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目击天安门-(一)
32351600000012

第12章 引子 岁月沧桑天安门!天运人事尽其中(12)

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爱妃董鄂氏的死,使顺治皇帝的精神陷入了崩溃的境地。他虽然亲自撰写了一篇长达4500字的《董妃行状》,又命大学士金之俊为她写了传记,还破例地追加封谥为孝献皇后,甚至为了使她在另一个世界得到足够的侍奉,让30名太监和女官为她殉死,但所有这些仍然消除不了他的哀痛,他一切不顾,竟至寻死觅活。皇太后无可奈何,只得派很多宫女、太监日夜守候着他。

这时的顺治皇帝已经完全不能自拔,整天沉迷于佛法。

据载,这年的九、十两月内,他除了召见或遣使探问茆溪森、旅庵等和尚外,还曾38次亲往他们的馆舍,有时甚至彻夜交谈,让他们用迷茫的禅机来麻醉自己的神经。也就在这时,他决意披缁山林,孑身修道,终于在十月初请茆溪森为自己履行了净发仪式。

十月十五日,玉林?第二次来到北京时,见茆溪森已给顺治皇帝净了发,勃然大怒,当即命人取来干柴,要把茆溪森当众烧死。顺治皇帝只得向玉林?表示愿意蓄发,茆溪森才免一死。

后来茆溪森临死时作有一偈,其中特别道及此事。偈云:“慈翁老,六十四年,倔强遭瘟,七颠八倒。开口骂人,无事寻烦恼。今朝收拾去了,妙,妙!人人道你大清门里度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呵,呵,总是一场好笑。”

顺治皇帝虽许蓄发,而出家之念仍未消除。他就见玉林?于丈室,问道:“朕思上古惟释迦如来舍王宫而成正觉,达摩亦舍国位而为禅祖。朕欲效之,何如?”玉林?说:“若以世法论,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圣母之心,下以乐万民之业。若以出世法论,皇上宜永做国王帝主,外以护持诸佛正法之轮,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顺治皇帝这才欣然而决,加封玉林?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

顺治皇帝虽曾屡屡想着出家,并已净发,而终未出家。虽然他自己说是怕太后挂念,恐怕实际上仍是难以舍弃万乘之尊的崇高地位和那纸醉金迷的宫中生活。也许玉林?正是看透了顺治皇帝的尘心未断,担心茆溪森鲁莽之举或将招致宗门大难,才特地做出要把茆溪森烧死的姿态。

清朝的雍正皇帝既与佛僧交往,又与道士交往,但却发生了怒斩白云观道士一幕。雍正八年(1730),他身患重病,急需高明的医生。正由于这种需求,道士贾士芳与雍正再结缘法,并因而丧命。贾士芳原是京中白云观的道士,怡亲王允祥认为他“精通医术”,把他荐给皇兄,雍正召见后,感到他虚诈不实,就打发出去了。

贾士芳于是浪迹河南,很有名气。

浙江总督李卫慕其名声,为执行雍正的密谕,再次把他推荐过来。雍正命河东总督田文镜将贾士芳送到首都。贾士芳开始给雍正治病,大显身手,疗效甚高。雍正十分高兴,寄字给宠臣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说:“朕躬违和,适得异人贾士芳调治有效。”贾道士由被驱逐的妄人,一变为受宠信的异人,身份陡增百倍。但到九月间雍正突然将他下狱议罪,十月即行处斩,连家属也遭到惩罚。原来有一天,贾道士给雍正治病,一面用手按摩,一面口诵经咒,只听他念道:“天地听我主持,神鬼听我驱使。”雍正听到这里,勃然大怒,心想:“我这个至尊的皇帝,不过是老天的骄子,还听命于天地神祗,你一个外方的道士,居然要天地神鬼听你摆布,这不是亵渎神明吗!你不就是大逆不忠的反贼吗!”这样一来,当然要捉拿问斩了。

天安门内的洋人吹鼓手

清朝皇帝们不但喜爱中国的古典乐曲,而且从康熙开始就请传教士演奏西洋乐曲了。当时供奉于内廷的西洋耶稣会教士南怀仁、徐日升等人,不仅以西洋乐器进献给康熙皇帝,还为之进讲西洋乐理,并教他以西洋乐器演奏西洋乐曲。法国耶稣会教士白晋曾充当康熙皇帝特使,回国向法皇路易十四呈递的奏折中详记此事。他写道:康熙皇帝“很喜欢西洋音乐的乐理、乐器及其演奏法。在亲自处理国务之暇,他只要认真练习几次,就能够像演奏中国及鞑靼的大部分乐器一样,演奏西洋乐器。”不过康熙皇帝仅只个人演奏,到了乾隆即位后,就真正建立起一支纯以西洋乐器装备的宫廷管弦乐队。

