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比尔·盖茨
32417800000007

第7章 比尔·盖茨的管理之道

1 人才济济的微软公司

微软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Windows的垄断地位,不在于雄厚的资金实力,而在于它聚集了一大批业界的精英人物,并且能让这些精英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判断一家公司是否真正兴旺、真正有实力,其实只要看看该公司有多少真正的人才就可以知道答案,微软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Windows的垄断地位,不在于雄厚的资金实力,而在于它聚集了一大批业界的精英人物,并且能让这些精英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在微软,光图灵奖获得者就有3个:托尼·豪、巴特兰·卡逊、詹姆斯·格雷,他们都是各自研究领域最杰出的专家。微软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也是罕见的,它在全球共有4个研究院,两个在美国,一个在英国,一个在中国,聚集的都是全球E科技领域的顶尖级人才,如中国微软研究院还有李开复、张亚勤、李劲等都是E领域的华人精英。此外,还有巴尔默这样的市场行销高手做总裁兼CEO,集天体物理学家、程序总体设计师和企业管理者于一身的梅尔沃德做CTO,以及激光打印机发明人加雷斯塔克·威瑟、小型机之父戈登·贝尔、前施乐计算中心首席设计师卡克撒切尔、Pixar创始人阿尔维雷·史密斯、Word之父查尔斯·西蒙尼等业界腕级人物。

能吸引这么多的天才加盟,并把他们管理好,这就足以说明盖茨超一流的管理能力。实际上,盖茨最聪明的地方不在于他的技术,也不在于他的市场能力,而是他善于吸引和凝聚众多天才的力量。就连盖茨本人也常常感慨:“和一群天才们在一起工作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情啊!”

盖茨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就是“让员工和公司共同致富”,微软公司工资水平并不是很高,但它会给员工以丰厚的股酬,这样,员工就能够把自己和公司联为一体,能动性自然而然就发挥出来了。世界富翁排行榜上总以微软人最为耀眼,微软员工也以百万富翁多而闻名。

2 网络式管理

微软公司的确成功地运用了网络式组织的概念,作为其管理及沟通的手段。因此,能够达成网络式组织的管理优点,即时有效地管理:打破管理上的层级之分,减少和避免了多层管理带来的问题。

资讯科技进步使得人与人的沟通更加直接与方便。作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软件公司,软微公司的员工和企业文化本身就是和电脑不可分割的。因此,盖茨可以比其他企业领先一步进入资讯时代,采用电脑网络作为管理工具。

微软公司的确成功地运用了网络式组织的概念,作为其管理及沟通的手段。因此,能够达成网络式组织的管理优点,即时有效地管理:打破管理上的层级之分,减少和避免了多层管理带来的问题。这种管理方式既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优点”是:企业的领导者将自己的想法贯穿始终,使公司营运符合他的计划。“缺点”是:公司的员工有极大的工作压力。因此,这是一种相当极端的管理风格。

在员工执行工作时,盖茨能够充分授权并给员工自由。

程序编制人员的生活方式,从外表上看,似乎懒散、无序,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机动自由的,有的人甚至是晚上9点钟才到办公室上班,第二天清晨5时下班。他们办公室里堆满了动物标本、金鱼的水箱、弓箭等各式各样的收藏品,这些人衣着随便、鞋袜不整,生活不拘小节,午餐往往到乡镇小酒吧随随便便对付一下。一次,有位来访者问西蒙,为什么程序编制人员如此随随便便。西蒙干脆地回答道:“因为这对工作有利!”的确不假,“雷德蒙校园”外表看起来宁静致远、幽闲自在,然而,在这种气氛笼罩下的公司内部,却是生机蓬勃、热火朝天。比尔·盖茨之所以给公司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显然他知道这对工作有益而无害。

同时,在微软公司工作的员工压力大。微软公司的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就是“脑力压榨机”。因为微软公司现在要做的是领先的创造,压力刺激了员工的灵感,同时也赋予他们使命感。当然,也有许多人会问,为什么如此多的微软公司的员工可以在备受盖茨先生的压榨之下,还愿意继续坚持下去呢?

