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修身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32803200000054

第54章 提出问题

孩子们都是在不断的提问中长大,他们的问题问得越好,我们教给他们的东西越多。是“问问题”体现并增强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仍然是他们的“问题”有时使得我们在朋友们面前难堪。做为一个成人,在工作场所我们同样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由于“问问题”的水平不一,导致好坏不同的两种后果。

口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发问

假如由你去面试应聘者,你可以先问他们以前从事过什么工作,然后问他们是否销售过某项产品。你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把你要问的问题排序。但是无论如何,你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你发问的目的。当然,你可以先从一般性的目的开始,逐步过渡到特定的目的。

口在适当的时候提一引导性的问题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否也觉得新任市长干得不错?”你也许会感到这是一个圈套,因为对方希望你附和他的观点。这类问题就是引导性问题。引导性问题不可一笔抹杀,因为虽然这类问题有时使你显得主观过头,但运用巧妙却成效非凡。因此,当你对你的引导性问题产生的效果了然于胸的时候,你可以提出你自己引导性的问题。

口问题要强调重点

一名业务经理布置展览会会场时需要购买垃圾桶,他要求他的助理向厂商索取报价。当他的助理找了8家厂商索取报价并制成价格对照表给他看时,他说这垃圾桶太贵了,他需要的是那种用过一天就扔的价格便宜的垃圾桶。说明提问题要强调重点,否则只能是劳而无功。

口用范围较窄的问题达成协议

问题简单,回答也简单。范围较窄的问题,其问答的范围也必定较窄。给顾客的选择太多会让他无所适从,因此,有经验的推销员都知道用范围较窄的问题和顾客达成协议。

口用范围较大的问题获得信息

当你问对方“你为什么喜欢长发女孩”时,他会提出许多的理由,三言两语根本无法说清。这样的问题可以收集信息。

口问对方意见而非事实,能使人畅所欲言如果你问对方事实是怎么回事,他可用三言两语表述清楚,然后缄口不言。你如果问对方对事实有何看法,他会娓娓道来,畅所欲言。

不要用套话提问,套话问题必然有套话回答。

“最近怎么样?”“近来有什么新鲜事?”这就是用套话提问。你的问题陈旧不堪,他的回答肯定是了无新意。

口不想要答案也要提问

记者和律师都知道这个窍门。虽然你并不想得到答案,但你仍要提问,因为这样可以观察对方的反应和态度。他不回答问题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在商业谈判中你可以以此了解对方信息交换的限度。

口要表现得想得到答案

有人频频发问,无休无止,对方无所适从,只能三缄其口。有人不待对方回答就转入新的话题,或是自问自答。这都会让对方觉得你忽视了他的存在。的确,有时紧张会让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因而,在提出问题之后,你一定要停下来,表现得非常想得到对方的答案。

口用肢体语言鼓励对方回答

既然你提了问题,你就要鼓励对方的回答。嗤之以鼻或以白眼示之会让对方领悟到你反对他的意见。你应该对他点头示意以表示你的赞许,然后小心地提出相关的问题,表示你在洗耳恭听。

口慎重措辞,因为它对答案有重要影响问卷的设计会深深影响结果,从事过民意测验和市场调查的人对此都了然于胸。他们知道,人们不愿意回答实质性的问题,而愿意回答探询看法的问题。并且,正面的措辞常常得到正面的回答。因此,对于问题的措辞要非常谨慎。如要当众提问,最好是事先演练一下。

口直来直去

笼统的问题容易得到含糊的回答,因此,在问题中最好不要用“和”、“或”这类词,它会使答案模棱两可,难以琢磨。

提问题要干脆利落,直来直去。

口请求别人帮忙要留有余地

如果你想托人买化妆品,你可以说:“下个月有没有人去北京?”这样对方会明白你的用意,同时,如果不方便的话,因为可以不正面拒绝,因而避免了难堪。这是一条与属下和朋友相处的重要原则。

口用问问题的方式表示你希望对方参与,诚心诚意会使你化敌为友你可以用问问题的方式表示出你对对方的重视,从而表现出你的诚心。

口用问问题的方法得到反馈

没有反对并不表示大家赞同。也许是你的权势使大家退避三舍。你要想得到大家的反馈似乎只有发问。当然,别人也许言不由衷,但如果你不问,他肯定会三缄其口。

口用问问题的方法贯彻你的决定

如果你的部下无法按计划完成工作进度,你可以让他自己定一个完成的期限。那么,在他自己定的这个期限里,他将很有可能完成这项工作。这样,你就得到了他的支持和合作。

口用问问题的方法使人自省

如果你的下属想印10万份邮件直销广告,而你觉着太贵了,你可以说:“印1万份的效果是否和印10万份差不多?”

