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奋斗中关村
32282200000127

第127章 别具一格谈创业

由于采访的关系,走了一些大学的创业园。在北京科大,看到的是规划整齐、环境优美,园区内不同空间布局合理,各个单元相互呼应,内部整洁、管理有序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整个科大产业集团在王会中和同事们的管理下,显得富有活力和朝气。

看企业,不仅要看它的产值,还要看它的精、气、神。企业发展到了极致的时候,一定会以文化的形象站立在所有的消费者面前。

在这个毗邻北四环路、色彩鲜明、很容易找到的北科大创业园里,留下了王会中奋斗的足迹。对这里的一切,他都充满感情。谈到留学生创业,王会中说,由于自己工作的关系,主管学校产业,同时亲自参与了留创园的建设,这些年也看到了不少留学生创办的企业,经历了风风雨雨、起起落落,自己也是一名海归,所以引发了不少的思考。另外,在回国从事了十来年企业管理工作,积累了经验之后,自己也亲身参与了这个创业大潮。很幸运的是,科大方兴虽然没有做出爆发式的高速增长的业绩,但是也算是创业取得了成功,没有走什么弯路。这些年,王会中一面工作,一面留心总结留学生创办企业的经验、共性和规律,所谈的观点,显得很独特也很实在。

第一,纯粹搞技术的人未必也擅长管理。

许多人在这一点上存在误区,认为新技术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是技术专家、专利的发明人。这些年通过搞孵化器,看到不少留学生企业的领导人是某些技术领域的专家,拥有很好的技术,但是做企业却不成功。在中国,要想把企业做好,除了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以外,还需要对企业的发展环境有清醒的认识,熟悉运作的规则,最好是了解和熟悉国内的产业环境乃至人际关系。王会中说,他参与创办科大方兴,不是在留学刚刚归来的时候,而是在经历了十年企业管理,对国内市场环境等方方面面情况有了比较深刻了解的时候才开始创业的。另外,科大方兴的主要技术,并非王会中亲自开发出来的,而是在他的带领下,由团队里的技术骨干所完成的。他觉得,留学生创业企业的领导人,应该由有着国外学习经历和相关专业背景,眼界开阔,同时也熟悉国内创业环境的专门的企业管理人才来担任比较合适。

管理大师彼德克鲁克曾经说,一个企业管理者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是,我是谁?我的长处是什么?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中也有善将兵和擅将将之分。

管理才能与个人的经历有关,与个性有关,与情商有关。杰出的领导人是在企业成长实践中锻炼出来的。王会中觉得,科大方兴这些年在他的带领下,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走得比较顺,得益于他长期从事企业管理的经历。

第二,技术要和市场紧密结合。

技术的选择,决定创业的成败。好的技术固然重要,但是技术又好,又是国内发展产业最急需的关键技术,才是最有前途的。科大方兴紧密结合国内钢铁企业在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所开发的技术产品市场定位明确,实用性强,所以很快就打开了市场。他们的创业不仅仅是选择了最擅长的技术,而且充分利用了北科大对中国钢铁产业市场研究的历史积累,准确开发潜在的市场资源。在一个传统的行业里,开辟出新技术的市场,考虑要周全,不可以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贸然行事。有些留学生认为,只要有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就可以开始创业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不熟悉市场,技术缺乏适用性或者可推广性,超前或者滞后,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走弯路、引发资金链的断裂等等,从而导致创业失败。

第三,团队的价值观最重要。

一个企业里,核心的成员要有相同的价值观,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要能够优势互补。相同的价值观可以产生凝聚力和前进的动力,有助于企业度过创业风险期。

有分歧有挫折不怕,团队要充分磨合。一个公司要想取得成功,就不要怕在正常的气氛下进行磨合,该留下的自然会留下,留不下来的自然会分离出去。只要公司不丧失前进的动力,还是磨合好了再进入快速发展比取得成绩了再闹意见好。

第四,不同的发展阶段做不同的事情。

每一个企业的管理文化都会不同,世界上没有现成的一成不变的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照抄。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做不同的事情。当一个企业还小,还在进行创业摸索的时候,不要幻想一切都完美无缺,而是要根据需要做最要紧的事情。公司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就要注重制度建设。再往后,企业真正有一天强大了,或者有机会上市了,相应的社会化、市场化以及文化建设就应该及时跟上。从实际出发,做最适合的事情,不做无用之功,也是减少走弯路的一种方法。

樊苏华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