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和小宝从公园逛荡回来,在公交站台上候车。小宝感觉很新鲜,一个人东看看,西瞧瞧,我习惯性地隐藏到一个小角落,打量她,观察她没见到我的表情。在这样一个人潮汹涌的陌生环境里,小宝突然发现老爸不见了,开始有些急急慌慌,来回找寻,总体上表现不错,神色淡定,镇定自若。和一般的小朋友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跟丢了父母,小孩子都会大哭起来。小宝发现我后,不急于奔过来,而是悄悄走到我背后,拍拍我,很在成就感地说:“老爸!你又在玩‘躲猫猫’啊!”
这样的“躲猫猫”游戏,我和小宝经常玩,乐此不疲。对她,是一种游戏,于我而言,却大有深意。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在三岁之前,达到无以复加的巅峰状态。
小宝二三岁的时候,只要我去抱差不多大的孩子,不用说,她准会抱紧我的大腿,呼天喊地,哭得稀里哗啦。观察其他的孩子,莫不如是。抱别人的孩子,小宝为什么会哭呢。原因很简单,她以为我抱了别人,就不要她了。
印象最深,是那次我洗澡。当时,宝妈在单位加班,之前,我反反复复跟小宝解释,我要去洗澡,就在浴室里面,不会跑掉,洗完了,老爸马上就出来。她听明白了,笑眯眯地点点头,然后就跟奶奶在客厅里玩。见她这么爽快地答应,我很放心。没料,正要放水冲洗身上泡泡的时候,小宝大哭,猛敲浴室门,大声叫喊:“爸爸!爸爸!”我赶紧应答,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宝,别哭了。老爸马上就出来了!宝,别哭啦!”但任我怎么哄劝,都无济于事。她一边敲门一边大哭,哭泣不止,声嘶竭力,惊骇得我心都要碎了。我母亲过来拉小宝,她拒绝了,不跟奶奶,只顾趴在浴室门上,痛哭流涕。
我泪窝子浅,小宝这么一哭闹,那满脸流淌的水里,还有我那控制不住流出来的泪。这是我有史以来,洗得最潦草的一个澡。赶紧穿衣出来,抱起小宝,这一抱,她就不哭了,帮她擦干泪后,居然笑逐颜开。刚才那场豪哭,仿佛压根不存在似的。
这一回,我深刻体会到小宝对我的深深依恋。
只要带过孩子,都会有这种体会,和幼儿只要分开一会,准会大哭,如果又在一起,哭得再厉害,很快就没事。孩子粘人,大人一刻也不能分开。在心理学上,这叫“幼儿分离焦虑”,意思是指幼儿一旦和爸爸妈妈分开了,就满心焦虑,不得安宁,具体表现就是大哭大闹。
小宝过了“幼儿分离焦虑”期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她的独立意识,有意给她制造独立空间。比如,和她玩“躲猫猫”游戏。开始是在家里玩,后来在户外,我会故意躲到一边,让她见不到我。起初,小宝会很惊讶,害怕,慌张,转来转去,终于找到了我,惊喜连连。如果小宝一时没看见我,她知道我在和她玩“躲猫猫”游戏,也会很安静的,慢慢地,她就适应了偶尔见不到我的感觉。
西谚云:“让家中的宝贝独自去旅行!”在我的故乡,有一句更极端的俗语:“爷(父亲,泛指父母)不死,崽(儿女)不乖。”东西方有意识形态的差别,但在育儿领域,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都在倡导,孩子尽早离开父母,要独自闯荡人生,才会长大。
父母要让孩子尽早拥有独处的能力,让他们早一天开始自己的一个人的人生旅行。在训练小宝独立精神方面,我没少下功夫。有时,去超市购物,我会让她去交费;在小区草坪上,我让她自己去找小朋友玩,我就在不远不近的地方,看看去,听听风,守候着她;小宝说想去同学家玩,我放手让她去玩得开心,直到天黑,才去接她回家……
关于父母对孩子的爱,读过这样一段文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读后,心里微微的疼,微微的凉。想想小时候那么依恋你的一个小人儿,却终将要从自己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远离自己,难免心有淡淡忧伤。
中国式的“分离之爱”和西方国家广为流行的论断——“让家中的宝贝独自去旅行!”多么神似,多么契合的呀。
分离之爱,是这个世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父母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孩子前行的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一语道尽分离之爱的本质。
上幼儿园大班后,小宝对我的缠粘,开始淡了。有时,我做事,小宝在我身边玩,会用幽怨的语调,低声自叹:“唉,没有人陪我玩!”不忍心她自己跟自己玩,我会放下手中的活,陪她。结果,她并不喜欢跟我在一起玩。时光在我和小宝之间在,划出一段慢慢疏远的距离来。是的,孩子只喜欢跟孩子玩,慢慢地不喜欢跟大人,不愿意跟父母玩了。
小宝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有邻居小朋友吴雨涵,有同班的小朋友徐佳怡、张依韵和卢怡静。小宝更愿意和她们玩,很少缠粘我了。有时,她会去约她的朋友来家里玩,或者带她去她朋友家玩,或者,约好同去某个地方玩,让她和其他小朋友碰头。只要和小朋友在一起,哪怕不认识的,小宝也会表现得特别开心。
送小宝小学的第一天,全家人都很激动,小宝更是,早早起了床,穿了生日时买给她的漂亮裙子,背上新书包,跨进小学教室的大门,频频回头,向我挥手。站在窗外,莫名地,想到龙应台写的散文《目送》。这情景,和龙应台当年送她儿子华安上一年级,是何其相似啊!龙女士说:“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和小宝,窗内窗外,隔空目光对视。没有哪个时候像此时此刻这样,让我感觉孤独无助,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像断线的风筝,飞向高远的天空。小学校园就是小宝的启锚地,从这里出发,离开温馨的家,独自奔赴自己的人生旅程!
父母应该帮助、支持、鼓励自己的孩子,完成这一人生的蜕变,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全程陪同,给予安全无忧的保障。正如龙应台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感受分离之爱,让家中的宝贝独自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