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主观的和客观的两个方面,而这两种因素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一、迁移的作用
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
迁移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正迁移,表现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种是负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了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了光的折射原理,能够较准确地射中水下的目标为正迁移;熟悉了一种方言的语音,阻碍了对普通话语音的掌握,或者在前后相差不远的时间学习俄语和英语两种外国语,在语音的某些方面内容易发生互相干扰,为负迁移。
一般的说,知识概括化的水平越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越大;知识概括化的水平越低,则迁移越难,即不容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的学生虽有有关的知识经验,但不会分析新课题,就是因为缺乏迁移能力。
例如,学习思想政治,如果能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善于总结,提高迁移能力,则会大大的提高得分,提高应试技巧,如对于国际政治经济实体方面的问题,回答时有以下一般性阐述。
经济学角度: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政治学角度: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体现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综合国力是国际竞争的重点。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若涉及北约可结合时代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以及阻碍因素———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来谈;若涉及我国,则应结合我国的对外政策来谈。)
掌握了以上答题技巧,对于做以下题目则变得非常容易。
1.中国与法国在2003、2004年互相举办文化年。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两大文明开展对话与加深理解的一大文化盛事。
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中法文化交流对于发展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意义及其国际影响。(12分)
①中法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加强两国合作,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3分)
②法国是欧盟的主导力量之一,推进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3分)
③中法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世界上负有特殊责任。中法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3分)
④中法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3分)
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与欧盟同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双方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从“长期合作关系”发展到“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又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简要说明我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发展同欧盟的关系,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中国发展与欧盟的关系符合双方利益,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欧盟的日益发展是双方关系不断发展的基础。
意义: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3.近些年来,我国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分析我国谋求与东盟国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①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②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有利于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将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双方经济优势互补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利于中国在地区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③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对我国农业、金融等领域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
再如,对于工程意义的表述,可以总结如下。
一般性理论阐述
经济意义
(1)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2)可以扩大国内需求及促进对外开放,促进就业增长。
(3)可以协调地区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体现“五个统筹”、落实科学发展观)
政治意义
(1)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关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体现“三个代表”精神。
(2)有利于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3)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边疆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二、原型启发
新形象的形成,新假设的提出,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启发对于新假设的提出,对顺利解决问题起很大作用。启发是从其他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它可以使人的认识发生飞跃。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作为原型,如自然现象、日常用品、机器、示意图、文字描述、口头提问等。但某一事物能否起启发作用,不单取决于事物本身的特点,而且还要看解决问题者当时思维活动的状态如何。解决问题者的思维活动处在一种积极状态而不过于紧张以致抑制其他思路的时候,常更有利于原型启发发生作用。在一段紧张工作之后适当休息或转换活动,使思路开阔,对问题假设的提出往往是有利的。
原型启发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原型启发的事例在创造发明中屡见不鲜。瓦特见壶盖被水蒸气顶起,发明了蒸汽机;鲁班从茅草割破手发明了锯子,原型之所以有启发,主要因为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点,通过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但有时,原型限制了人的思想的广阔性。一般说来,原型越接近要解决的矛盾,它的限制会成比例地增加。
三、定势的作用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就要努力克服定势思维,实现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