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叶菜栽培技术
32738800000005

第5章 油菜栽培技术

一、油菜的植物学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

油菜原产于中国,别名青菜等。油菜喜冷凉气候,比大白菜耐低温和高温。它以叶片作为食用器官,炒、烧、做汤风味清新,特别是冬季和早春更受消费者喜爱。油菜生长发育期较短,播后40—80天即可采收,再加上其耐寒性强,产量较高,是日光温室主栽作物前后茬、间作套种和隙地插空生产的主要速生叶菜之一。

(一)形态特征

1.根油菜属于浅根系,须根发达,分布在耕作层,再生力强,适于育苗移植。直根入土15—20厘米。

2.茎营养生长期为短缩茎,直径为1—3厘米,遇到高温或过度密植也会伸长。花芽分化以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抽薹开花,品质明显下降。幼嫩的茎也可食用。

3.叶莲座叶,着生在短缩茎上,为主要食用部分,又是同化器官。叶长15—30厘米,叶的形态特征依品种和环境条件有不同,有圆形、匙形、椭圆形等。叶色有浅绿、深绿,叶片多光滑,少数具有茸毛,有皱缩。叶柄肥厚、直立,柄色有白、绿白、浅绿或绿色。单株叶数一般在10片以上,多的达30片左右。

(二)生长发育周期

油菜的世代生长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这里主要介绍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依器官发育过程,又分若干分期,分述如下:

1.发芽期从种子吸水后开始萌动,胚生长出幼芽的过程为发芽期。胚有胚芽、子叶、胚轴、胚根,子叶的基部有叶原基,分生出真叶。种子吸水膨胀后,在适宜的温度下,16—18小时,胚根从珠孔伸出,24小时以后种子裂开,子叶和胚轴露出;经35—38小时,2片子叶露出地面,70小时以后子叶全部展开,同时真叶显露,发芽期结束。

2.幼苗期从真叶显露到形成第一个叶序为幼苗期。幼苗期叶片进行同化作用,为莲座期叶片打基础。只有生长良好的幼苗,叶原基分化好,才能大量生长莲座叶。

3.莲座期在幼苗生长点分化的叶原基上,植株体再展出1—2片叶序,是个体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植株叶数25—30片,构成产量的是第二至第三叶环上的叶片。

二、油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

油菜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喜温和凉爽的气候条件。种子发芽温度在4℃—40℃之间,20℃—25℃发芽最快,2—3天发芽,生长适温在15℃—20℃,超过25℃对生长不利,易衰老,病毒病发生严重,品质下降。青帮油菜在5℃时可正常生长,能耐0℃左右的低温。黑白菜、乌塌菜的耐寒力最强,在-7℃—-8℃的低温下仍可存活,但不耐热,不能在炎热季节栽培。油菜适合春秋栽培,栽培期间平均温度在10℃—20℃,最高36℃,最低4℃。叶原基的分化因气温下降而缓慢,气温下降到15℃以下时,经一定生长期,茎段开始花芽分化,叶数因而停止增加。

(二)光照

油菜属于长日照作物,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但在营养生长期也要求有较强的光照。植株通过春化,有12小时以上的日照条件,温度在20℃—30℃时,植株会迅速抽薹开花,如光照不足,易引起徒长、品质差、产量低等问题。

(三)土壤养分

油菜对土壤养分适应性较强,以壤土或沙壤土为宜,较喜欢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性强的土壤。对氮、磷、钾的吸收,氮大于钾、钾大于磷。微量元素硼的不足会引起植株缺硼症。

(四)水分条件

油菜叶片面积大,蒸腾作用强,根部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但根系浅,吸水能力弱,所以土壤要保持湿润。油菜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分需求也不同。发芽期土壤保持湿润,水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幼苗期叶面积较小,蒸腾量小,根系浅吸水量弱,只要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即可。生长旺盛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也强,需水量大,3—4天灌1次水。因为油菜根系活动要求土壤温度较高,土壤温度低,根系活动弱,吸收矿物质营养少,影响地上部生长发育,所以冬季温棚中生产油菜要适度控制水分,提高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大,根尖部易变褐色,外叶变黄。

三、茬口安排及品种选择

(一)茬口安排

油菜栽培分早春、秋冬、冬季、春夏秋露地栽培四个茬口。

1.早春栽培播种期在12月中旬至2月上旬,收获期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

2.秋冬栽培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一般在露地育苗,苗期20—30天,定植在棚室内,收获期在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

3.冬季栽培播种期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整个生长期在冬季低温季节,栽培中应加强保温,温度过低不利于植株生长。收获期在1月上旬至2月下旬,主要供给元旦和春节市场。

(二)品种选择

秋冬和早春栽培选用抗寒性强、不易抽薹、生长快、产量高的品种,夏秋季栽培选择耐热、抗病、品质好的品种。适用于日光温室栽培的品种,分为青帮油菜、白帮油菜、青白帮油菜三个类型。

四、栽培技术

(一)育苗技术

苗床要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

1.浸种催芽用20℃—30℃的水浸泡2—3小时,沥干水后在15℃—20℃环境下催芽,24小时后可萌芽。

2.播种育苗床按每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10千克,磷酸二氢钾50克撒匀浅翻搂平,灌足底水。每平方米播种量15—20克,覆土1厘米厚。每平方米苗床可移栽大田45—50平方米。

3.苗期管理出苗前保持20℃—25℃,出苗后白天保持在15℃—20℃,夜间为10℃。苗出齐后,在叶面无水时撒一层薄土。分次间苗使苗距达到3.3厘米。幼苗期不旱不浇水,缺水时喷洒少量水。定植前6—7天降温控水炼苗。

(二)定植

播后30—40天,长有3—4片真叶时定植。大田亩用农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30—40千克,耕翻后搂平,做成1米宽的畦。畦内按15—18厘米开沟,1畦栽5行,按10厘米株距定植。亩栽35000株左右,定植后浇小水。

(三)定植后管理及温室调控

定植后保温,白天保持在25℃左右,夜间为10℃,促进缓苗。心叶开始生长后降温,白天为20℃—25℃,超过25℃放风,降到20℃闭风,夜间为5℃—10℃。定植水后直到缓苗10天左右进行追肥浇水,底肥足墒情好时,可推迟到收获前10—15天追肥浇水,每亩追硫酸铵15—20千克。

冬季低温条件下,灌水次数要少,一般灌水1—2次即可。室内温度保持在10℃以上,在低于6℃时注意防寒保温,增加覆盖物,或在室内扣塑料小拱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