虽然乾隆皇帝不像他祖父那样对一切外来的科学文化都有浓厚的兴趣,其音乐禀赋也远不如康熙,但他的猎奇心理和好大喜功,却使得一支西洋管弦乐队破天荒地诞生于紫禁城内。

有关这支西洋管弦乐队的记载,既不见于官修史籍,也不见于野史、笔记和外国人的信札与回忆录,只能透过零零星星的档案记载,略得窥见其一二,诸如西洋乐师来华供奉与进献乐器,宫内收贮西洋乐器,乐队的组成、排练和乐队的服装道具等等。这些皆与内务府造办处传办活计有关,因而见记于造办处之《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档案记载乾隆五年来华、遵旨入内廷供奉的“西洋修士”中的鲁仲贤,即注明其专长是“能知律吕”。乾隆六年又记有“西洋人张纯一、席澄源进西洋风琴一架”,并于该年查得武英殿造办处共收贮风琴17架。而有关西洋乐队的组成与排练,则见于上述档中的如下几条:

“于本年七月十九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将西洋人鲁仲贤认看得大拉琴一件,长拉琴一件持进,交太监高玉呈览。”

奉旨:西洋人会弹即令伊等交内庭小太监学习,如乐器上缺少之物,将名色开来,里边查给。钦此。(乾隆七年)

乾隆七年“七月二十三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来说,太监高玉等交琵琶一件、弦子六件、小拉琴十件、长拉琴一件、西洋箫大小八件、斑竹板三块、笙一件,传旨:着交西洋人认看,收拾得时即在陆花楼教小太监。钦此。”

“于乾隆八年七月十一日,司库白世秀将做得象牙笛四件、铁丝琴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西洋乐人十四名着做衣裳十四份,先画样呈览,准时再做。钦此。”

“……于十二月初八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西洋乐人的靴子八双着武备院成做,其扎巾八个交盔头作成做。钦此。”

“于十二月二十四日,员外郎白世秀将盔头作做得扎巾八顶,随髯八口持进,交太监呈进讫。”

“于十五年正月初四日,员外郎白世秀将武备院做得青倭缎靴八双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乾隆十五年“九月十二日柏唐阿福明来说,八月初九日太监胡世杰传旨:俟出外以后,着传会琴的西洋人打出琴谱,交与弦锁(索)上人学。钦此。”

“于本日,员外郎白世秀为西洋人魏继晋鲁仲贤、那永福三人在瀛台教琴谱,请欲行给饭食,回明怡亲王、内务府大臣德(保),准行。钦此。”

到了乾隆七年曾遵旨将宫中旧存之西洋乐器交西洋人认看并收拾,又添造了象牙笛、铁丝琴,并将这一批乐器交由西洋人向小太监传习。这些宫中收贮的西洋乐器,有的当为历年来华之西洋人所进献,有些还可能是康熙朝遗存之旧物。

乾隆巧制景泰蓝“冰箱”

北京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所以紫禁城里降温与取暖便成为工匠们煞费苦心的两件事。在故宫我们可以看到,各处宫殿无不墙壁厚实,屋顶宽大,这都是北方建筑的特点,是十分有效和有趣的措施。火炕和冰窖就是其中的两个。

今天当我们走进故宫,会看到在内廷宫殿的各廊檐下,都有许多方框外形的洞口,上面盖着木板,这就是火炕的烧火洞口。洞口约有一米见方,一米五深。洞内砌有砖炉子或安放铁炉子的炕口。炉子与布置在室内地下的纵横交错的烟道相通,以便烤热地面,使室内升温。

宫中烧炕的日期有一定的规定,一般是从阴历十月初一日开始供暖,到来年春暖时停止,与现在一般北京单位规定的供暖日期大体接近。除了火炕之外,紫禁城里还有大量的火盆、提炉、手炉、脚炉等。这些用具无不制作考究,价格昂贵,只有宫中有一定的地位的人才可以使用。在太和殿的两个炭盆,都是用景泰蓝精工烧制的,景泰蓝的造价并不低于黄金。

清朝时宫中木炭的来源主要是涿州、通州、蓟州、易州和宛平、大兴等郊县。用坚硬木材烧制的叫作“红罗炭”,不但质量精良,而且还要截成同样大小的炭块。今天西安门外红罗西大街,就是当年存贮这种宫廷专用“红罗炭”的地方。

内务府下面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叫“惜薪司”,专管柴炭供应事宜。惜薪司的首要官员可以直接到皇帝驾前嘘寒问暖,称为“近侍牌子”。惜薪司下又设三个处。一个是热火处,负责安装火炉和运送柴炭;二是柴炭处,负责柴炭存贮和分发;第三个就是烧炕处,有首领太监3员率太监25员,专管点火烧炕。嘉庆二年,有个太监向外倒炭灰,余火引起一场火灾,竟把乾清宫和交泰殿都烧了,结果被处死。受牵连遭到严惩的太监有几十人。

夏季紫禁城中祛暑设施除了凉棚、阳伞等以外,主要是用冰窖储冰来降温防暑。清代一般在隆冬时从金水河等处采冰,存贮在内务府造办附近的冰窖里,地点就在太和殿西墙外,以备暑天之用。

