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励志经典——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32271800000018

第18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

提起华语歌王周杰伦,很多人会说,他太幸运了!其实,周杰伦并不幸运。他的成功完全是自己创造的。

周杰伦3岁的时候就表现出出众的音乐天赋,妈妈拿出积蓄为他买了钢琴,然后又教他弹得一手好钢琴。这使他在台北读高中的时候,就成为学校的“知名人物”。

但他高中毕业后却是到一家餐馆当了服务生。服务生不好做,稍不留神就会遭到训斥。有一次,他托着菜盘边走边听歌,一不小心与一位女服务员撞个满怀。女服务员的手被烫出水泡。餐厅经理赶过来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又罚了他半个月的薪水。

他把所有的工资都用来买音乐资料,把差不多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音乐上,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学习。

不久,餐厅配备了钢琴,但是换了几位钢琴师都不满意。周杰伦在一个没人的机会忍不住上去弹了一曲。不想,他的弹奏非常合老板口味。于是,这个18岁的男孩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当上了钢琴师。

可这只是向前迈进了一个小小的台阶。1997年9月,表妹为他介绍了一个伴奏的机会,但是他却演砸了,舞台下嘘声四起。

周杰伦难受极了,可他并不灰心。

不久这家他去伴奏的阿尔发音乐公司请他去专职写歌。他很高兴,辞了职就去上任。可安排他的职务却是“音乐制作助理”。这是一个除了写歌,什么杂事都得做的工作,包括给同事买盒饭。他想至少这里有音乐的环境,于是他勤快地干好所有的事。一次,因为人数的增加,他买盒饭从中午12点一直买到下午3点,连水都没顾得上喝,他却毫无怨言。

终于有一天,老板给他配备了办公室,让他专职写歌。他有了可以放飞梦想的平台,创作欲望喷薄而出,他创作了大量的歌曲。然而,当他把这些歌曲拿给老板的时候,每一次老板都失望地摇头。老板感到,他的音乐天赋很好,可乐曲总是怪怪的,不讨人喜欢。自己一刨作了这么多的歌,老板一首也没看中,他感到屈辱,他想放弃。可他也明白,如果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音乐之路。

他终于没有放弃。屈辱反而激发了一股劲头,他一连七天每天都创作一首歌。老板每天早晨8点上班时,准能见到他的作品。老板虽然觉得他的作品还不成熟,但还是被他感动了。

1998年,公司把他的歌曲《眼泪知道》推荐给刘德华,遭到拒绝。又把他专门为张惠妹精心创作的《双截棍》推荐给张惠妹,遭到了更加干脆的拒绝。

一次次失败,周杰伦开始迷茫了,他开始怀疑自己。就在这个时候,老板对他说:别忘了,你对音乐有独特的理解力。在迷茫的时候,这一句肯定的话语,胜过千斤奖赏。在他到这家公司两年多而毫无成绩的时候,老板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我给你10天时间,如果你能写出50首歌,我就从中挑出10首,为你出唱片专辑。”

周杰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毫无成绩的人怎会享受如此待遇?他更加热血沸腾。

他买来一大箱方便面,钻进创作室,任由激情喷发,一首接一首地创作,疲惫不堪时,打个盹儿,醒来继续创作。连轴转了10天,52首歌创作出来了。

老板很佩服他,也兑现了诺言。他的第一张专辑制作出来了。刚一上市就一鸣惊人,被歌迷抢购一空,并得了三项大奖。

从此他的每张专辑都风靡歌坛,一发而不可收。2002年初。在第八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评选中,他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男歌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没有那么多生活的艰辛,也许周杰伦就不会珍视那些创作的机会,我们也许就无法听到他动人的歌声。无独有偶,英雄似乎自古就多磨难,霍英东也是在苦难中长大成人的。

霍英东进入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加煤。但不久却被老板炒鱿鱼了。

霍英东天资聪颖,人又勤奋,老板解雇他的原因是他长期营养不良,体重只有90多斤,瘦骨嶙峋,根本无法负荷夜以继日的体力劳动。他后来回忆说:“早上时体力还可以,但到了晚上我就感到身心疲惫不堪。我当时一日三餐,都是吃不饱的。”

后来,霍英东又在启德机场当苦力,每天只有七角半工资及半磅米。他说:“为了省钱,每天清晨5时就由湾仔步行至天皇码头,坐一角钱船过九龙,再骑脚踏车往启德机场。”可由于体力不足,他在抬货时,一只手指被压断了。

工头看他可怜,便安排他做修车学徒。但他又不小心撞了一部货车,于是又被解雇了。此后,霍英东曾应征做铁匠,却因为太瘦弱而没有成功;于是便做钉锅的工作,但很快再次被炒鱿鱼;接下来,他又到太古粮厂做卖粮的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苦难,并没有击垮霍英东,而是磨炼了他的意志,培育了他的坚强。

霍英东在发达之后,仍然不改“吃苦”的本色。他不抽烟、不喝酒,从不喜欢吃得过饱,主粮是芋头和粟米,每天都坚持游泳。

坎坷悲惨、多苦多难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经历,造就了霍英东后来的人生辉煌。艰苦的生活对于失败的人来说是一种阻碍,对于成功的人来说,却是一种磨炼。

美国有一家家财万贯的大企业家的千金小姐,在大学期间要自己课余打工赚取学杂费。有人认为她的父母有些“不近人情”,但这位企业家却说:“我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让她经受一点艰苦生活的磨炼。这样,她长大以后才能知道怎样把握自己,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苦难对于每个人都一样,只是来临的时间不同,如果在该吃苦的时候不吃苦,那么到了不该吃苦的时候就一定会吃苦;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不能吃大苦,那么到年老的时候就不可能享大福。

既然苦难能够磨炼我们,有助于我们成功,那么对于需要吃苦而且必须吃苦的人来说,就不必抱怨生活的苦难了。因为,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这几乎是一条成功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