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孕产期保健护理全书
32790900000017

第17章 生活指导

怀孕三个月的时候,是一段令人兴奋的时光,但也要做好准备应付在这期间最易发生的问题。这个孕月保持良好心情非常重要。无论是心情愉快还是紧张焦灼的情绪,都将转化为胎儿的身心感受,可见对胎儿将来的影响将会有多大。因此,孕妈妈不要忘记腹中正在发育的胎宝贝,要胸怀博大一些,尽量让自己保持平稳、乐观、温和的心境,这是良好的启蒙胎教。

孕妈妈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个人卫生

这个月,阴道分泌物往往增多,应注意经常外阴清洁,每天用清水擦洗,保持局部的卫生。此外,容易发生便秘或腹泻。这个月最容易发生流产。因此,日常生活中做事时不要劳累过度,防止腹部受到压迫。即便早孕反应较少,也不要逞强去做激烈的体育活动。性生活应当避免。这个时候是胎儿最易致畸时期,怀孕的孕妈妈们谨防各种病毒和化学毒物的侵害。如果胃口不好,要吃得精,多吃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等。饮食上要清淡、爽口。如果呕吐得厉害,要去医院检查,可以采用输液治疗。如果感到腰酸、腰痛,可吃一些阿胶,将10克阿胶与适量白糖加水蒸食。

注意日常护理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中午能够午休一会当然是最好的啦。在体内大量雌激素的影响下,从本月起,口腔出现一些变化,如牙龈充血、水肿以及牙龈乳头肥大增生,触之极易出血,医学上称此为妊娠牙龈炎。孕妈妈要坚持早、晚认真刷牙,防止细菌在口腔内繁殖。

保持愉快情绪

这时的胎宝宝不仅只是有了人样,而且还开始产生了内在精神。要知道,这种内在精神对于胎儿是否能正常地生长发育非常关键,它与孕妈妈的情绪息息相关。因此,孕妈妈要注意保持愉快情绪,避免体内经历“坏天气”,只有心灵安定,胎儿才能健康发育。

孕妈妈怎样吃酸味食物

很多女性怀孕后特别喜欢吃酸味的食物。酸味能刺激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胃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各种营养素的吸收。所以怀孕后爱吃酸味的食物是有利于胎儿和母体健康的。怀孕后的女性在一个时期内,常常想吃酸味食物,这往往与生理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在我国民间祖祖辈辈流传着“酸儿辣女”的说法,甚至有的人愚昧地认为,只要多吃酸,即使是怀的女胎,也可借助酸的力量转为男胎,其实这些错误的做法很可能毁了胎儿。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孕妈妈的喜好选择食品,但要保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清淡可口,切不可偏食,避免酒、葱、蒜等刺激性物品。

提供较多的维生素C

维生素C也是孕妈妈和胎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胎儿形成细胞基质、产生结缔组织、心血管的生长发育、造血系统的健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C还可增强母体抵抗力,促进孕妈妈对铁质的吸收作用,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大多呈酸性,因此,孕妈妈吃些酸性食物可以为自身和胎儿提供较多的维生素C。

很多新鲜的瓜果的酸味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增强母体的抵抗力,促进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喜吃酸味食物的孕妈妈最好选用一些带酸味的新鲜瓜果,如西红柿、青苹果、橘子、草莓、葡萄、酸枣、话梅等,也可在食物中放少量的醋、番茄酱,增加一些酸味。

帮助胎儿骨骼生长发育

女性怀孕后,胎盘会分泌一种叫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物质,对胃酸的分泌产生抑制作用,能使胃酸显著减少,消化酶活性降低,从而使孕妈妈产生恶心欲吐、食欲下降、肢软乏力等症状。由于酸味能刺激胃分泌胃液,且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所以,多数孕妈妈都爱吃酸味食物。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孕妈妈吃些酸性食物,确实能够满足母亲和胎儿营养需要。一般怀孕2~3个月后,胎儿骨骼开始形成。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钙,但是,要使游离钙形成钙盐在骨骼中沉积下来,必须有酸性物质加入。孕妈妈多吃酸性食物能够帮助胎儿骨骼生长发育;此外,孕妈妈吃酸性食物还有助于铁的吸收,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

孕妈妈食酸应讲究科学

孕妈妈喜食酸性食物是符合生理及营养需要的。然而,孕妈妈食酸应讲究科学。如果酸性食品吃得过多,超过了碱性食品,体内酸碱度失去了平衡,这不但不利于母体健康,而且还会危及胎儿。最近几年国外研究发现,酸性药物是导致畸形儿的“凶手”之一,在最危险的致畸药物中,80%是偏酸性的,其余是中性,而无一是碱性的。同时科研还发现,怀孕的最初半个月内,吃过多酸性食物或服酸性药物最危险。