你的问题能促使他思考和自省,同时,因为你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他的方法不可行,他会认为你能择善而从,而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老板。

口用包含5个w的问题来分析自己的看法当你有了一个新点子,你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来检验它是不是可行,即:它为什么可行?它在什么地方可行?哪些人会牵进来?什么时候它能发挥作用?应如何加以实施?对于这些问题你可以自问自答,也可以请教别人。如果答案是负面的,不要急于否定它,你可以再来一遍,看否定它有没有充足的理由。

口用问题激发创意

如果别人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一般会挖空心思去回答这个问题。创意也通常由此而生。

口用问题表达意见

你可以用提问题的方法来表达意见,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对方不同意,他尽可以不予理睬,这样就避免了争执带来的不愉快。

口用问问题来说服人

你可以通过问问题让对方看到利益,如“你觉得这样的训练对你的职业有利吗?”你也可以通过提问题让对方假设某种情况,如:“如果你同意这次职务的调整,你的责任和权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你还可以通过问问题帮助对方比较两种方案的优劣,或是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你要做的是提问题,让你的答案从对方嘴里说出来,这样便更容易相信。

口用问题发觉对方的拒绝心理

如果顾客缄口不言,这说明他心存疑虑,他这时是不会买下你的产品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用提问题的方法旁敲侧击,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将对方的疑虑一一化解。

口用问问题的方法引导对方的思维

你如能提出适当的问题,你就可以用这些问题来引导对方的思维,或是具体的和感性的,或是上升到理性的。例如,业务经理正对一则新闻报道生气,你如果说“这对公司的股票极为不利”,你多半会得到感性的回应,而如果你说的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写”,你可能会得到一个理性的回答。

口用问题拒绝别人

你的经理要求你搜集饭店经营的资料,你可以说:“你知道吗?这要花我三天的时间!”你这样说会促使你的经理重新考虑他的要求是否合理。有时我们对师长的要求或命令不便直接顶撞,这时我们便可以采用上述方法。

口用问题找出双方的相似之处

双方有相似之处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而良好的关系对我们是那样重要。问题的范围越广越容易找到双方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如你可以问“你最喜欢哪位女明星?”“你喜欢到哪个国家旅游?”你们总会有相同之处。

口用问问题来减少你的不安

你可能正在为产品加价的冲击而忧虑,这时你可以将这种忧虑用问题的方式说出来,你可以问大家“你们认为这件事是否会影响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让大家来分担你的忧虑,你的忧虑就减少了。

口用问问题的方法阻止对方的决定

你不要说不同意这项决定,你只是尚未将有关问题弄得一清二楚。你需要知道很多信息,你还要分析、比较、选择、推理,只要你在继续寻求答案,他就不会贸然做出决定。

口用问问题引导谈话主题

你可以用问问题的方法引导谈话主题,新的问题当然会带来新的谈话内容。只要你的问题不是生硬的,谈话效果肯定会不错。另外,你应当问开发性的问题,这样对方才有的说。

口用问题营造轻松气氛

你可以用问问题的方式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许多人打电话到电台问这样的问题,有的同事专门拿这种问题和大家逗乐。

口用问问题表示你已掌握全局

发问的人通常是掌握全局的人,对那些身处上位的人来说,发问是他们的权利。

口问“为什么”时要注意语气

如果你在不耻下问时问“为什么”,这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你问“为什么昨天你没来开会?”对方肯定以为这个“为什么”里含有责备的意思。因此,在问“为什么”时要格外小心,或尽量避免问“为什么”。

口不要用问题题算计别人

在法庭上你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一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却暗藏杀机。出庭证人一不小心就落入圈套。你如果经常用这样的问题对付你的同事,他们就会对你敬而远之,因为没有人愿意做傻瓜。

口不要用问题指责别人

“这么大的事发生了你为什么还瞒着我?”这样的问题火药味很浓,你应该说:“事情发生后你想过和我商量吗?”这样会平和得多。

口不要用问题指使别人

你问的问题不是要得到回答,而是要别人为你办事。这样的问题往往不受欢迎。“你什么时候帮我去买趟车票?”常提这样的问题,人们会对你敬而远之。

口不要用问题逼迫别人

“你的意思是说我做这份工作资格不够?”对方可能没法回答这类问题,因为答案可能是肯定的,而说出来就要伤和气。

口不要用问问题来夸耀专业

“你对核子分裂有研究吗?”这样的问题只是在说明你对此有研究。这种插标自卖的做法让人反感。

口不要用问问题压制别人的意见

在会议的进程中,主席常常这样发问:“有没有人反对?没人反对就通过。”他其实并非是征求意见,而是压制意见,他在限制别人说话。

口不要用问问题表达意见

“张小姐准备文件的时间是不是太长了些?”这样的问题是在表达你的不满情绪。其实,如果你有不满情绪可以直说,阴阳怪气常会引起对方不满。

口停顿一下再发问

当对方说完后,你不要立刻提问。你应该停3至5秒钟,这段时间对方会感到不安,会以为自己有什么话没讲清楚,此时无声胜有声。

口学会附和的技巧

对方在说话当中如果得到你的附和他会继续说下去,因为附和对他是一种鼓励。

口提醒别人不一定非回答你的问题

你提出一个问题,对方可能不愿意回答。如果他一定得回答的话,他会有一种受愚弄的感觉,这会使会议或聚会的气氛变得沉重起来。你应该事先告诉大家,你的问题只是抛砖引玉,让大家开动脑筋,并不是想得到严谨的答案。

口不断提问

众所周知,富兰克林并没有受到过正规教育,他的博学是因为他好学和不断提问。“每事问”能使你获得信息,扩大视野,改变现状,丰富社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