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年级,陪孩子度过幼小衔接期
32583900000019

第19章 愤怒的琴声

一直以来,没有来由地仰视在黑白琴上五指如飞的乐人,哪怕他只是个孩子。

我不会弹琴,只是打心底喜欢音乐,听歌赏曲,乐此不疲。不懂的人对“懂得”是心存向往的,对于“懂得的人”更是膜拜与崇敬之至。小宝出生后,我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希望能看到她手指在黑白琴键上跳舞。

那将是多么优美,多么优雅的啊,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

在我的熟人圈内,孩子弹钢琴并不鲜见。我的干女儿(同事老邵的女儿)上幼儿园就开始学琴,10岁那年,拿到了钢琴9级证书。文友老吴的大儿子,在广州一练钢琴好几年;郎朗来南昌演出的时候,同事小付的儿子都与他同台弹奏(千人同场共演)。

为此,我对小宝学钢琴,信心满满。

没想到,小宝的选择与我的愿望背道而驰。3岁的时候,带她去琴行摸琴,她只新鲜了三分钟,就没了热度。4岁的时候,再带小宝去练琴,钢琴老师免费试讲,手把手地教。小宝勉强配合了几下,一会儿就闹着要回家。回家后,问她:“你喜欢钢琴吗?想不想练琴呢?”她的回答让我大失所望:“我想练古筝。”古筝那么长,对手指损伤那么大,要练,还是等大点再说吧。

我仍不放弃。今年,我所在教研室要组建琴房,赶着这个趟,有了充足的理由,也报名学钢琴了。我不想强求小宝去做什么,要她做的,我自己先去做,影响她,带动她。我练琴的时候,有时带上小宝,让她在边上看着。就是这样身教言传,小宝仍然对钢琴提不起兴趣。

让小宝学钢琴,我算是彻底没辙了。

在学琴方面,我对小宝是宽容的,平等地与她商量,行与不行,最终决定权在她手上。但杨杨却不一样。听见杨杨的琴声,我几乎颠覆了我对钢琴,对弹琴的人,甚至对音乐的看法。我觉得音乐怡情悦性,陶冶情操,让人间更美好,却不知,在有些人那里,它还有一副让我感觉陌生的狰狞面孔。

杨杨是我一个熟人的孩子,今年才10岁。

很长一段时间,我和熟人住在同一幢楼里,杨杨出生的时候,被父母视为掌心里的宝。杨杨的父母,觉得自己从小就吃了亏,所以,变着法子,要将自己的损失,从儿子身上捞回来。

杨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买了识物图片、儿歌画本、唐诗、三字经……每次去杨杨家里玩,摊得满地的不是儿童玩具,而是一大堆的书画。杨杨的早教,他父母想出了无数的招儿,让人应接不暇。上小学后,杨杨被父母送去学跳舞,学绘画,学拉小提琴……数都数不过来。这让我十分吃惊。

我这个熟人,给我传递的信息就是做父母真的很累。

后来,我搬家,很少见到杨杨,但从他爸爸那里,我还是知道很多他的消息。

郎朗弹钢琴出名了,成为世界著名钢琴家,他成功之路,让杨杨的父母看到希望之光和美好未来。他们觉得自己的儿子也可以走郎朗成才的那条路。

杨杨的父亲逢人就夸自己的儿子:“我儿子有音乐天赋。两岁的时候,就会跟着电视唱歌,唱得蛮好的。后来,我带他去学钢琴,老师也说是音乐天才。”他把这话对我说过很多遍,最后一次,他夸赞了孩子之后,就提出向我借钱,说是要给儿子买钢琴。为了孩子的未来,他已捉襟见肘,原本宽裕的家,有些拮据了。感动于他对儿子一片诚心,我把钱借给了他。

后来,杨杨的父亲分三次来还款。每一次都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杨杨跳过1、2级,直接考了3级;杨杨考过了5级;杨杨成了全市最小的考了钢琴8级的孩子。早听说钢琴考级不容易的,越到后面越难。没想到他居然考过了8级,不得得佩服!

有一次,去杨杨家玩,还没进门,远远地就听见琴声,间或,还有熟人的喝斥。再仔细听,琴声里夹杂着幽怨,甚至愤怒,这样的琴声,也许满含技巧,却没有一丝感情。熟人对儿子越来越凶,话里满是愤怒:“杨杨,你再不好好给我练琴,看我不打死你!今年一定要把9级考上。你知不知道,这个家,为了你练琴,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买钢琴花了1万多块钱,请老师上课要花钱,考级要花钱……家里都掏空了。你再不好好弹,你对得起谁!?”

那次,熟人要儿子弹琴给我听听。但见杨杨气鼓鼓地坐在琴凳上,问:“弹哪首曲子吗?”熟人说:“就弹昨天老师教的《练习曲》吧!”亲眼目睹杨杨弹琴,我真切感受到从指缝里流淌出来,不仅仅是琴声,还有愤怒。

我一直迷恋钢琴,敬佩弹钢琴的人,没想到,琴声在他手指间流出的时候,竟然迸溅出愤怒这样的杂质来呢?

我跟熟人聊天,对他说:“培养孩子不要操之过急,要往开处想,不要过分严厉,那样会适得其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人到中年,也在学琴,只是打心里喜欢。你要让杨杨喜欢上琴,而不是逼他这样那样。”

熟人解释说:“没有办法的,走上了这条路,没有回头,只有逼着他弹琴,不弹出水平来,怎么行?家里花了那么多钱,他一定要成功,要有出息,对吧。”

杨杨的妈妈也过来解释:“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压力大,不把一样学出色来,拿什么去跟别人竞争呀?”

我无语。隐隐地感觉,父母这么高压之下,杨杨会出事。果不其然。就在准备考9级的时候,杨杨言行出现异常,不得不住进省心理康复中心的病房,进行心理干预。

愤怒的琴声,最终以悲剧收场。至此,我对于能五指在黑白琴键上飞舞的人,除了崇敬之外,还多了一份同情。

有人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先生:“什么是人生人最重要的信条?”他说:“毫无疑问,成长是人最重要的信条,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地改变自己,一直到生命的结束。成长只能是缓慢的,一棵小树只能缓慢长大,搞拔苗助长行不通。所以,缓慢在植物那里,还是成长的基本准则。而焦躁的人,并不会死,所以,缓慢就在人类社会成为稀缺元素。”

成长如光影,缓慢地一点点地移动,而我们太多的家长,对待孩子,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呢,太过拔苗助长呢?当“进位超越”成为集体无意识的时候,依规律而行的缓慢成长,越来越不被人们看好,弃之如敝履。在皮鞭抽打与言语恐吓中,无辜的孩子心生惧怕,沦为“可怜一族”。

孩子在愤怒的导引下,成长之路,难免不误入歧途。

除了愤怒的琴声,在我们身边,是不是还有愤怒的色彩、愤怒的舞姿、愤怒的数学和愤怒的作文等等呢?当孩子从小掉入愤怒的泥潭,还能奢望他有快乐的未来吗?

父母以爱的名义,实施高强压和大跨越,合拢成对孩子天性与兴趣的最大的“迫害”,造成的不良后果,有时无法逆转。

悲恸,就不仅仅是受害的孩子,还有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