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32856400000065

第65章 古语法、专用字法取名

所谓古语法命名就是名称来自古书或古语,从这个角度命名的名称或许更有底蕴,更具魅力。专用字命名有两类:一类是指某些行业的习惯用字;一类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某些行业特别喜欢的字。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脍炙人口的诗词,风情别致的民谣,儒家、道家、释家的文化,都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基础,是我们创文化名牌取之不竭的源泉。企业起名应汲取民族文化底蕴,如能巧妙运用,当然能得到好的名字。

古语法

古语是中国商务命名的一大宝库。

许多公司在为企业或商品命名时,总觉得没有素材,找不到好的创意,以致所取的名称枯燥无味,打动不了人心。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资源可以利用。日本很出名的资生堂品牌就是追溯中国古代《易经》中的“至元、万物资生”而来,成为众人所熟悉的品牌。这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无不把目光瞄准古语这一宝库,品牌也因此受益无穷。

受品牌国际化的影响,中国许多公司将目光着眼于古代一些著名的名称,充分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广州天河软件园有一家公司命名为“鲁班公司”,该名称追溯于众人所熟悉的鲁班,见了这个名称,就知道这个公司是做什么的。

“大成建设”的名称引自《孟子》的“集大成”,用于建设领域是最恰当不过了,一般来说,建设的手笔都很大,但是真正能做到“集大成”实属不易。

这类名称在国内所占的比例很大,都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人名和古书,有些是一字不改沿用至今。从这个角度开始进行创意,也许品牌名称会更有底蕴,所取的名称也要比其他方式创意的名称更具魅力,毕竟“品牌的一半是文化”。

专用字命名法

专用字有两类:一类是某些行业的习惯用字;一类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某些行业特别喜欢的字。

用某些行业的习惯用字。

例如中药店爱用“堂”字,如北京同仁堂、鹤年堂、杭州胡庆余堂等;西药店用“房”字,如华美药房、华德药房等。

西餐馆用“社”字,如海虹西餐社、天鹅阁西餐社、华美西餐社等。

理发铺用“厅”字,如新新美发厅、红玫瑰理发厅等。

上海的饭店爱叫“菜馆”、“酒楼”、“酒家”,如大鸿运酒楼、松鹤楼、天府酒家等;而旅馆爱叫“饭店”,如锦江饭店、国际饭店、衡山饭店等。

过去北京的饭庄分两大类。一种叫“饭馆”,能包办大型宴会,一次摆几十桌酒席,还备有供堂会用的戏楼,如福寿堂、会贤馆、福全馆等。另一种叫“饭庄”,菜肴多样,顾客随要随做,兼办小型宴会,如泰丰楼饭庄、萃华楼饭庄等,也有具备两种功能的,如东兴楼饭庄等。

在长期的命名过程中,形成了某些行业特别喜欢用的字。这些字用在正式的名称中,似乎具有沟通的效果,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行业。

例如绸布店用“祥”字,北京有瑞蚨祥、瑞生祥、瑞增祥等;上海有大昌祥、华大祥、信大祥等。果品店用“丰”,如大丰、久丰、长丰、永丰、泰丰、登丰、勤丰、源丰、瑞

丰等。素菜馆常用“林”字,如功德林、觉

林、桔林等。游乐场常叫“世界”,如新世界、大世界等。

延伸阅读

取名要考虑文化因素

“孔府家酒”这个品牌,把孔子这个儒家的伟大人物汲取出来,非常有民族气节,非常有文化内涵,不但中国人知道,而且誉满全球。所类似的有“孟府宴酒”、“曹雪芹家酒”等,都是以古代人物取名的典范。

新疆有首民歌叫《哇哈哈》,著名品牌“娃哈哈”饮料的命名或许与之有联系,当时,此名一用,打响大江南北。当然一个产品的内在质量是硬指标,但一个好的品牌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分析一下“娃哈哈”,不难看出:一是同名歌曲以其特有的明快音调和热忱的民族色彩,早已唱遍了大江南北,被人们所熟悉和喜爱。二是“娃哈哈”三个字中的元音a,是孩子最早、最易的发音。三是“哈哈”是各种肤色人种表达欢笑之情的共同方式。所以“娃哈哈”所创的名牌是有深厚文化内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