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与宽心术
32848000000063

第63章 紫格尼克效应:告别完美主义,消除精神压力

生活中,总有一些完美主义者,期待着任何事情都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即使有些时候个人的能力有限,或是客观的条件不具备,可他们仍要固执地不忍放手,怀抱最后一丝希望,祈祷结局能如己所愿。心理专家将这种力图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的心理倾向,叫做“自圆心理”。

这种“自圆心理”,又叫“兹格尼克效应”,具体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已经完成的工作或是事情很容易忘记,因为自己心中的“完成欲”已经得到了满足,而对那些没有完成的事情终日耿耿于怀,总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就好像是有人让你在纸上画一个圆,在即将交接处留出一小块空白。等你再回头去看这个并不完美的圆时,肯定会有冲动把这段没有连接上的地方补上,你认为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圆圈。

这种自圆心理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激励人们不断地去完善某件残缺的事情,将事情最终完成,可是另一方面,自圆心理容易让人走进“死胡同”。因为害怕这种不良结局的出现,于是找到各种理由,就是想把事情完成,给自己一个交代,可是却没有考虑到现实中的各种客观因素,以至于自己陷得太深,不能自拔。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

周刚在一家大型文化传媒公司上班,因为业绩突出,被提拔为部门主管。这大大提高了周刚的自信,做工作更加追求事事完备。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因为公司遭遇了经济危机,近来公司的效益一直在走下坡路,有些员工已经提前被老板解雇,还有一些已经主动辞退,另谋出路了,但是周刚却一直没有动静。周围的家人和朋友也很是为他担心,都劝他也及早辞职,换家公司。因为依周刚各方面的实力来讲,换一份更好的工作,问题不是很大。

每当遇上有人劝说他及早离开这家公司,周刚却总是说:“我的部门年轻人多,经验不够,我放心不下,趁着现在还是想多带带他们,让他们尽快熟悉业务,而且最近我手头上还有几个正在洽谈中的订单没有签,等合同签订完了再走也不晚。”就这样,周刚一直没走,虽然走掉的同事有的找到了不错的新工作,即使羡慕,但固执的他还是坚持留在了这家公司。

周刚说的也是实话,因为手头上有几个大单子,一直没有签下来,这让他心存不甘。这几笔大生意,他已经跟进了很长时间,付出了很多的心思,所以他一心想把单子能够签下来,看到这样的结局,他才能够心安。这样,再去提出辞职的话,在公司里工作的这两年就会事事圆满了,到那时候再走也不晚。

可是他偏偏没有看清眼前的严峻形势,一方面经济危机的原因,另一方面,先前他部门的几个得力职员已经都辞职了,这样两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周刚手上的这几个大单子,已经很难签下来了。即使他每天拼命打电话,找朋友帮忙,可是事情还是不随人愿。这一直没有着落的合同,现在把周刚困扰得每天都睡不好觉,神经紧张,茶饭不思。就这样,没撑多久,合同还是没有签下来,周刚自己的身体却垮掉了,住进了医院。

由此可见,周刚属于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在这样一种心理的驱动下,做事考虑不周,不但把自己的大把时间浪费掉了,而且还把自己的健康也搭进去了,结果得不偿失。

“兹格尼克效应”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完全不必过分地去苛求自己,一定要把事情尽善尽美才罢休。仍然像画圆圈一样,画圆了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已经尽力了,圆还是没有画得很好话,我们也大可不必心怀不安,更不要回头再去看它。因为有些时候,付出与收获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及时抽身而退,把时间与精力放在自己能够做得更好的事情上,这样同样也是很有意义的。

所以,在有些时候,要让自己学会告别完美主义,消除自己精神上的压力,这样才会在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做得更好。因为有时候残缺也是另一种美,就像没有双臂的维纳斯一样,同样可以赢得世人的赞美。

消除“自圆心理”的方法很多,不妨试试下面的两点:

认清自己的内在潜力

“量力而行”讲的是我们要根据个人的能力来做事情,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如果不能完成,就要及时抽身而退,不要为了追求完美,高估自己的潜在能力而盲目坚持,这实际上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将事情划分轻重缓急来完成

把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分出轻重缓急,比如可以分为:最重要的,次重要的,不重要的。然后再一件一件地去完成,这样的话,即使有些不能完成,但是却一定会有一件能够完成得很好,这样我们的心理就比较容易平衡了。心理平衡之后,就容易放下精神上的压力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