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32856400000006

第6章 《百家姓》及排序

提起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它与《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被列入旧时孩童的启蒙读物。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

关于百家姓,其实不止百家。中国人的姓氏错综复杂,又何止百家呢!《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际收录的姓氏经过增补已经有五百多个,其中单姓有四百多个。

《百家姓》原是北宋初年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是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一直流传至今,影响极深。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依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而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是有讲究的。《百家姓》以“赵”开头,是因为宋朝的皇帝是赵氏,“赵”自然成为“天下第一姓”。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所以“钱”姓便排列第二。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率土归降。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最早在他的诗《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出版的,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画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百家姓》在明、清时期有几种修订版,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现形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

《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所辑录的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姓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依据。

传统《百家姓》(部分)排序: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延伸阅读

新编“百家姓”

以姓氏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多少为序,新编成当代人的“百家姓”: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柿、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肖、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