因为,除了微软公司能够给予员工较好的薪水和福利待遇之外,它是当今世界软件产业的龙头企业。

此外,微软公司带领员工一起成长,一起接受挑战,员工来这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此外,也能够享受领导时代的成就感,和背负科技未来的使命感。

因此,若不是有这样特殊的环境,比尔的管理方式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在美国这种自由风气盛行的国家。体现在盖茨管理风格上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控制大于授权,盖茨在管理上事必躬亲,让许多人觉得他颇为集权,工作上的授权,可以使组织保持灵活的弹性,管理上集权控制,又可百分之百地确保目标的达成。两者协调,必须依靠网络的沟通。利用电脑网络,盖茨可以直接与员工讨论或是下达命令,员工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和盖茨直接沟通,不需要中间的层层传达,大家都可以很快地知道对方的想法,知道对方想要做些什么,如此一来可节省公文传递的时间,达成工作上的最高效率。这样可以简化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使管理更富有成效。盖茨无疑是掌握了未来管理的“精髓”,因此能够使组织非常有效率,这也是他管理上的最大特点之一。

这也使得比尔·盖茨本身的管理方式,获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

3 给员工一个宽松的环境

在公司的建筑物内,技术景观无处不在,公司给员工都配上一间办公室,每间办公室的窗户都面对树林,把园区周围的街道都改为微软大道,再看公司内部,所有的电脑都连成网,可进行内部的电子通信。

几十年来,微软公司从一个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小公司,发展壮大到今天上万人,上万亿资金的帝国企业,但公司的企业文化始终没有变:当时,盖茨他们提出的“敬业精神、高效率、创造性、坚忍执着及人员年轻化”,至今还是全公司各类人员的行为准则。

微软公司的管理哲学多年来一直维持不变。公司信条是:选择最优秀、最肯干的人进公司,尊重员工人格,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证明自己。公司雇用成员不拘于某种成规条件。公司毫不吝啬地花费大量经费去寻找和挖掘最优秀的人才。

公司为员工创造最适合他们工作的环境。1985年初,盖茨和谢利决定将微软公司搬迁至华盛顿州的雷德蒙,以适应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公司购进了一所完整的社区公园,面积足足有260英亩。公司的建设工程开工于1985年4月。整个设计,与其说是一处商业公司,不如说是一座风景优美、名副其实的大学校园。在那里总共耸立了22座高楼,其总高度相当于一座60层的摩天大楼。整个建筑群组成一个X字形,中间有着巨大的空间。办公楼周围有池塘、喷水池和一片片绿地,真是片片碧草如茵,条条曲径通幽,全部建筑掩映在翠绿的树丛之中。

这样的环境对于微软公司的员工来说,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微软公司人事部主任在搬迁到新址时说:“我们有意营造校园般的感觉。”“我们基本上只选用年轻小伙子,他们很多人没离开过家,最远的就是考上大学,而我们的搬迁使他们几乎横穿美国。怎样使他们过得舒坦些?他们未必愿意外出或热衷于各种社交活动。他们不会很轻易地外出结交朋友,又不想参与当地的五花八门的活动,况且,我们公司需要这些年轻人集中地工作,所以,我们想让他们有个舒适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有归属感,这样的工作气氛会更感到亲切。”

在公司的建筑物内,技术景观无处不在,公司给员工都配上一间办公室,每间办公室的窗户都面对树林,把园区周围的街道都改为微软大道,再看公司内部,所有的电脑都连成网,可进行内部的电子通信。比尔的办公室比其他办公室大一倍。办公桌上放着一台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生产的AT型个人电脑、一台麦金托什电脑和一台康派克手提电脑。如果有人在园内漫步,一定会认为这是一所大学的校园,而非公司。在垂柳婆娑的“盖茨湖畔”,两位程序编写人员正在玩耍,不远处,一位亚洲型的妇女,用细棍子灵巧地敲着东方竖琴式的乐器,一位胡子拉碴的吉他手给她伴奏。松鼠在树梢上跑跳、嬉戏,野鸭在草地上休闲、蹒跚地走来走去。偶尔,几个慢跑者和骑自行车的人从它们边上经过,也没有把它们吓跑。园内高耸的松树林将微软公司与外界的尘世隔离开,如此宽松的环境让路人敬佩不已,让员工们更要加倍地为公司努力工作。

微软公司具有这样优美舒适的环境,当然,盖茨对职员的选择当然要严格要求,每个候选人都必须毫不例外地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测验和口试,以考核他的知识和分析能力。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历史显赫,或有名人推荐,也难逃这一关口。长期以来,一直坚持要对程序编制组的每一个候选人亲自进行面试,以便做出是否录用的最后决定。

他认为:“要把一个优秀的候选人培养成一位优秀的程序编制人员,有许多方式。我们雇用有才能的人,我们可以不知道他们的才能来自何方,我们可以不管这些,但重要的是,他们必须是有才能的。到这里后,我们可以给他们创造好的环境让他们的才能发挥出来。”

