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
32772600000044

第44章 《黄帝内经》的传说

中医中药发展到今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知解除了多少人疾病中的痛苦,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可是,谁是中医中药最早的发明者呢?原来最早发明中医中药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是他,在五千年前就写下了人类第一部中医中药著作——《祝由科》。尽管在当时条件下,这部著作还夹杂着一些迷信成分,但群众对它的评价是:“家有祝由科,害病不吃药。”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基础上,去伪存真,不断增补,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黄帝内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它不仅在历史上对我国人民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直到现在还起着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作用。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内容非常广泛。《黄帝外经》37卷,据说内容也很丰富,可惜失传了。

黄帝的这两部医学著作是怎样写成的呢?相传在黄帝时期,人们生活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生活资料十分缺乏,经常遭受野兽的伤害和烈火、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平时在打猎的过程中还不断出现跌打损伤等事故,因此,因病伤而死的人越来越多。当时,东北部落约有1/3的人,活不到14岁就死去了,死于30到50岁之间的人,约有1/4.寿命最高的也活不到60岁。黄帝经常为此事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那时候,没有人懂得用药和治病,更不懂得预防。人一得病,只有听天由命,谁也没有办法。

有一次,黄帝带领一支队伍进山狩猎,一只老虎突然向他们猛扑过来,黄帝急忙拉弓向老虎射了一箭。由于没有射中要害,箭头从虎背穿皮而过,受伤的老虎逃走了。几天后,有人发现它在一片树林里专门寻找一种长叶草吃,而且边吃边用舌头舔背上的伤口。虎背上的伤口没有血迹,也没溃烂。黄帝听到这个情况,立刻命人前去察看,并一再叮咛不许杀害老虎。察看人回来也说:“受伤的老虎吃了这种长叶草,伤口不但不流血,而且已慢慢愈合。”黄帝听后,深思一会儿,便派人把老虎吃的这种长叶草采集回来,专门给部落里受伤流血的人吃。受伤流血的人吃了这种长叶草,果然收到止血止痛的效果。黄帝兴奋地说:“看来,野兽有时比人还聪明,它们受伤后,知道吃草治伤,我们就不知道这个道理。”还有一次,黄帝手下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在训练一只熊时,由于这只熊不听指挥,王亥一怒之下,失手将它的一只后腿打断。这时,有人主张将熊杀掉吃肉;有人却说:“这是一只母熊,留它一条命,也许还能生育小熊呢!”王亥按后一种意见,把这只断腿的母熊放了。这只母熊一颠一跛地钻进了森林,不料又被几个猎人发现,其中一个猎人正准备用箭射它,忽然看见这只熊的一条后腿吊着,正在树林的草丛里寻找什么。猎人便隐藏起来仔细观看。原来这只熊用前掌在草丛里刨一种雪白的草根。每刨出一撮,先放在嘴里嚼一阵,然后吐出来,再用前掌轻轻地敷在被打断的后腿上。猎人感到非常奇怪,便没有惊动这只受伤的母熊,回去后把在树林里看到的情景报告黄帝。黄帝听后,又派人去树林里察看。谁知,去的人找了三天,也没有发现这只熊的踪影。十几天以后,当有人在另一片树林里发现这只熊时,它的断腿不知什么时候已长好了,一见猎人,就飞快地逃得无影无踪了。人们把熊刨过的这种草根从地里挖回来,捣烂以后贴在损伤筋骨的人身上,结果都治愈了。黄帝从这两件事上受到很大启发,知道自然界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于是他命雷公、岐伯二人,经常留意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看它们如何生存。雷公、岐伯按照黄帝的吩咐,对自然界的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都详细地加以观察和记录,进行研究和试验,直到最后确认什么东西能治什么病为止,再由岐伯把它整理出来。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医案》和《本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中华民族第一部医药著作——《祝由科》就这样诞生了。不久,又出现了巫彭这位有名的郎中。后世人为了不忘黄帝的功德,综合了黄帝时期的名药和名医的医术,定名为《黄帝内经》。黄帝升天后,相继出现了战国的扁鹊、东汉的华佗、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李时珍等名医。他们都是吸收了黄帝在医药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为后世人寻药、看病、著书、立说,最后都成为古代的名医。

整 理:兰 草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