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藏獒生存法则
32273300000090

第90章 没有学习精神一切适应都不会成功

一只幼小的藏獒,不断扑向一块大石头,它在学习跳跃——在它以后的道路上会有很多这样甚至更大的石头,它一次次上冲,又一次次摔下来,这是适应的代价,但只要拥有了一种渴望优秀的学习精神,这一代价它是付得起的。

也许在我们看来,一只藏獒突然就“强大”起来了,这种成长速度有些“不可理喻”,其实,这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艰难的“学习”过程罢了。无论你承认不承认,你一辈子都在学习中度过。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候则完全是无意识的。有意识地学,是先有目标,然后才行动。因为方向明确了,所以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意识地去学习呢?难说。

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你愿意学,机会多的是。为人处世中,愿意学习和不愿意学习,其结果大不一样。有的人先天条件好,因而自得其满,这些人往往是一事无成。所以说,劝人学是件善事,听人劝是一件好事。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中的“七十二贤”之一,以勇武刚直、擅长治政而著名。但他在刚刚见到孔子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见子路来见他,以为他是为求学而来的,所以迎头便问:“你爱好什么?”子路没弄清楚孔子的意思,贸然回答:“我爱好长剑。”孔子摇了摇头,说:“我问的不是这个。我是说,你是个有能力的人,假如再加上勤学好问,成就将不可限量。”

子路理直气壮地说:“南山上的竹子,本来就直挺挺的,用不着矫正。砍来当箭用,可以射穿犀革。由此看来,本质好就行了,做学问有什么用呢?”

孔子进一步解答道:“不错,砍了竹子,是可以当箭用的。但如果在它的一端束上羽毛,在另一端装上金属的箭头,并且磨得十分锋利。难道不会射得更加深入吗?”

子路听了,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说:“我十分愿意接受你的教育!”

学而知之,是自古以来治学立身的良训,也是为人处世中能够有所成就的根本之策。像子路刚开始那样,根本就不懂得学习重要性的当然很少,但我们大多数人则只是满足于一知半解或是浅尝辄止,这是一种很可怕的心理状态。

在为人处世中,是否肯于学习是大不一样的。有些人自恃先天条件好而不肯学习或很少学习,随着斗转星移的时间变换,那点先天的优越性很快就会消失。结果只能是越来越不如别人。

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人的先天条件差异是比较小的,因此在学习中主要在于一个“勤”字,只有肯于坚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人才。

中国有句名言:“宁为有瑕玉,不作无瑕石”。

玉虽有瑕但终归是玉,石虽无瑕但终归是石,玉、石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尽管他会有一些缺点、毛病,但瑕不掩瑜,终归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平庸的人,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无可挑剔,但终归是个平庸之辈。人生一世,具有真才实学才是根本。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由于某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有缺点、毛病而不用,而对那些虽无缺点毛病,但无真才实学的人颇有好感而信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

但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滥竽充数的人不能长信。

时光的不可逆转性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我们对时间就只能珍惜。在生活学习中不应为流逝的时光而不住地叹息,重要的是努力抓紧余下的时光。

人生易老,青春难再,对于时间和年华要格外珍惜。

师旷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虽然是个双目失明的人,却依旧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很深。

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70岁了,很想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吧?”师旷反问道:“既然晚了,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听后,认为他答非所问,很气愤。

师旷解释说:“我这个瞎了眼的臣子哪里敢跟君王开玩笑呢?我听人说过:‘少年时代热爱学习,好像旭日东升,光芒万丈;壮年时代热爱学习,好像烈日当空,光焰夺目;到了老年,才下决心学习,那就好像晚上点起蜡烛’。”晋平公听了,点头称赞道:“你说得真好!”

毫无疑问,李嘉诚是今日香港最强、最富、最光芒四射的人物。近几年来,他在香港十大财团的排次中位居榜首,在香港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个很大的成功者,是一位名扬四海的超级豪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有一位外商曾经问他:“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呢?”

李嘉诚答道:“靠学习,不断地学习!”

古人今人的学习精神令世人振奋和汗颜。要想成功,你一定要培养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迎接学习方法的革命。像藏獒那样,从一只孱弱的幼犬,快速而踏实地成长为一只令人望而生畏的“獒犬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