此处有冰窖五座,其中四座各藏冰5000块,另外一座藏冰9226块。冰窖采用半地下式建筑,其中地下部分1.5米深,地上部分高2.57米。在内壳之外添设墙面及屋顶,墙厚达2米,以保证良好的隔热效果。屋外不开设任何窗户,只在两面山墙开两个小门以供出入取冰。

有了这些贮冰,宫内太监们就可以在三伏天把冰块拿来放在室内各处,使室内气温顿时下降。乾隆时还制作出了景泰蓝的“冰箱”。把冰块放在箱内,再把水果、饮料等依次放入,不过多时,上好的冰镇水果、冰镇饮料就制成了。内务府的大臣们往往利用工作之便来沾皇帝的光。每年五月初一到七月二十,内务府高级官员每天都可以领到皇帝赏赐的冰票到冰库里领冰两块,拿回家里享用。

喜爱照相成怪癖,不待出药俯首拾

光绪十二年,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把自己请德国人来兴克为他拍摄的相片呈送给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看了以后大开眼界,便跃跃欲试,想领略一下这新鲜玩艺儿的妙用。

慈禧为了照相,传旨在乐寿堂前搭了席棚,以布影屏风为衬托,并按照殿内式样布置豪华的陈设。当时在故宫虽然已经有了电灯,但还没有使用为照相摄灯光设备。为了突出主体人物的立体形象,又不造成慈禧最为忌讳的阴阳脸,并提高成像清晰度,所以只能利用室外的自然散射光。

慈禧太后在照相之前,首先要翻阅历书,选定良辰吉日。在拍的时候,往往要连续拍几张,以便挑选。往往是照片刚刚拍完,慈禧就催着冲洗放大。有时候照片泡在药水里还没上光,她就要先睹为快。

慈禧太后的照片分为几类。一类是把自己打扮成观音菩萨。她身着团花纹旗装或回形寿字袍,右手拿一串念珠或柳枝。李莲英一般扮做善财童子或守护神韦驮,站在慈禧的右后方。

第二类是生活照。其中有与外国公使夫人的合影,反映了当时的外交等政治活动情况。慈禧太后的日常生活并不对外公开,所以这类照片不多。

慈禧太后还喜欢照礼仪照。相片上,慈禧太后坐在步辇上,太监宫妇们前呼后拥,气势极为显赫。

慈禧太后最喜欢照的是特写。照相时,慈禧太后的衣服、首饰换了一套又一套,表情或平静或严肃,还有个别表情温和的。

在所有的照片中,虽然慈禧的服饰总在变换,但有一副耳环却在每张照片中都能看到。原来,慈禧刚进宫的时候,正值青春芳龄,丰姿绰约,加之她善解人意,含情脉脉,所以深得咸丰帝欢心。咸丰特地赐给她宝珠耳环一副,就是照片上见到的这副。因为这副宝珠耳环是她年轻时皇上所赐,所以成了她显示自己的资本。因此她在耳朵上各扎两个耳孔,其中一个专门佩戴这副上赐宝珠耳环。

在《琐记清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勋龄给慈禧照相,因为是太后,所以他在照相对光时也应该跪着。但跪着又够不着相机。李莲英就给他搬来一把凳子,让他跪在凳子上照,最后慈禧总算开恩道:“就让他照的时候免跪吧。”勋龄偏偏又是个近视眼,但在慈禧面前戴眼镜被认为大不敬。他只好把这个问题告诉李莲英,李莲英又禀明慈禧。毕竟是慈禧照相心切,遂“特别”恩准勋龄戴着眼镜对光!

嗜花如命老佛爷,一天又有多少事

皇宫深院以外的人,无不对紫禁城那扇朱红色大门以内的生活感到无比的神秘。作为两千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权力顶峰上的人物,慈禧太后更是被人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那么,让我们截取一个普通一天的画面,来看看这位空前绝后的“老佛爷”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慈禧太后一般起床很早。大约在凌晨5时半就起身了,冬天也不会迟于6点。这是因为她很迷信,认为旭日东升时是一天中最吉利的时刻。

她身边有八个女官,如果到了该起床的时候她还没有醒来,就由一个值夜的女官轻轻喊她“老祖宗醒来……”如果女官疏忽忘了时间,慈禧起来后会大发雷霆,甚至会将女官重重治罪。

慈禧太后嗜花如命。寝宫里放满了鲜花。早上她睁开眼睛后,先要看几眼鲜花,然后才由宫女轻轻扶她起来下床。此时,挂在窗口的一对鹦鹉,那是袁世凯进献的,就会“老佛爷吉祥如意,吉祥如意”地叫起来,这标志着一天的生活拉开序幕了。

这时,等候在门外的女官、宫娥和太监们鱼贯而入,向慈禧参拜请安。清宫里规定:在太后面前,未经赐坐,任何人不得入座,所以大家只好侍立左右。

慈禧起床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化妆。一般这项工作要花两小时,她驻颜有术,所以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了,但看起来却像是50岁的人。她还经常对身边的贴身女官说:“我不能让奴才们看出我已经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