微软公司制定了雇员考核评定和提升制度。每年,职工都要经受一次考核,微软公司对那些对公司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实行3种奖励办法:加薪、股票选购权和奖金。

微软公司室外一片闲情逸致,而室内却显得忙碌、紧张。员工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全公司上下左右形成一个群体,像一个大家庭。公司的全体成员身上焕发着盖茨提倡和崇尚的那种精神——努力勤奋、精益求精,永远不败,员工们聚精会神地工作,只听到一片电脑键盘的敲击声,微软的员工个个孜孜以求,他们怀着对公司的高度奉献精神。公司为激励员工们积极工作,在每幢大楼里设有一个自“7-11”的快餐点,楼内还设有饮料供应点,所有饮料都免费供应。

微软公司随着业务发展,机构和人员日益增加、庞大。然而,比尔·盖茨仍然坚持程序编写人员必须组成一个小集体进行工作,以便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盖茨认为,小集体才是工作的正确方式。他说:“当我们开始开发软件时,我们总共只有5个人从事这项工作,还包括我在内。今天我们有7个人从事这项工作。最多时,我们投入这项工作的有15人之多。需要协同工作的事情太多,因此,我们不能使太多的人参与同一套软件的开发工作。”艾伦也赞同这种做法,他认为,这种小组作业是微软公司一开始就采取的策略。他说:“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重要的事情是,一旦发现有可能要开发一种新产品的机会时,一定要指派一个小组去跟踪追击。”“我在微软公司工作时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在各种不同的领域里都有小组在那里工作。”

微软公司的经理们努力争取掌握市场趋向,并尽力维持同其他电脑公司的良好业务关系。公司力图能敏锐地觉察到各电脑公司对微软公司的意见和看法。雷克斯回忆说:“我还记得,当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人来微软公司访问时,我们就把麦金托什电脑都藏了起来。我们当时不想让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人知道我们有那么多麦金托什电脑。后来,史蒂夫·乔布斯把约翰、斯库利带到微软公司来时,我们又把所有IBM生产的个人电脑都藏起来。”

任何一位到微软园区参观的人都会感到,这里的气氛与众不同。这里的员工心情舒畅,每个人尽职尽责,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勤奋、努力、创造已蔚然成风。虽然,公司领导给员工的工作压力不小,他们所得的工资相对来说也不算高,当然,公司给予的股票选购权可稍有补偿。但是,这个公司员工的年流动率只有10%左右,比其他电脑公司的平均流动率要低得多。这个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也大大高于其他公司。微软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不可思议的成功,关键是这一切都来自比尔·盖茨。他的意志、个性、风格造就了这家公司。

微软公司的员工和经理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孜孜不倦地为微软公司的电脑事业奋斗着。

4 一手抓工作,一手抓娱乐

微软员工,尤其是那些程序编制人员工作紧张,有时没日没夜地干,一连几天没有休息。因此,他们平时需要以体育活动来平衡他们紧张的脑力劳动。

微软老总比尔·盖茨工作上身先士卒,生活上平易近人,哪里工作最关键,哪里工作最艰难,盖茨就会出现在哪里,盖茨和员工们同甘苦共患难,和大家一起摸爬滚打,大家几天几夜不睡眠,他也几天几夜不睡眠,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盖茨每周工作60至80小时,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在他的带动下,全体员工也变成了工作狂。他说过:“这些人,每天都是一边工作,一边想着‘我要赢’。故此,在周末工作并不是稀罕的事情。可以说是微软人常有的事。”

无疑,盖茨本人这种工作狂热精神,感染了全体微软员工,尤其是那些软件程序设计师。他的工作热情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你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成天看到你身边的人,尤其是公司老板,都在努力工作,你自己难道还好意思慢吞吞地磨蹭?”一位来自卡耐基·梅农大学临时打工的大学生这样对人说。

微软员工,尤其是那些程序编制人员工作紧张,有时没日没夜地干,一连几天没有休息。因此,他们平时需要以体育活动来平衡他们紧张的脑力劳动。公司给每个雇员赠送一张免费的体育俱乐部会员证,可以随时到附近一家体育俱乐部去锻炼身体。这家俱乐部有开阔的运动场和溜冰场。公司雇员可以到那儿打棒球、橄榄球和排球,公司园区内还建有一个小巧的人工湖,大家称他为盖茨湖,喜爱游泳的可以随时到那里游泳健身。