孕妈妈的口腔卫生很重要

孕妈妈如果有口腔疾病,不仅容易引发并发症,而且还会影响胎儿发育,为了妈妈和宝宝的健康,请妈妈们注意口腔护理。

做好口腔检查

孕前口腔检查时,如发现龋齿,一定要尽早治疗,以免后患。

避免药物影响胎儿发育

怀孕会引起生理上的一连串的变化,口腔部分也会因为内分泌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而使孕妈妈容易患许多口腔及牙龈的病变。在怀孕1~3月期间因胎儿发育易受药物影响而导致畸形儿,这段时间尽量不要使用药物。一般的口腔手术,手术前后都须服用治疗药剂,如果需要手术治疗的,一旦时间过长或刺激口腔,会易致孕妈妈流产。虽然目前研究报告指出,手术及麻醉本身对胎儿并无伤害,早产或流产纯系病人紧张情绪所致,但是,学者还是主张,孕妈妈如有无法忍受的,持续的牙痛,还是应该及时拔牙或手术。但是人们观念保守,在怀孕时,即使痛得几天睡不着觉,还是有所顾忌,不愿接受治疗,像这种病例,医生经常都是爱莫能助,眼看着忍痛到分娩以后。

TIPS口腔的护理

孕妈妈须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 早晚必须各刷一次牙。餐后及时用漱口水漱口。刷牙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牙膏,如果有龋齿,要选用含氟或含锶的牙膏;齿龈出血、水肿者,宜选用会消炎止血的药物牙膏;若是由于吃酸性零食过多而引起牙齿过敏,可以嚼含川椒粒,或选用脱敏牙膏。

2 在孕期经常去口腔科进行检查,彻底洗牙。如果牙齿有龋、牙龈炎、牙周炎,应及早进行治疗。

3 如果患有口腔炎、口角炎,应充分摄取维生素B2;牙龈出血,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当需要拔牙时,时间一定选择在怀孕的3个月以后、7个月以前的时间进行。因为在怀孕的头3个月拔牙,容易诱发流产并加重孕吐;而在怀孕7个月后,因身体笨重不便与医生配合,而且有引发早产的可能。

4 不是治疗上必需,一定不要拍牙齿x光片。必须拍时,应在腹部围上“铅橡皮围裙”,以防放射线危害孕妈妈和胎儿。

5 平时可做上下叩齿动作。这样不仅能增强牙齿的坚固性,同时可增加口腔唾液分泌量,其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洁齿作用。

牙周炎

最常发生在20~35岁之间,因此在我们论断中,孕妈妈患有口腔疾病的病例,不胜枚举。牙周炎是指未完全长出的牙齿周围的牙根发炎。这种牙齿萌作出作怪的时间,女性应该在准备怀孕之前,即做口腔检查,及时将有问题的智齿拔除,因为在怀孕初期及末期不适于口腔手术,就算是在怀孕4~6个月的较安全期,要孕妈妈费时数十分钟的智齿拔除过程,也是一件大苦差事。

蛀牙

在怀孕期间,随着动情激素及助黄体酮的增加,会促使牙龈中微小血管丛的扩张、扭曲及循环滞留,使牙龈对机械的刺激较为敏感,而且随着这种激素的增加,会破坏牙龈肥大细胞,放出组织胺及溶蛋白酶等,都会使牙龈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更为激烈。

因此一些轻微刺激的存在(如只有少数的牙菌斑)在未怀孕前都不会引起不适的症状,但是怀孕后会出现严重牙龈发炎、肿胀现象。通常在怀孕末期2~3个月时,牙龈炎现象开始加重,在怀孕第8个月前,变得更加严重。更会出现一些分散的瘤块,称之为怀孕肿瘤。

因此,怀孕前,孕妈妈及早将此类牙齿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去除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迫切需要的。只有孕妈妈及早对蛀牙进行治疗,才能安全快乐地度过孕期。

怀孕期的牙龈病

怀孕期间,动情激素及助黄体酮的增加,会促使牙龈中微小血管丛的扩张、扭曲及循环滞留,使牙龈对机械刺激较为敏感,而且这种激素的增加,会破坏牙龈肥大细胞,放出组织胺及溶蛋白酶等,都会使牙龈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更激烈。

因此一些轻微刺激的存在(如只有少数的牙菌斑)在未怀孕前都不会引起不适的症状,但是怀孕后会出现严重牙龈发炎、肿胀现象。通常怀孕末期2~3个月时,牙龈炎开始加重,在怀孕第8个月前,变得更加严重。更会出现一些分散的瘤块,称之为怀孕肿瘤。

因此,怀孕前,及早将此类牙齿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去除是迫切需要的。

急性牙根炎……

有些较厉害的蛀牙,如果牙髓神经已经坏死,反而不会痛,病人一无所知,但漫漫十月怀胎,便可能暴发急性尖牙周炎,根尖牙槽炎、根尖牙槽肿胀等急性症状,也会有无法忍受的肿痛。因此,但凡无髓牙、残根或以前已作根管治疗而明显的有根尖病灶的牙齿,都应该及早求诊,及早治疗或拔牙、修补,以避免怀孕期间疼痛。

因此,呼吁所有的孕妈妈们,要注意口腔卫生,孕前已患牙龈炎者,牙龈炎症状可加重。有吸烟嗜好的孕妈妈,牙龈炎的情况一般较重,甚至可出现牙周袋,导致牙齿松动。一旦发现有问题要及早治疗处理。更希望您在准备怀孕之前,即做口腔检查,务必在怀孕前“除旧迎新”,准备好一口“好牙”,妈妈也会在幸福安详的呵护期待下,迎接您可爱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