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实用中医偏方妙方
32774500000088

第88章 冻疮

冻疮是一种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炎症性皮肤病,江南地区称该病叫“死血”。……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初起为局部性红斑;继而肿胀发紫,自觉局部痒痛,遇热更甚;严重时可发生水疱,疱破后形成溃疡;愈后可遗留瘢痕及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一般多发于手指、足跟、耳垂、耳轮等暴露部位。

冻疮,中医学属于“瘃”、“冻烂疮”、“冻烂肿疮”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寒冷之气所伤,系阳气不达、阳抑血凝、经脉涩滞、血行不畅而成。

验方一:地黄煎治冻疮

邓某,男,28岁。在一冬日脚胀痛,脚面呈紫黑色。医生诊断为冻疮,遂开地黄煎方如下:取生大黄、升麻各12克,生麻黄10克,栀子、水牛角各15克,石膏25克,赤芍药12克,加水8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渣,加生地黄汁90毫升煮沸,再下生葛汁、生玄参汁各30毫升,煎取24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服。患者依方而行,3剂后症状大为减轻。

验方二:花生壳吻足治冻疮

常某,女,9岁。在某冬日里手部被冻伤,患处色白,极为痒。她时常忍不住而用另一只手去挠。有一邻居看见后心中不忍,将自己知道的一方告知患者的母亲:将花生壳放在锅内炒糊成黑色,然后研成细粉。用花生油或其他植物油与研好的细粉调成糊。将调好的糊糊取适量抹在冻疮处,用纱布包好,2~3天换一次。患者的母亲每天照方而行,2剂后患者的手恢复如初。

验方三:胡萝卜叶浴足治冻疮

张某小时候一到冬天脚板就会生冻疮,又痒又痛,可难受了。后来家人去采了一把萝卜叶子回来煲水,然后把煲好的水连同萝卜叶一起泡脚,泡到水凉了为止,痒很快被止住了。泡了几次后,冻疮就没了。

专家提示

冻疮是冬季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其主要是因人体阳气不足,受寒后气滞血凝,肌肤失养所致。要在严寒季节避免“惹疮”上身,一定要注意方法:

1.身体锻炼法。这是预防冻疮的最佳办法,通过身体锻炼可以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2.御寒准备法。冬季在户外活动时,一定要吃饱、穿暖,做好各种御寒准备。如戴手套、帽子、穿棉鞋。体内衣物要保持干燥。易受冻的耳、脸、手、脚等部位要经常擦些油脂保护皮肤。

3.冷、温水法。为了预防冻疮,平时可用冷水摩擦易冻部位,直到皮肤发红为止;也可以每晚临睡前用温水洗易冻患处,均可增加这些部位的耐寒力。

4.独头蒜法。在冬季来临前,对每年易发冻疮的部位,可取独头蒜一个,捣烂后放在太阳下面晒热,在易发冻疮部位反复轻轻磨擦至局部出现一个小泡,然后用消毒针把水泡挑破。此法可使局部气血畅通,以减少冻疮的发生。

5.生萝卜法。取萝卜或青萝卜切成大块,放在火上烤热后轻擦易患冻疮部位,冷后再烤热再擦至萝卜水分完为止。此法可预防冻疮也可治疗冻疮。

6.生姜片法。用生姜片轻擦冻疮处,待有发热时止。

7.食醋疗法。取适量食醋在火上加热,然后取消毒纱布一块蘸醋外敷患处。

相关偏方

食疗偏方:3种食疗偏方治冻疮

【偏方一:附片狗肉粥】

原料:附片10克,狗肉150克,粳米100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狗肉洗净,切块;附片布包;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狗肉熟后,去药包,下粳米煮粥。

用法:服食,每日1剂。

功效:补气升阳,活血化瘀。

【偏方二:姜葱瘦肉粥】

原料:生姜30克,葱白5茎,粳米、猪瘦肉各100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姜、葱洗净,切细;猪肉洗净,切丝,与粳米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肉熟粥成时,调入葱姜及调味品等,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服食,每日1剂。

功效:祛湿去毒,补益气血。

【偏方三:羊肉汤】

原料:羊肉100克,葱50克。

制法:将羊肉、葱切细,加水800毫升,煎至200毫升。

用法:去渣服用,每日2~3次。

功效:补虚益气,温阳通络。

中药偏方:4种中药偏方治冻疮

【偏方一:当归四逆汤】

来源:《伤寒论》。

原料:当归、桂枝、芍药各9克,细辛、炙甘草、通草各6克,大枣5枚。

制法:水煎。

用法:去渣,服食,每日1剂。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适用于寒凝血虚型冻疮。

【偏方二:芍药甘草汤】

原料:赤芍、白芍、川桂枝各10克,炙甘草、生姜各6克,大枣12枚,黄酒(后入)50克。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剂,分次温服。

功效:活血通络温经。适用于气血不足型冻疮。

【偏方三:当归玄参汤】

原料:当归、甘草各10克,玄参、赤芍、丹参各20克,野菊花、紫草、金银花各15克。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剂,分次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适用于寒化热毒型冻疮。

【偏方四:桂枝红花汤】

原料:细辛3克,威灵仙、当归尾、红花桂枝、川牛膝各9克,鸡血藤15克,炙甘草、干姜各6克。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剂,分次温服。

功效:温经祛寒,活血化瘀。适用于寒凝血瘀型冻疮。

外用偏方:2种外用偏方治冻疮

【偏方一:冻疮酒】

原料:当归60克,红花、海椒各30克,细辛、樟片、肉桂各15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将当归、红花、海椒、细辛、樟片、肉桂共杵绒,入白酒中浸泡1周。

用法:取药酒涂搽生冻疮处,每日3次。

功效:温经通络。

【偏方二:柏叶膏】

原料:侧柏叶(炙干为末)120克,杏仁(去皮研)、头发各30克,盐(研)15克,乳香(研)7.5克,黄蜡30克,油700毫升。

制法:将油煎沸,下入侧柏叶、杏仁、头发、食盐、乳香,煎至发销为度,再下黄蜡搅匀,收入瓷器中。

用法:以冷开水洗疮,以消毒纱布吸干水后涂药,再以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收敛生肌。

生活偏方:2种生活偏方治冻疮

【偏方一:按摩法】

一手五指掌面贴于另一手五指背面,然后沿手指端至手指背做来回搓动,每日3次,每次10分钟,以局部有发热感为度。

【偏方二:熏洗法】

取当归、赤勺各12克,红花、细辛各9克,防风、荆芥、桂枝、艾叶各10克,乳香15克,甘草10克,白矾、生姜各30克,加清水适量,煮沸5~1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手足熏洗后浸泡患处,每日1剂,每剂熏洗两次,每次约20分钟。下一次用时,将药液加水适量,煮沸再用。一般轻者用药两三天,严重者5~7天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