微软公司还设计了竞赛——微软竞赛(阴阳纱,根据盖茨家族及友人暑假玩的比赛而设计的激烈户外竞赛,一度是该公司的传统。这些竞赛如今不再举办,但微软派对的规模愈来愈大,也愈来愈精彩多姿。在西雅图会议中心举办的派对,早在1990年,员工和来宾参加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数万名。那一年的主题是曼哈顿假期。来宾可以参观小小意大利食品店、仿造的大都会美术馆、百老汇摇篮曲表演室(蓝调爵士室、硬石餐厅,或是一个科尼岛式的儿童游戏室)。

微软公司的员工爱好广泛,他们打曲棍球、互相捉弄、在工作时弹奏乐器、在彼此的办公室涂上灰泥直到门打不开、随心所欲布置他们自己的空间,并且找乐子开心。甚至,员工们自己建筑自己家庭的住房,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装饰,当然这些都是为了自己享受。有的人喜欢攀岩或溜冰运动,有的人喜欢钓鱼和郊游,也有的人喜欢制作银器作为周末消遣。公司还时常举行集体活动和比赛。最常举行的是马拉松长跑竞赛和橄榄球比赛,以部门为单位组织参赛队,谁获优胜,奖品优厚。

每隔一段时间,公司还要举办各种音乐会,职工中不少人是音乐家,有些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过的,也有的是自学成材的。微软公司的业余交响乐团颇有水平,在当地很负盛名。这个团有位钢琴演奏家和几位吉他以及电子琴演奏家,在美国音乐界都很受欢迎。每逢技术攻关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微软都要举行一次庆祝,比尔·盖茨骑着哈雷摩托车上了微软职工年度大会的舞台,并兴高采烈地向观众大声喝彩。主要目的为了放松、再放松,以便接着再干。

当“Windows3.0”程序编写工作圆满完成后,公司在西雅图一家著名大酒店举行庆祝活动。在大酒店室内四轮溜冰场上,乐队正奏出火爆的摇滚乐。溜冰场中央,身穿套头衫、牛仔裤、脚蹬耐克运动鞋的比尔·盖茨正在旋转、飞奔,以及表演各种花样动作。

100多位和盖茨一样打扮的小伙子、姑娘,背靠溜冰场的镶木墙板,目不转睛地看着旋转、飞奔的盖茨,大家都被他无比高超的溜冰技巧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看上去这么瘦弱的比尔老板,居然还有这么一手。

“哇……”“喔……”随着乐曲的终止,这帮年轻人一下子喝起彩来,并一窝蜂涌进场中。随后再次响起乐曲,大家围着盖茨飞旋起来,其欢乐的程度,难以用笔墨形容。

四轮旱冰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它最富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符合比尔·盖茨的性格,是微软公司时常举行的活动。“我们有许多年轻姑娘和小伙子,他们需要交朋友,玩耍,还可能招惹是非,这些都是难免的。但是,他们也要工作,我需要他们干得更好。”盖茨有一次对记者说。

为了紧张后的轻松,比尔曾念叨过好多年,“天啊,我该有一艘汽艇”,但是他总是下不了这个决心,舍不得花这笔钱。一次,在汽艇展览会上,他来回兜了好几圈,几乎看了一整天,自然还是拿不定主意。最后,就在展览结束前的半小时,他终于买了一艘滑水快艇,不过不是最昂贵的,只花了1.2万美元。快艇还不错,速度挺快,驾驶室宽敞,买下时,他表情上显得很痛苦,就像花了五千万美元似的。有了这艘快艇后,时常可以见到盖茨浪击飞舟,在湖面上像箭一样飞驰,这比起溜旱冰显然更要过瘾。

有一次记者采访盖茨,问他如何区分员工的业绩?盖茨说:“在我们这里,体现员工地位和贡献的,不是他的职务,而是他的业绩。他取得了成绩,大家都赞扬他,尊重他,以他为榜样,他就会有一种满足感。”

记者又问:“一位员工从高职位下到低职位,是否会觉得无脸见人?”“我们的员工,对职位看得很淡泊,他们最关心的是公司。一位技术拔尖的人,不一定就担任管理工作,也许只是一个管十几个人的基层经理。”盖茨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

微软公司充满着开放和相互忠诚的气氛。雇员们随时可以向公司的任何人发送电子信件,不论他们的地位高低。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比尔·盖茨在公司食堂里同雇员们交谈。显然,盖茨喜欢在公共场合同员工们讨论公司里的生产计划,并鼓励他们突破障碍,努力前进。

微软公司正是有一个工作狂热的老总比尔·盖茨和一群忠诚于公司的职工,才使微软公司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

