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失眠抑郁病配餐宜忌
32582000000014

第14章 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年龄:通常人类睡眠的需要量与其年龄成反比。在婴儿期,大约每天需要16~20小时的睡眠;幼儿期每天约需10~14小时;学龄期约需11~12小时;青少年期需9~10小时,成年期需7~8小时;到了老年期,每天只需6~7小时的睡眠。因此,中老年人的失眠发生率较高。

(2)疲劳:适度的疲劳(如日常工作之后或尽情地运动之后)有助于入睡,但是,如果过度疲劳(如精力耗竭)反而会因为太累而无法入眠。

(3)昼夜性节律:昼夜性节律相当于一个人的生物时钟,每天24小时有规律地运作,形成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节奏。一个人的睡眠时间会与其昼夜性节律的周期同时发生,若其睡眠无法与自身周期性节律步调协同,则容易发生失眠。

(4)环境:有的人外出旅行在陌生的环境下难以入眠。在医院里,住院环境的嘈杂或病房温度过高、明亮的灯光、不合适的病床及摆设,都可能干扰病人的睡眠。

(5)寝前习惯:若睡前习惯改变或出现任何影响睡前习惯的情况时,都可能使其睡眠发生障碍。

(6)刺激:任何种类的身心强烈刺激,例如:睡前看恐怖电影或听恐怖故事、严厉的责备、激烈的玩耍等,都会使人无法入眠。相反地,若缺乏刺激,例如:缺乏运动或日间生活乏味时,也会难以成眠。

(7)疾病: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会干扰原来的睡眠形态,影响睡眠和清醒的节律,并且病人往往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获得正常的睡眠。

(8)身体状况:基本上,身体舒适是获得休息与安睡的先决条件。因此,引导入睡之前,必须先减轻或去除病人的不适、疼痛、恶心、冷颤或瘙痒等症状。

(9)心理状态: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充满了竞争,如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与压力,商战中的明争暗斗,社会、家庭、周围人际间的矛盾,都会造成心理状态的不稳定,干扰了人体正常的松弛节律。因而造成了都市人群的长期失眠。

(10)情绪状态:任何强烈的情绪,例如惧怕、焦虑、喜悦、悲哀等都可能造成失眠。病人住院期间,由于无法满足职业上、社会上或个人角色及义务上的需要,因而常导致焦虑,以致无法入眠。

(11)药物:我们用来治疗的一些药物,其副作用可影响睡眠,如抗癌药物、抗癫痫药物、口服避孕药、甲状腺制剂、糖皮质激素、中枢性兴奋剂等,均可干扰睡眠或兴奋大脑皮层而影响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