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32856400000050

第50章 忌肤浅庸俗,忌过于直白

取名过于“直白”是指名字取得浅陋,意思肤浅,淡而无味,缺乏涵养和意境。这种名字如同没经过加工的石料,虽然也是人名,还说不上是艺术,因而也难以给人以美感。

取名应当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新颖性,别具一格,而不肤浅俗气,不能过于直白。

忌肤浅庸俗

导致名字肤浅庸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是思路上的俗套,沿用过去的老法,取名仍然围绕着福禄财相、仁寿安康、光宗耀祖、礼义廉耻、忠厚贤德、金银珠宝、龙虎风麒、英花兰香等等,陈词滥调。

二是套用俗词俗语取名字,缺乏新鲜感。如高峰、商丘、金如山、高连升、马兰花等。如此的名字,让人一读上去,感觉到此人的素质不高,无法跟那些雅致飘逸的人相比。自然恭敬之心也蔫了一半。

因此,在给孩子取名的一定要慎重,避免使用太庸俗的名字,否则会使孩子还未与人打交道,就被人看不起,妨碍孩子的发展。

另外,重复也是一种平庸和俗气,引不起人们的美感和新鲜感。许多人在取名时喜欢选用一些易读好听的“超级常用字”,如华、英、杰、秀、珍、红、丽、淑、苹、艳等,造成大量同姓名。社会上同姓名多了,不仅对个人不利,而且还会产生一些难料的“社会问题”,给邮政通信、电话、电报、银行储汇、户籍档案、探亲访友、统计管理以及海峡两岸同胞和国外侨胞寻根追祖、访谱联宗等带来种种麻烦。

粗野的外形自然会给人们一种不雅观的感觉,取名也是如此,给人一种“粗野”感,就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认为某人缺乏修养,不细腻,粗俗而充满野气。

何为“粗野”?粗与细是相对的,俗与雅是相对的。所谓“粗”就是粗糙的未经加工的带有原始味道的字词。名字应当是一件精致玲珑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粗”是相对的,格格不入的。用“粗俗”的字取名有两种表现:一是用词粗鲁、俗气、未经雕琢。如狗蛋、石头、赖孩儿、毛妹等,这些大多是乳名,有的又用作大名。二是虽作了一定的文字加工,但字面词意间仍流露出一种野气,给人冥顽不灵、桀骛不驯的印象。如雷公、武大烈、任毛小等。

忌过于直白

取名过于“直白”是指名字取得浅陋,意思肤浅,淡而无味。

这种名字来源于思维的单性,原因多在于取名者文化素质的落后,审美意识淡薄。名字内容单一,意义肤浅,自然不能引人注目,获得人们的好感,只有富于变化和加大深度,才不会使名字索然无味。

“语义”不深,没有分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姓名的名字部分只有一个字,与姓连在一块表达意义简单易懂,但寓言不够深远,如满月、长水、金刚等。二是名字部分为两个字的姓名,但没有深入挖掘,缺乏创意,内容仍没摆脱“浅薄”的束缚。

解决取名过于“直白”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要努力使姓与名之间发生关联,使这种联系的内涵趋于丰富,深刻而不浅薄,语义有了多维性,自然就使名字超凡脱俗了。二是使其结构富于变化,而非一种简单的“堆垒”,如同建筑学中的墙的构成有空心,有实心一样,而且砖与砖之间的垒砌、衔接方式也变化多样。这样,便可达到姓氏和名字之间最巧妙的协调搭配,不仅结构层次新奇,而且意义深刻。

取名最好含蓄一点,在这方面,古人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唐代大诗人韩愈以“愈”意“退之”,充满了玄机。大书法家张旭,以“旭”(初出朝阳)来展示自己的远大抱负。清代豪儒王国维,取“维国”的倒置形式,既取谐音“为国”,又有吾命维系华夏之意,令人回味无穷。现代人名中也不乏许多妙如诗词、贵如珠玑的好名字,如林默涵、舒庆春(老舍)

等,这些名字含蓄而且充满了生机。

延伸阅读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艺术大师刘海粟,原名刘季芳。他自幼喜好辞赋、书法,尤其赞赏苏轼的《前赤壁赋》,对苏轼亲笔所书之帖,更是反复临摹,乐此不疲。后来,他便据《前赤壁赋》中的名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改名为“海粟”。一方面表示自谦,另一方面也意味艺海无涯,自己须毕生求索,方可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