5 适者生存的管理风格

贾特纳集团的史考特·温克勒认为,微软的成功依赖全力投入的员工,而他们对这位具有领袖魅力的领导人极为信服:“比尔要他们做某事,他们就会照办。他们信赖他,他从不让他们失望。他们的企业文化是对的。”

微软公司的管理风格是独树一帜的达尔文式——适者生存。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微软的管理模式是很残酷的。

“达尔文的观点之一是,有机体神经系统的表现优异,可协助决定它察觉变化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因此能活下来,或甚至更强盛。”盖茨运用的管理风格既不是美国的个人主义式,也不是日本的共识主义式,而是独树一帜的。杰克瑞称这种风格为“武装休战”。他写道:“冲突处于微软每件重大决定的核心。这是一家时刻在交战中的公司,不只是与局外人作战,而且也和自己作战。

贾特纳集团的史考特·温克勒认为,微软的成功依赖全力投入的员工,而他们对这位具有领袖魅力的领导人极为信服:“比尔要他们做某事,他们就会照办。他们信赖他,他从不让他们失望。他们的企业文化是对的。”盖茨激发忠诚的员工,但相对的,他也以言语和行动表达他对优异表现的赞赏:“本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之前,我做了一些安排,把少见的大部分股权分配给员工。那种做法让他们了解,他们的表现是多么重要。”

另一方面:“奖励绩效的反面是,确定谨慎地管理或重新调派那些毫无贡献的员工。员工需要亲眼看到,他们的同事真的很强,所以如果某某人不称职,就必须做一番调整。”

虽然大学辍学让盖茨深感遗憾,但他并不认为取得商业学位是必要的:“让我这么解释,比方说你让我多活两年,并让我上商学院。我不认为我在微软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瞧一瞧我们这里的书架,看看有没有商业书籍。对不起,我们一本都不需要。”

据1995年的统计,美国电脑公司平均离职率为20.8%。把美国全部的公司算在内,离职率为16%。在微软,离职率为8.7%。但连这个数字都高于盖茨期待的水准:“本公司比较异常的一点是,对公司很重要的大多数职员都是公司的股东,他们通常有财务上的自由,可以不用工作。”

纳山·米尔初见盖茨时,他观察到一种重要的特质:“比尔能承认他是错的,令我印象深刻。如果某某人有更好的方法或更好的技术,比尔很愿意敞开胸怀接受。”

“你绝不能对比尔隐瞒任何事,因为他非常擅长得知一切事情。可是你应该坚定立场,而且你应该吼回去。我能提供或给你们的唯一建议是,带你们最、最、最好的程序设计人员跟你们去参加会议,好让他们能随时从脑袋里引用资料,这样一来,他们就能用事实把他给淹没,绝不能不预先准备。但是要勇于说不。比尔尊重人说不。”

微软举办员工静思聚会,盖茨坚持,这些聚会必须把焦点放在工作议题上,而不是“联谊会”或是“组成队的练习”。这些聚会在距离华盛顿州雷德蒙总部车程数小时内的地方举行,首要的条件是,选中的饭店必须有足够的对外通讯电话线路,让每个人每晚都能打开笔记本电脑收发电子邮件。员工也必须把自己摆在接受责难的第一线。

盖茨表达他对这些聚会的意见:“对于在充满异国情调的环境举办会议,我有偏见。我觉得,地点愈是引人入胜,正事就办得愈少。”

比尔·盖茨履行“高压式”的管理风格,盖茨很少赞美员工,通常都只是批评,他始终给予员工极大的压力,员工一旦出错,他决不手软,“充分利用员工,直到榨不出一滴油为止,微软公司最终能够留住的都是些适合公司发展要求,也能经得起磨炼的比尔·盖茨想要的人才。”这正是许多人对盖茨管理方式的评价。

比尔·盖茨的“高压式”的管理风格的确是不近人情的:由于盖茨本人对微软公司的员工期望很高,表现出来的便是对员工只有大量的批评,很少有赞美,他常常批评员工的表现不尽理想,甚至扬言开除他们。

一方面,盖茨给予员工高度的外在物质福利与内在成就动机的满足,来作为奖赏。另一方面,盖茨喜欢经常采用批评、威胁的方式管理员工,并且在微软公司内部推行“立即惩戒”与“固定的淘汰率”制度。

这些近乎“严酷”的管理制度,的确违背了人类追求平等、尊严的理想。

但盖茨也决非一味地压制员工,如果公司的员工有优良的表现,仍可获得实质奖励。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却不会马上加以赞赏,不遗余力地贯彻既定的目标是比尔·盖茨集权式管理的体现。盖茨赏罚的目的极为明确:并不是在于员工对他崇拜,而是希望通过各种赏罚制度,将员工行为导向企业经营目标所期望的发展方向。

