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家庭疗法1000问
32296700000113

第113章 贫血患者可用哪些针灸疗法

耳针疗法

取穴:胃、肾、脾、血液点、耳中。

配穴:心、肝、内分泌、肾上腺。

具体方法:常规针刺,轻刺激,可以留针30~4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疗效:益气养血,补脾养肾。

注意事项:

(1)严格局部及针体消毒,所用针具均应经过高压或煮沸消毒处理,防止血源传播。

(2)对体弱或初次接受耳针治疗的患者,宜采用轻、中刺激手法。

(3)空腹、疲劳或体质衰弱患者容易发生晕针,施针时应多加注意症状的发生。

背针疗法

取穴:膈俞、胃俞、肝俞、脾俞、肾俞

配穴:胸7~腰2夹脊穴

具体方法:常规针刺,中度刺激,针后可加灸,留针30~4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疗效:补脾养肾,益气养血

注意事项:

(1)脊背针针具较粗,刺激强,针刺前应让患者有思想准备,以防晕针和意外。

(2)进针后应沿皮下透刺,不可直刺深入内脏和脊髓。

(3)患者体位以舒适为度,一般采用坐姿,必要时也可采取卧位针束刺。

(4)妊娠期和有严重出血倾向者,不宜采用背针疗法。

温馨提示:

中医认为,贫血的发病机理主要在脾胃,所谓“饮食入胃,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为血”,若饮食中营养物质缺乏,或脾胃失于健运而使气血生化无源。

精血同源,肾生髓藏精,肾气不足则生髓藏精的功能受损,精不足也可能会导致血虚。中医的针灸疗法可疏通经络,流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的传导功能,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从而达到益气养血、补脾养肾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