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共同因素是迁移的必要的基本的条件。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共同因素越多,实现正迁移就越明显。如乘法的求积要用加法的运算,除法的求商要用到乘法和减法的运算,所以学会加减之后再学乘除就容易多了。从内容的关系上看,乘法与加法、除法与乘法和减法都有共同因素,实现迁移容易。技能的迁移也是这样。识谱是演奏乐器的基本条件,而学会一种乐器再学另一种乐器也就容易得多。学习方法的迁移更明显,分析综合有利于记忆,学习某种材料时掌握了这种方法,则对学习其他材料有明显的帮助。学习态度的迁移亦有些共同因素,对某门学科认真、一丝不苟,也会对其他学科产生同样的态度。学习内容之间共同因素越多,正迁移越容易。
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正迁移实现的重要条件,原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当学生对低等动物的活动与外界刺激之间的关系有了概括性的了解,就能处理许多并不熟知的问题,低等动物的活动要受温度、湿度、光度、咸度的制约,燕子低飞是因为空气湿度大,虫子飞不高,燕子要俯下吃虫子。学习了生态平衡,就容易理解化学平衡、数学中的平衡、物理中的平衡。相反,如果学生认为只有垂直和水平位置的线才是直线,当要他们辨认处于斜向位置的直线时就不认为是直线。已有知识的概括性之所以影响迁移,主要是由于迁移过程中学生必须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新事物。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高、反映事物的本质,能根据已有的本质特征去揭露新事物的本质,把它纳入已有经验的系统中去,迁移就能顺利进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低,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也就不能把新事物归入到已有的经验中去,就会给迁移造成困难。
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课题类化能力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课题类化的能力是影响迁移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知识经验,但由于缺乏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已有知识仍然不能迁移。一些分析问题能力较差的学生复合题最容易发生困难,若将复合题分成几个单一题,就容易解答,其原因在于复合题不经过周密的分析,很难实现原有知识的迁移。学生分析能力差的表现常常是目的性不明确,往往进行大量的盲目地尝试和猜测,不善于抓住题目要达到的目的,不会运用已有的条件和间接的条件。这种学生思考问题没有顺序性、计划性,缺乏灵活性,只能用习惯的定理生搬硬套。因此,已有经验的迁移效果差。而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其思维特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灵活性,问题分析得透彻、迅速、准确,能从多种途径去考虑问题。这样,已有经验就能有效地迁移,揭示新课题的本质。所以说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课题类化的能力是实现有效迁移的重要因素。
那么,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如何实现课题类化呢,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对于课题类化的建立起重要作用。
四、举例说明
经济生活学完后对于每课可作总结,下面以第四单元面向市场经济为例来做说明。
“课标要求”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规则与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基础知识梳理”
1.资源配置
①资源具有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决定了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②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经济
①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②市场如何调节资源配置:第一,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调节实现的,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都是通过这三大机制来安排和调整的。第二,市场调节的优点(为什么发展市场经济):在经济生活中,市场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③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第一,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它不能调节,有些领域不允许它调节。第二,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第三,危害: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3.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意义(为什么):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维护人民群众和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怎么做):靠市场规则来维护。规范市场秩序,道德是基础,法律是保障。
具体地说:①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在全社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加强法制建设,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净化信用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②企业要在市场交易中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正当竞争;要树立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观念,注重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提高经营者的职业道德素质。③个人应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提高诚信素质,每个人树立诚信的道德观念,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增强法制意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4.市场规则
(1)是什么: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等形式,对市场运行做出具体规定。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原则。具体的讲:①市场准入规则:市场主体、产品、服务进入市场必须符合条件;②市场竞争规则:核心是公正公平。自由公平的竞争是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前提。地区封锁和非法垄断已成为制约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主要障碍。使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无法充分发挥,限制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③市场交易原则:第一,内容: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第二,意义:使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否则市场交易必然陷入混乱和无序状态。
5.诚实信用
(1)是什么:
①诚实信用的实质: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交往中诚实信用,相互信任;②诚实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③社会信用体系的内容: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活动、社会信用意识;④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特征: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
(2)为什么:
①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②不讲信用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市场经济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害。
(3)怎么做:
①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②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政府是关键,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建设信用政府,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信用教育和宣传,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③企业经营者要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遵循市场交易原则,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进行正当竞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④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个人是关键。消费者增强信用意识,自觉遵循市场交易原则,依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
①经济关系市场化;②企业行为自主化;③宏观调控间接化;④经济运行法制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7.国家宏观调控
(1)原因:①主要是针对市场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因为市场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自身存在很多的弱点和缺陷,表现在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②我国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4)原则: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5)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统一的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在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之上,同时又是对市场缺陷的弥补。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必须遵循和利用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组成部分。
“易混易错知识”
1.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区别
2.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比较
3.央行决定进一步提高一年定期存贷款利率,这属于财政政策吗?
4.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刺激缩小生产,这是宏观调控的价格手段吗?
5.心理、生理状态和思维定势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是影响迁移的主观因素。首先,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心境状态。如果缺乏信心,过分紧张、恐惧,注意力分散,会造成迁移的障碍。出现障碍的原因,是大脑皮层的相对抑制所引起的,使已有的经验不能再现,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另一种是由于心理定势的作用。所谓“定势”即是一定活动的动力准备状态。定势有时促进正迁移的实现,有时则促进负迁移的产生,如习惯于从自行车左侧上下车的人,要从右侧上下车就很不习惯;平常把表戴在左手上,偶尔戴到右手后,当需要看时间时还是举左手。我们的教学工作要昼防止定势对正迁移的干扰作用,促使正迁移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生理状态会影响迁移的实现,当学生长时间从事紧张的脑力活动之后,大脑皮层细胞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这时旧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就困难,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也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