微软公司不断地惊人成长,以此论之,盖茨的赏罚制度不可不谓成功。因此,也有人说,盖茨不只是一个管理者,他更是一位策略领导者。但对于盖茨的某些风格,如:工作狂、要求员工跟随他的速度行事、对员工惩罚重于奖励等,这些都是与现在“强调休闲”的管理潮流不符合的,也希望大家在学习盖茨的管理经验时引起注意。

盖茨就是利用独树一帜的达尔文式的管理风格和“高压式”的管理风格一步步使微软公司成长、壮大起来的。

6 战胜对手的十大绝招

做生意的盈亏、赚赔,有些时候是不能以小算盘来计算的,而必须用大算盘才能算得清楚。企业经营者必须经过精心核算,对目标市场作周密调查和预测,“放长线钓大鱼”。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不可能永远在生活和事业上都是常胜将军。但总也有一些人成功的概率非常高。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掌握了竞争致胜的绝招,并时刻付诸于现实生活中。

1.审时度势,以变制胜

这是在战争和政治的角逐中普遍适用的一条原则,它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的经济竞争。因为现代企业是一个开放式的大系统。企业要和整个社会环境进行信息对流和能量交换。它不同于小系统或封闭式的生产系统,必须要受外部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要受内部各种经营资源和从属系统的影响。所谓“适应”,就是说企业必须保持“适应者”的地位,随着特定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动。

拘泥不变、安于守成,是竞争的大忌;审时度势、先知先觉,是制胜的法宝。企业家必须具备应变的远见和创见,以应对令人猝不及防的突变事故。

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商场上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其核心就在于一个“奇”字。要利用对方惯性思维的弱点,捕捉对方的思想空隙,突破人们思维的常规、常法和常识,出奇制胜。现代老板选用“出其不意”的谋略,就要在“奇”字上下功夫。若想成功,就要求你有出奇的经营思想、出奇的产品、出奇的经营技巧、出奇的销售方式和销售服务。

3.以快制胜

“时间就是金钱”是现代人口头上常说的一句话,事实也真的如此。这是句现代竞争经验的总结。

时间之所以等于金钱,是因为时间可以直接影响资金的价值。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同样数量的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要发生变化。而且,时间也影响资金的占用和周转速度。企业的生产资金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这种运动能带来价值的增值。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就是资金的周转。资金周转一次的时间越短、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次数就越多,占用的资金总额就越少,等量资金带来的增值就越多,经济效益就越好。

时间影响机会的捕捉。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机会常常是腾飞的转折点,是成功的开启处,只有抓住机会,企业的经营战略才能奏效。

成功者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市场多变,竞争激烈,这些机会常常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永不再来。如果不能迅速地看准和抓住市场闪现的这些机会,反应迟钝、拖拖沓沓,就会被他人捷足先登,遗恨不及。现代的竞争者要十分重视“机会损失”,对时间要争分夺秒,有机会就要果断出击。

4.后发制机

兵法上有“先发制人,后发制机”的用兵之道,力争抢先行动,先变于人,从而取得巨大成功。但是,还有一些成功者,持重待机,后人而发,却也做了一番事业。

竞争中的后发者也能制人,在于他在某些方面明显优于先发先变者,他可以吸取先发者的失败教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后发者应看准时机,果断行动,决不可盲目行动失之过早,也不能因优柔寡断而失之过迟。

5.集中优势,重点突破

经济竞争,其实就是人力、物力、财力的竞争。但是,任何个人或集体所拥有的这些资源总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最有效地运用有限的资源,是竞争胜利的关键之一。真正的成功者,其事业的规模绝不会铺得过大,而总是在自己可以把握的范围内采取行动。这样就保证了可以集中优势,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6.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是决策者选择优秀方案时所必须遵守的一条原则。在经济竞争中,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实力多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都不可能占领全部市场。想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小的代价取得竞争的优势,唯一可选的道路就是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在利害交错的情况下,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应遵循“两利相权趋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的原则。趋利避害的最佳结构是“以己之长击人之短”,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利用了对手的劣势,同时也击中了市场的空隙。

7.迂回取胜

无论是商场老手,还是初涉商海的新手,谁都不能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曲中有直,直中有曲,这是永不改变的真理。尤其是在商场的对抗和竞争中,双方都会干扰对方的计划,制止对方的行动,拖延对方的时间,降低对方的效率。因此,在竞争中我们不可能永远只走直路,在迂直问题上要努力地做到往长远看,正确地预见未来,勇敢地对待困难,清醒地对待成绩。

