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实用中医偏方妙方
32774500000087

第87章 疥疮

疥疮俗称“千疮子”,是疥虫寄生在皮肤上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好发于指缝、肘窝、腋窝、四肢屈侧、下腹、臀部、大腿内侧及阴部等处,为散在性毛囊小丘疹及小水疱,有时可在瘙痒处发现长约数毫米、蜿蜒弯曲、灰白色或淡灰色的小点,形成虚线。个别顽固者在皮疹消失后,还会残留硬结节,甚痒,叫结节疥。

疥疮中医学属于“湿疥”、“虫疥”、“癞疥”、“干疤疥”等范畴。中医认为,疥疮多因各经蕴毒,日久生火,兼受风湿化生而成。

验方一:营养茶治疥疮

郑某,女,30岁。不知何故,近来觉得身体不舒服,时常有一搔而快的感觉,经医生诊断为疥疮。有一老中医传一营养茶方:“柏子仁2钱,天冬5钱,藿香,薄荷各2钱,陈皮1钱,金银花2钱,薏苡仁3钱,龙眼肉2钱,甘草1钱(相子仁,薏苡仁,研成粉末使用)。将诸药放入大茶壶内,用开水冲泡就行,每一次药用一天为限,其开水随意添加。”老医生私下对她说:“常喝这种营养茶,不但能除病,并能健身、顺气、清凉、养心。”她如法而行,几天后,不但身上舒服了,而且有一种清爽的感觉。

验方二:苦参散治疥疮

张某,男。皮肤奇痒难忍已有7个多月了,阴部、腹股沟有小红点,红点内有脓水,搔抓后水渗出。医生诊断为疥疮,特开苦参散方如下:“苦参、槟榔各等份,末油调搽患处。”患者涂用3次后,症状大为减轻。

专家提示

一个人身上有些许疙瘩本属正常,但如果患上了疥疮,可就不得了,不但自己忍不住要时常抓挠,极为不雅,而且还有可能殃及亲朋,因此对疥疮不可不防:

1.杜绝不洁性交。

2.出差住店要勤洗澡,注意换床单。

3.注意个人卫生,对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单等要用开水烫洗灭虫,如不能烫洗者,一定要放置于阳光下曝晒1周以上再用。

4.一旦患上疥疮,首先要及时清洁,尤其对可能被污染的衣服、被褥、生活用品要彻底消毒;其次,要避免过度的搔抓,要及时剪指甲,以防通过搔抓感染脓疥,擦药、洗澡及换衣服都要及时。

相关偏方

食疗偏方:2种食疗偏方治疥疮

【偏方一:蚺蛇羌活酒】

原料:蚺蛇1条,羌活3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蚺蛇、羌活捣碎装入布袋,用酒浸泡10天。

用法:随意饮服。

功效:活血化瘀,祛湿消毒。适用于防治疥疮。

【偏方二:蟾蜍瘦肉汤】

原料:蟾蜍2只,瘦肉50~100克,陈皮3克。

制法:先用泔水养蟾蜍2天,2天后将蟾蜍去皮、头爪,再用清水浸泡2小时,与瘦肉、陈皮煮汤。

用法:趁热服用。

功效:利水消毒。适用于防治疥疮。

中药偏方:3种中药偏方治疥疮

【偏方一:苦参乌蛇汤】

原料:苦参、苍术、乌梢蛇、蝉蜕、僵蚕、当归、赤芍、紫草各10克,千里光、土茯苓、生地、生首乌各15克,蛇床子、丹皮各12克,蚤休9克,川连6克。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偏方二:清肝化瘀汤】

原料:夏枯草、黄芩、丹皮、川楝子、川牛膝、广地龙、蛰虫各10克,柴胡、佩兰各6克,茜草15克。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剂,分次温服。

功效:清肝化瘀,化湿散结。

【偏方三:苦参三皮汤】

原料:苦参、白鲜皮、丹皮、地肤子、百部、金银花各15克,黄柏、蝉衣、甘草各10克。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外用偏方:2种外用偏方治疥疮

【偏方一:金钱草合剂】

取金钱草60克,明矾、大枫子各20克,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各40克,加水3000毫升,浸泡20分钟,然后用文火煎20分钟,煎至2000毫升,再加入雄黄粉20克,充分混匀后,过滤取汁,以不烫手为度。浸洗患处20分钟,每日2次。

【偏方二:绣球丸】

将适量川椒、轻粉、樟脑、雄黄、枯白矾、水银共研细末,再将适量大枫子肉碾匀,同加入已熔化的柏油1两,拌匀做成丸药,如桂圆大小。使用时两掌合搓,一面用鼻嗅其药味,一面涂擦患处。

生活偏方:2种生活偏方治疥疮

【偏方一:熏洗方】

夏枯草、苍耳孵草、葎草各50克,白矾,川椒各30克,加水1500毫升,煎熬20分钟后熏洗,每日1剂,早晚各1次。

【偏方二:烟熏方】

取砒霜0.5克,硫磺、薄荷、焦艾叶各5克,共烘碾粗末,用轻厚草纸卷药末或纸卷,燃烟熏患处,每次15~30分钟,隔日1次,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