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的一点想法
张 分 田作为主要专家、项目工作组成员和最终成果执笔人,我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评议项目“科学教育改革”。通过对两院院士的问卷调查和重点大学调研,使我对重点大学理工科本科生教育的现状有所了解。众多的两院院士和一些重点大学教务负责人,普遍感到我国本科教育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方面与国际上高水平大学相比尚有明显差距,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很不理想。这个估计适用于文科的本科生教育。
这里讲一点想法:重点大学文科本科生基础教育应当强化综合素质教育。
目前本科生培养的主要问题是:专业设置过细,培养模式单一,学术视野狭窄,基础知识薄弱,实践经验不足,加上师资力量不强和教学要求松弛,从而导致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显下滑和偏弱。这值得认真反思。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原来的培养目标是某一过于细化的专业的“专家”及相应行业领域的从业者,因而形成了一套过于专业化、实用化、模式化的教育制度和培养方案。这套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与学科发展的需要,然而虽几经改革,却没有完成根本性的变革。这在学科分类、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等一系列影响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上都有体现。
正如北京大学一位教务负责人所指出的:自上个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以来,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长期定位为“专家”。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形成了一套教育模式。虽几经改革,却没有完全打破,社会上的观念也没有根本改变。本科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面太窄,基础不厚实,缺乏宏观视野,这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上都有体现;现行教学计划很难发挥学生的兴趣与特长,虽有所改进,但仍不到位;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欠缺,实践教学环节较差。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观念问题,也有条件问题。
我认为,这种过分注重狭隘的专业教育的做法不利于培养各专业的拔尖创新人才。重点大学文科应当确立按大类培养人才的本科教育理念。从传统的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对口”培养为主,转变到综合学科背景下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乃至跨学科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主要依据有三:一是随着教育规模和层次的发展,本科教育应定位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基础阶段。较大比例的重点大学本科学生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中一部分未必沿着单一专业直线发展。无论何种情况,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早已发生重大变化。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较大比例的本科毕业生未来并不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尤为如此。本科生教育理应针对这一状况有所调整。三是无论古今中外,拔尖创新人才的知识基础和研究训练都有厚基础、宽口径乃至跨学科的特点。因此,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重点大学文科本科生教育都应当进行宽口径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过于狭隘的专业教育,既不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性,也不利于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重新为本科教育定位,更新本科教育理念,突出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全面的素质教育,强化基础教育,建立更加合理的教学体制和课程体系,为造就各行业的顶尖创新人才提供更加优化的育人环境。
我的具体主张有以下几点。
第一,淡化专业,打破学科壁垒。重点大学文科本科生招生应当试行不分专业按大类招生,例如,文、史、哲不分专业,统一招生,大学二年级结束时根据个人志愿和学校相关规定分配具体专业。
第二,加强基础,力求把单科化的专业教育转变为整体化的通识教育。实行本科阶段低年级的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高年级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在整个大学本科教育阶段,都应侧重强化各种通识性、工具性的基础教育。大学前两年主要搞通识教育,文、史、哲都要学一点,甚至还可以更宽一点。大学二年级以后,原则上也不要强化二级学科的教育。
第三,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尝试建立一套合理的、灵活的、体现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教学体制和课程体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跨学科通选课体系,在最基本的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精品课程,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知识基础。在本科高年级为不同素质、不同志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课自主权。
第四,注重全面的素质教育,特别是良好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
第五,改革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选拔基础更为宽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通过后续阶段的学习和锤炼,就会成为具有某专业领域进行原创性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实行这样的改革将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学术素质、教学方式提出很高的要求。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改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基础是创新的前提,有深厚的基础才有高水平的创新。在本科生阶段,基础教育是核心。这里所说的基础,不是小专业的基础,也不仅限于拓宽专业口径,而是根据全面素质教育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旨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和思维创新的,更为宽厚广博的基础。近年来,世界一流大学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是:在本科生阶段重视基础教育,改变围绕狭窄的专业安排基础课的方式,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拓宽基础课程,增加通识课程,开设跨学科课程,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和实施多样化。这表明,加强基础课教育和通识教育是成批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