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金融运行研究
32282800000035

第35章 我国税收收入增长及波动状况实证分析

付广军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税收收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税收收入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和千亿元的增加额增长,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低于税收收入,税收收入一直在超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的增长弹性保持在大于1的水平,使宏观税负逐年有所提高,但是高增长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强波动现象。面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强波动状况,我们必须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税收增长的实际,找到税收收入波动的原因,进一步指导今后的税收工作。

一、税收收入增长状况分析

(一)税收收入的绝对额分析

税收收入总量从1994年税制改革的5126.88亿元,逐年大幅增加,1995~1998年分别为6038.04亿元、6909.82亿元、8234.04亿元和9292.80亿元;到1999年跃上万亿元大关,达到10682.58亿元,是1994年的两倍多;随后2000年和2001年又连续上了两个台阶,2000年达到12581.51亿元,2001年超过1.5亿元,达到15301.38亿元,比1994年增加10114.5亿元,约为1994年的3倍;2002年达到16996.56亿元。税收收入的增加,大大增强了政府财力,为政府进行经济宏观调控提供了资金保证。

(二)税收收入的增加额分析

税收收入增加额同样保持了较大的增加幅度,1995年比1994年增加911.16亿元,1996年比1995年增加871.78亿元,1997年税收收入增加额首次超过1000亿元,达到1324.22亿元;此后一直到2000年又是连续3年的超过1000亿元的大幅度增加,分别比上年增加1058.76亿元、1389.78亿元和1898.93亿元;2001年税收收入增加额又进一步超过2500亿元,达到2719.87亿元,2002年比上年增加1695.18亿元。

(三)税收收入的增长率分析

税收收入增长率也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1995~1997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7.77%、14.44%、19.16%,1998年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仍然达到12.86%,1999年和2000年又开始回升分别比上年增长14.96%和17.78%;2001年更是达到21.62%的高速度,2002年比上年增长11.08%。税收收入的增长率除税制改革的初期1994年、1995年低于经济增长率外,其余年份都高于经济增长率。

(四)税收增长率每增长1%的税收量分析

税收收入形势喜人,但未来增收的压力也在逐年增大,由于税收收入基数的逐步提高,税收收入要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每年的增加额必须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增速才能达到在两位数以上。税收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绝对额在逐年加大,1995年每增加1个百分点需要51.27亿元税收,到2002年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需要153.01亿元。1995年税收收入增长率为17.77%,税收收入增加额为911.16亿元,而2002年要保持1995年同样的增长率,则需要2718.99亿元税收收入,是1995年2.98倍。随着基数的增加,越往后保持税收收入高增长率的难度就越来越大。因此,对未来税收收入增长率的走势要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税收弹性与宏观税负状况分析

(一)宏观税负分析

宏观税负从1994年的10.96%,连续3年逐年小幅降低,到1996年降至最低点10.18%,此后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大幅减慢,从1997年的11.06%,开始逐年上升,到2002年已经上升到16.23%。宏观税负的上升,表明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增加了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部门所占的份额,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二)边际税负分析

1995年的边际税负为7.78%,低于同期的宏观税负,1996年虽然有所回升达到9.27%,但仍然低于同期的宏观税负。1997年、1998年边际税负分别为20.13%和27.27%,是同期宏观税负的两倍多。1999年达到37.34%,大大高于同期宏观税负。2000年边际税负回落到25.75%。2001年又创出新高点,达到41.90%,也就是说新增GDP中含41.90%的税收收入。2002年边际税负为22.68%。从整体上看除1995年、1996年外,边际税负一般高于同期宏观税负,这就是宏观税负提高的原因。

(三)税收弹性分析

1995年和1996年两年,由于经济的增长速度高于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使税收弹性低于1,1995年仅为0.71,1996年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小于1为0.9.这种税收弹性小于1的状况在以后的时间里大大改善,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而税收收入增长速度的加快,1997年税收弹性达到1.98,是正常值1的近两倍,1998年和1999年又是分别高达2.47和3.15,2000年,由于经济增长的回升,税收弹性有所下降为1.98,但2001年又回升到2.98,2002年为1.44.税收弹性高于1的情况表明,税收收入正在超经济增长。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因为税收收入不会长期保持超经济增长状态。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边际税负高于同期宏观税负,宏观税负就会比上年提高;边际税负低于同期宏观税负,宏观税负就会比上年降低。

税收弹性与边际税负、宏观税负的关系:

税收收入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税收收入慢于经济增长,税收弹性小于1,边际税负小于宏观税负,宏观税负下降;税收收入增长率等于经济增长率,税收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税收弹性等于1,边际税负等于宏观税负,宏观税负保持不变;税收收入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税收超经济增长,税收弹性大于1,边际税负大于宏观税负,宏观税负上升。

三、税收收入波动状况分析

反映指标的变动状况,在统计学上可以用指标数字与平均数的离散程度表示,即用标准差除以平均数,这一指标成为离散系数,在这里我们称为波动系数。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表示各指标的平均数,xi表示各指标历年数值;标准差的计算波动系数(标准差系数)的计算

税收收入增长波动分析。1994~2002年,税收收入年平均数为10129.29亿元,反映整体波动状况的标准差为3896.56亿元,反映相对波动状况的波动系数(标准差系数)为38.47%,也就是波动幅度为38.47%;税收收入增加额平均每年为1483.71亿元,平均波动额为576.88亿元,波动系数为38.88%;税收收入增长率年平均为16.21%,标准差为3.26%,也就是说从1995~2002年,税收收入增长率平均在3.26%的上下范围波动,波动系数为17.38%;

税负波动分析与税收弹性。宏观税负平均数为12.63%,波动量为2.19%,波动系数为17.38%;税收平均边际税负为24.02%,波动量为11.23%,波动系数为46.76%。税收弹性平均为1.95,平均波动量为0.84,波动系数为43.16%。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从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由于我国的税制仍然处在一个逐步完善的时期,无论是税收收入绝对数,还是税收收入增加额、税收弹性以及边际税负都处在一个强烈的波动之中;税收收入增长率和宏观税负的波动要相对小一些,但也高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

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均高于我国,但波动系数均小于我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保持了一个稳定的状态,即使是伊朗和委内瑞拉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税负波动也低于我国。上述国家波动最大的是伊朗为15.34%,波动最小的是英国仅为2.05%,可以说世界发达国家的税制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与经济增长基本是同步增长的。

通过我国宏观税负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从所有这些税收指标的波动状况看,我国税收收入状况突出地存在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我国税收收入正处在一个强波动时期,要想使我国的税收收入走向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还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对此,我们各级税务部门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