既做顺境中的好汉,在大好形势下莫陶醉,又做逆境中的英雄,在压力危机下不动摇。迂回之计在时间上的应用,是以持久代替速胜。在时机以及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讲究兵贵神速,速战速决:在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要从长计议,在持久中保存实力,在持久中积蓄力量,在持久中等待战机。不看条件和时机而一味求快,常常会招致不必要的损失,延缓成长、壮大、取胜的进程。

8.积少成多,积微制胜

海之所以成为汪洋,是由于一点一滴的积聚:高山之所以巍峨,是由于一掊一掊的泥土的堆积。经济竞争也是如此。成功者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在市场角逐中,有时要“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但切不可疏忽大意。如果小的较量属于战略中的一个环节,就要每利必争,每战必胜。许多老板是采取“避实就虚,化整为零,积少成多”的战略,最后战胜强大的对手。

实行积微成多的谋略,必须做到位卑而心怀大志,对前程自信:如果自惭形秽,怯战却步,胸无大志,便永难跃过龙门。实行积微成多的谋略,还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的精神。

9.退中求胜

大凡成功者,都会娴熟地运用进退伸缩的战术,而且成为其成功的法宝。在形势于己不利的情况下,可以投降,可以讲和,也可以退却。三者相比,投降是彻底失败,讲和是一半失败,退却则可转败为胜。所以古代兵书讲到:“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退却在经济竞争中,同样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能不能预先考虑很可能出现的失败或劣势,做出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可进可退,是鉴别领导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10.以廉制胜

成功者为了长远的发展目的,一般都不惜牺牲眼前的一些小利益,甚至投入一些成本,以扩大今后的销售并且由此而建立信誉。

做生意的盈亏、赚赔,有些时候是不能以小算盘来计算的,而必须用大算盘才能算得清楚。企业经营者必须经过精心核算,对目标市场作周密调查和预测,“放长线钓大鱼”。

因此,只要投资者有独特的投资眼光和灵敏的商业嗅觉,有时候先做些保本甚至亏本生意也是可以的。只要你投资在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上,你最终还是会获大利的。

7 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

微软的管理文化是个精彩绝版。它有无比严密、无限细节的管理,而又能保持它的数字神经系统有充分的灵活。

微软有一对“神、魂”绝配的企业领袖。盖茨和巴尔默的追求早已超越了财富,赢是他们的哲学、宗教、梦想,他们的专注追求是使微软永远成功的保证。微软太成功了,以至于今天“成功的受害者”对微软“霸道”的斥责从业内扩大到业外,但不管怎样,微软仍是IT产业史上最伟大的公司。

微软的贡献远远超出了软件行业,它的贡献是对于全人类的意义。微软的企业文化精髓也在于此。在技术上的跟随并不意味着微软没有创新精神,微软对于软件功能的精彩体现有着狂热地追求,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从数量到百分比远远超过同行,成百亿的投入,把计算机使用的能力交到上亿人手里,使计算机成为人类的工具,甚至是趣味工业,而不只服务于企业。

微软选择的产品战略是以操作系统平台和工具为主,注定它对于独立应用软件开发商的互相依存关系,出于这种利益关系,微软倾注大量的资源加速其在微软平台上的软件开发,这当然是出于微软利益的直接需要,客观的结果是围绕微软平台成长起来一个巨大的软件群体,构成今天软件行业的主体。大家都知道西雅图有波音和微软,不错,西雅图只有一个波音,但是除了微软还有上万家软件公司,不管是内部、外围还是竞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借光”微软的存在。微软为整个软件业发展所起到的平台作用前无古人。

微软的管理文化是个精彩绝版。它有无比严密、无限细节的管理,而又能保持它的数字神经系统有充分的灵活。最绝的是,严密的管理体制能与自由狂放精神完美结合,智慧和火花受到充分鼓励,“聪明的主意”比“正确的主意”要光荣得多,强烈地刺激人们迸发出聪明机智,人人都可以感受“人治”的自由、权力和自我实现的感觉,但是所有人又都被牢牢联系在“神经系统”的网上,无论你如何狂野也出不了大圈。“神经系统”能及时地把所有智慧迅速上传到公司的大脑,再将“最好的作法”迅速下达到企业末梢,不断地刺激出新的“最好”。它有一套机制将智慧收集、集中、提炼,转化为可理解可衡量可行动的战略、策略、目标、行动计划,循环往复。

