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32856400000048

第48章 避讳“自吹”或“自贬”

什么都有一个“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取名也是如此。取名要在体现善美的同时,体现“真”,即不温不火,名副其实,不“离谱”,不“过火”。

取名无非多为表示抱负、愿望、性格等,但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在取名方面有些“过火”,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自吹自擂,过分夸大。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取名狂妄放肆、高傲自大、不自量力,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古代有霸王、天皇、李存霸、孙万寿、华雄等“狂妄”之名,而今人似乎也毫不逊色,什么震宇、冠英、永胜、天元、元勋、超伟之类更是“名”不副“实”。

事实也是如此,许多人并没像自己的名字那样出色,相反,平凡名字的拥有者凭借自己的能力照样挡也挡不住地干出了许多伟业,古有司马迁、屈原、伍子胥、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今有陈嘉庚、邵逸夫等。或许这里无道理可言,确切地,名字的“狂妄”程度与其成功的可能性之间是毫无关联的,相反,有时是“名”“实”之间判若云泥,“狂妄”之名反倒成为“丑”名而为世人耻笑。

因此,人们往往对狂妄自大者进行贬低,瞧不起他们或以此疏远之,使其陷于四面受敌的境地而难以解脱。取名要与能力相称,切忌起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狂妄名字,否则,即使其能力不凡,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无端地生出许多麻烦和困扰。

所谓“枪打出头鸟”,谦虚谨慎才是正道,也是是中国人的美德,狂妄、放肆是缺乏修养内涵的表现,不仅是一种自我暴露,而且是对他人的不敬,甚至是蔑视。“独尊”、“超人”、“超众”、“无敌”之类的名字,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切要忌之。

二是自贬自贱,妄自菲薄。

“虚”应当有个限度,那就是不能违背实事求是的法则。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走向反面。在懂些道理的小孩子中间做个调查,你会发现,他们中没人会愿意起一个难听、又没趣而且字形丑陋的名字。这是人们爱美的普遍本性。若“贬”取其名,则是不符合审美取名这一基本要求的。但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总有不少人以“贬”为名,而且解释起来还似乎挺有道理。

替孩子取名的人或许在以笨拙、愚蠢或迂腐自谦,但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别人也绝不这样认为。

自吹自擂或自贬自贱,都不符合取名艺术适“度”的内在要求。如同“东家之子”,“增一分太白”,“减一分太赤”。取名一旦失度,就不能正确地发挥名字在交往中的独特作用。因此,取名时注意不要“自吹”或“自贬”。

延伸阅读

忌用人体器官和不祥动物取名

人体的大部分器官名称不入名(绰号除外)。如:眼、鼻、舌、睑、喉、嘴、脚、胳膊、肺、肝、脾、肾、胃等。

某些动物的名称不宜入名(名号、绰号除外)。如:蝇、鼠、狼、猪、鸡、鸭、蛇、蝎等。但有些动物的名称常能入名,如虎、豹、鸽、燕、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