法、品牌法取名

公司名称命名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方法形式都不相同。由于公司名称是一种企业形象,因此企业命名需要根据自身商业项目、商品、消费对象等情况来取名。

因地制宜,因时而异,这是企业用名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标志命名法

宋代的刘家功夫针铺,其标志就是“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这种做法后来发展成图画商标。

标志命名法也有以实物为标志的,例如著名的黑猴儿帽店就是如此。黑猴儿帽店指杨小泉帽店、杨少泉帽店、田老泉帽店。其来源是这样的:明末山西来了个手艺人,开了家杨小泉帽店,买卖不错。掌柜的没什么嗜好,只养了一只全身黑色的猴儿陪伴在身边。日子长了,来往的人们虽然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但只要一提那个“黑猴儿的”,就知道指的是他。黑猴儿的名声也就传开了。

清初,由于来自关外的清朝贵族需要大量皮帽、毡帽,鞋帽的生意越来越好。于是,在杨小泉后,又有人办起了杨少泉帽店。为了招揽生意,取得信誉,杨少泉帽店也依照杨小泉店,在店门口用木头做了一个黑猴儿,买卖也十分兴旺,甚至超过了杨小泉帽店。杨少泉帽店的出现,使不少人看到,经营黑猴儿商品不但保险,而且有利,于是又有人开了田老泉帽店,也请人在店门口用木头做了一个黑猴儿。从杨小泉帽店到田老泉帽店,不仅字号上的辈分一个比一个大,就其规模来看,也一个比一个大。最后,杨小泉帽店销声匿迹了,杨少泉帽店也不景气了,田老泉黑猴儿帽店一跃成为最出名的帽店。

别名命名法

这里的别名指的是绰号,这往往是商品有了一定的信誉后,顾客们交口称赞,主人随口取出的外号。由于外号比本名响,店主就顺水推舟拿来做自己的招牌。北方有名的全素刘、钢刀王、烤肉季等都是如此。

有名的王麻子刀剪铺,始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原为杂货铺。店主王姓有麻子,因该店经销的刀剪质量好,人们不约而同地称之为王麻子刀剪铺。但直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由王麻子后代接办,这家杂货铺才正式挂出了“三代王麻子”的招牌,以经营剪刀为主。

天津著名的狗不理包子也是如此,原先是个小摊,主人高贵有,小名“狗子”,从制馅、捏包、上屉到出售,前前后后只有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他就在摊头上放一把筷子,一摞碗,顾客要吃,就把钱放在碗里递给他,他按钱给包子,顾客吃完,放下筷子就走,自始至终他可以不说一句话。于是人们就开玩笑地说:“狗不理。”后来摊子发展成铺子,“狗不理”也就成了店铺招牌。

品牌命名法

有的公司、工厂创造出了名牌产品以后,反过来用品牌名作为公司、商标名称。上海以前的绿宝金笔厂便是如此,该厂女老板汤蒂经商起家,向一家工厂定制由她自己命名的“绿宝金笔”,独家经销。后来才开设金笔厂,打出“绿宝”这一招牌。

这一命名法由于行业上的“品牌战”而变得非常流行,厂仗牌红火,牌助厂神威。对一般消费者来说,究竟是先有品牌名,还是先有公司、厂商名,有时已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例如著名的日本先锋公司、索尼公司,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柯达公司,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等,都是如此。

延伸阅读

原料命名法

原料命名法是用产品的原料来命名,这是一种特殊的命名方法,特点是个性独特,引人注目。这样命名的公司和产品不在少数,最著名的有“五粮液”。“五粮液”是中国著名白酒品牌,是由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五种粮食酿制而成的,故名“五粮液”。

著名的五芳斋点心店,“五芳”指该店生产

的糕团,主要采用米、玫瑰、桂花、芝麻、粮五种原料。

百年老酒家“老半斋”的命名也与原料有关。“斋”的意思是喝酒、不沾荤。而“荤”在上古指的是姜、蒜、葱等有辛臭气味的蔬菜,佛教传入后则指鸡鸭鱼肉。佛教徒相信各种肉食中吃牛肉的罪孽最大,不吃牛肉就有了一半功德,“一生不食抵半斋”。这就是“老半斋”命名的由来,说简单点就是供应的食物中没有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