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朋友上街,本来只是想买一件几十元的外套,结果逛街回家时,你手里拎的可不只是一件外套,而是大包小包的衣服,可能有和外套相配的衬衣、裤子,有时甚至还会有一双鞋子。结果算一下,你花了不只是几十元,而是几百元。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心理学上就有你想要的答案。
在公布答案之前,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18世纪,有一个叫丹尼斯·狄德罗的哲学家,法国人。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但是当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书房里所有的旧东西都换成新的:书桌换新,书架换新,地毯更是换了做工精细的名牌地毯。他感觉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但是,过了几天,他觉得很不舒服,因为他知道“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后来他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根据狄德罗的故事,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也称为“配套效应”。
“狄德罗效应”并不是只存于现在这个消费的时代,古时候的人早就有这种心理。商朝末代君主纣王,为取悦他的宠姬妲己,便命令工匠为其做双象牙筷。于是,工匠们日夜精雕细镂,在牙柄上雕刻游龙戏凤的图镂纹,精致玲珑。完工后,匠人献纳这双筷子,纣王见后大喜,当即传给群臣观赏,群臣啧啧称奇,皆呼“万岁”。然而,朝上有一位名叫箕子的大臣,却在一旁面色忧郁、一语不发。下朝后,群臣们扯着箕子的袖子问其为何不乐,他担忧地说:“一双象牙筷子不足为奇!但是有了象牙筷,陶碗,瓷杯,就不再相配了,非得犀牛角、美玉石打磨出的精美器皿才行。有了犀牛角、美玉石打磨出的精美器皿还不行,还要山珍海味呀!既然吃的是山珍海味,当然就不能再穿粗布麻衣,住土窑竹棚了,只有琼楼玉宇才相配。象牙筷子是一个悲剧的开端,我感到了大商天下气数将近的气息!”箕子一席话落地,群臣议论纷纷,有的称赞他分析中肯,有的责备他小题大做,但都是风吹牛耳,无人留神。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箕子所料。仅仅过了5年光景,纣王就演变到了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地步。最终导致诸侯兵变,周武王伐纣,纣王落得鹿台上抱玉自焚的下场。
狄德罗效应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非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因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不必要的东西。大多数的人都过于纵容自己的欲望。
如何才能摆脱“狄德罗效应”的摆布呢?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做: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