微软的全球营销大会可以说极尽铺张,几千人大会的费用以千万美元计,再加上全球营销队伍集体离开前线起码一周的代价大到无法衡量。微软的人治精神只有在与“人”的直接交流中才能得到最感性充分的传达。微软的会议不只限于营销队伍,日程是连年逐月安排的:从“创意研讨周”(或译“智囊避静”),盖茨和他的技术“外脑”切磋世界、网络、软件的趋势方向;下个月是最高经营管理阶层会议,从市场、竞争、产品研发制定出全公司新财年的战略和投资预算方向:之后,花开几朵各表一枝:市场营销、产品研发、法律事务、财务后勤,各功能依次召开地区总裁总监会议、经理会议,分公司预算、汇总,使总体战略与区域性市场逐级达到高度融合,最后到全球新(财)年开年会时,总体战略将转化为全体30000人的每个人的具体行动计划和目标。

微软的营销战略非常成功,它在营销渠道的各个制高点,用最少的直接资源为杠杆去控制和影响最大的市场。

8 别具一格的管理方式

微软的“工作任意小时”没有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的传统繁文缛节,是员工工作时间管理制度的升华,这也是微软“家庭式办公”观点的一个表现。

提起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的成功原因,有人说比尔·盖茨靠的是知识,有人说比尔·盖茨靠的是自己的商业头脑,甚至还有人说比尔·盖茨靠的是运气……但更多的专家认为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和他采用的管理方式。

通过美国记者采访微软部分高级员工,我们可以发现隐藏在微软公司背后、使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种种管理策略。

1.尊重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微软的管理实践已验证了这句中国古话的正确性。很多企业在还没有真正理解和应用这句话的时候,微软却率先做到了;当我们将这句话作为失败后的一支安慰剂的时候,微软却已经将其作为了实际工作的指导理念。微软的这种管理境界和管理哲学是很多企业所不及的,这些也是很多企业应该向微软学习的。微软对每一个员工灌输正确对待失败、尊重失败的思想,甚至提出“没有失败说明工作没有努力”。

因此,在微软工作的人从不惧怕失败,他们将失败看做是任何事情走向成功的铺垫。在微软,只要遇到失败,接下来不是进行批评、斥责或者评估损失,而是“残酷无情”的剖析过程,他们认为这是对失败的尊重。失败的结果直接作用就是促使去尝试新的实现可能,也正因为失败成就了微软一次次令对手胆寒的成功。用微软自己的话说:“失败是成功的一种需要。”

2.释放信息

很多公司将信息视作一种权力或者私有财产。与此相反,微软提倡一种“释放信息”的管理方式,它的目的就是互通有无、信息共享、相互协作,它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切为了公司的成功和发展。微软已经将“释放信息”的工作方式发挥到极致:不论你是哪个部门或哪个项目小组,不论你是上级还是下级,都尽可能的将自己的目前工作状况、项目思路、计划实施、遇到问题等信息公布出来。在“释放信息”这种形式的背后,微软创造的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协助、高效率的工作氛围,培养了员工们“个人成功服从公司成功”“任何人的工作都是为了公司发展”的企业理念。

3.不需要再开一次会

微软人说“时间是金”,微软人也认为开会最容易浪费时间。

正当许多企业“天天有小会,两天一大会”时,微软却“若非必要,决不开会”。这并不表示微软不重视会议,相反这个现象表明了微软是最重视会议的,他们重视会议的会前充分准备、质量和关键时刻的作用。他们认为有些会议是必须的,它可以产生良好的动力,诀窍在于良好的控制并保持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微软人认为既然要开会就要好好地利用开会的时间,讨论解决有针对性的议题,并产生决策,议而不决的会议在微软是不受欢迎的。“不需要再开一次会”是微软高效率工作管理的一个境界,是微软重视会议的高层次反映。

4.工作任意小时

微软的“工作任意小时”没有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的传统繁文缛节,是员工工作时间管理制度的升华,这也是微软“家庭式办公”观点的一个表现。微软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对工作小时数的设定,这也许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不可想像的,因为这种管理方式靠的是公司对员工的信任、员工对公司所负的责任和每个人对成功的渴望。但是在微软,每个员工心里绷着的一根弦:对自己工作的把握。我们一般企业总是设定时间卡、工作时数、时间钟点如早九晚五等,就等于说花在办公室的时间比工作更重要,这样反映出的是降低了的工作效率,而不是真实的工作效率。相反,微软的“工作任意小时”是让员工在状态最佳的时候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微软在工作时间管理上显得更加轻松和聪明,对如何有效运用员工工作时间上研究的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