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32244100000006

第6章 自由

1.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明白、自主

只要你的心被世界搅乱了,被变化牵着走,你就不是你自己,而是世界的奴隶。例如:世界流行减肥时,你也会跟着去减肥,因为好多比你瘦的人都觉得自己很胖;世界流行三寸金莲时,你也会把自己的脚缠起来,因为你觉得健康的大脚很丢人,以后会嫁不出去——百年前的世界真是这样的,三十五码脚的女孩已是另类,脸蛋再漂亮也很难嫁个好人家。所以,女孩们哪怕再痛苦,也不愿拿掉那条又臭又长的裹脚布——世界流行高鼻梁,塌鼻梁的女孩就往鼻子里垫东西,不管她小巧的鼻子有多么秀气;世界流行大眼睛,小眼睛的女孩就会割开自己的眼角,就算她们的眼睛也别有情趣;世界流行双眼皮,单眼皮的女孩就会割开自己的眼皮,即使她们的丹凤眼美出了另一番风景……许多让人听了头皮发紧的行为,很多现代人却乐此不疲,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想追求一种公认的美。

如果他们为了迎合别人的审美情趣,不惜摧残自己的身体,让自己不快乐,他们就肯定不是他们自己,而是流行概念的奴隶;相反,如果不管世界再怎么喧嚣,再怎么张牙舞爪,他们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会跟着别人一起叫嚣,一起张牙舞爪,他们就是他们自己,他们就自由了。在世俗意义上,他们不一定很强大,不一定很成功,但任何强权都无法干涉他们,更无法左右他们。因为,他们的自由也罢,快乐也罢,都无需凭依。这就是大手印文化追求的自由,也是很多西部人追求的自由。

一些东部人或许不追求这种自由,他们追求金钱、名利、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他们觉得,只要有钱,就能买下很多东西,就住得起高楼大厦,就能追求各种美女,就能换来自由、尊严和安宁。比如,有了钱,他们就能坐飞机到巴黎的广场上喂鸽子,到意大利吃早餐,在爱琴海边散步;有了钱,他们就能买下任何一件衣服,再也不用看价钱牌,不用忍受服务员的白眼;有了钱,他们就能忽而飞到印度,忽而飞到欧洲,甚至买下城堡或航班……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自由的,它比心灵的自由更实惠,而且看得见,摸得着。

对一些人来说,确实如此。但你想想看,当一个人面对死亡和绝症时,物质能换来平静与安详吗?当一个人痛失所爱时,物质能换来爱与幸福吗?当一个人麻木空虚时,物质能换来满足与坚定吗?通过物质实现的快乐,就像海市蜃楼,它们很快奏效,但也很快失效。因为,影响这种快乐的因素,实在太多。几乎在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你就会马上变得失落。

如果心灵是满足的,精神是愉悦的,你就不会在乎自己能否去巴黎喂鸽子,能否去爱琴海边散步。你会发现,自家阳台上的日出也很美,在公园的林荫小道上散步也很快乐,不是吗?如果你需要逃离,就说明你不快乐。即使你有随时逃离的能力,也迟早要回到令你不快的氛围中去。而且,为了维持这种能力,你必须在那种氛围里越陷越深,否则,就会被抛出金钱和利益的游戏。不是吗?你难道没有发现,某种固有逻辑,其实根本就无法自圆其说?

大手印文化不追求善变的自由,也不愿为了自由的物质保证抛弃自由本身。它认为,真正的自由,首先是心灵的明白、自主,跟世界没有必然关系,也不用满足任何条件。有物质保障固然很好,没有也无所谓。因为,心外的自由,实际上是一种满足欲望的能力,真正的自由刚好相反,它是一种拒绝欲望的能力。古人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对的。真正的王者不是富可敌国的人,也不是掌握生杀大权的人,而是自心的主人,是不会被任何东西动摇、影响和控制的人,是打破了一切心灵束缚的人。他可能是国王,可能是演员,可能是作家,可能是清洁工,也可能是乞丐,无论有没有钱,有什么身份,能不能得到尊重和认可,他都是安详、快乐、自由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

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独立后的灿烂,是了无牵挂后的本真,而不是外部条件堆砌出的幻象。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大手印文化认为,只要唤醒本有的智慧,让自己的心灵像太阳一样发光,你就能拒绝欲望,实现真正的独立与自主,不受外界诱惑,也不受自身欲望的支配。这时,你就实现了无条件的心灵自由。换句话说,有人靠征服世界赢得自由,大手印行者则靠净化心灵,让自己变得足够博爱、完美、大气,来实现自由。他可以微笑着对世界说:“世界,我不迎合你。”就是说,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他的心都像明镜一样如如不动,不会失去主宰自己的能力。这时的他,才是自由的。

2.做一个不被“江湖”所控的人

有人认为,一个人必须获得世界的认可,才是成功的。比如,成为世俗意义上的社会精英,拥有令人艳羡的生活方式等等。假如做不到这些,他们就觉得自己不成功。当然,现在的社会也不会觉得他们成功。但我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人活在世界上,是为了完善自己的,跟世界没有关系。无论世界怎么对你,都跟你没有关系。你只要做好自己,苦也罢,乐也罢,善也罢,恶也罢,都一样,它们都像偶然落在你身上的雨水,迟早会蒸发干净。所以,你只要实现心灵的自由,实现自己的价值,守住道德底线,就会有圆满的人生。这时,不管你拥有得多,还是拥有得少,就都是成功的。即使外界不一定认可你,你也是成功的。因为,你拥有属于自己的心灵。

然而,如果一个人给你一万,你就对他言听计从,你便成了他的奴隶,成了金钱的奴隶,因为他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你;同样道理,如果他剥夺了你的东西,你便觉得愤怒,处处与他作对,你仍然是他的奴隶,是愤怒的奴隶,仍然摆脱不了他的控制与影响。你想想,世界这么广阔,值得关注的东西那么多,为啥偏要盯着自己某个瞬间的狂喜,或者失落呢?其实,就在你盯着它时,世界可能早已变了好几轮,沧海都成桑田了,你却停驻在某时某刻的某种情绪中,不知道一切都过去了。这样的你,又怎么能把握当下的快乐与幸福呢?

道理说来很简单,可惜很多人都做不到。所以一些人才说,没有人是不会被控制的。那些认为“与人斗其乐无穷”者,也不过是通过欲望控制别人,同时又被别人控制着。当你旁观这个世界,就会发现,很多东西都像自娱自乐的游戏,没有本质上的意义。

当你明白这一点,不想被所谓的“江湖”控制时,首先该做的,不是试图控制别人,而是超越欲望,斩断贪执的大网。只有这样,你才能从千丝万缕的缠缚中脱身,得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因为,让我们不自由的,不是心外的世界,而是我们自己的执著。有执著,必无解脱。包括那些非常崇高、美好的执著,同样会让我们不能主宰自己,让我们得不到自由。例如爱情、理想、家庭等等。我们不一定要放弃什么,但一定要明白,随缘不是被裹挟,不是身不由己,而是“事在人为”后“顺其自然”。如果你觉得疲倦、无力,心里好像压了块大石头,就要明白,你已经被某种执著控制了。

当你执著于某事,总想把它做好时,往往很难发挥应有的水平。如果你一辈子都在压力中做事,还可能会一事无成。因为,你的执著困住了你自己,它让你的心失去了自由。失去自由的心灵,是不可能与自然合一,流露出真心之作的。所以,你必须放下一切,把心里的垃圾扫干净——不光要扫去你对名利享受的贪恋,还要扫去你那份迫切的、强烈的、想要做好事情的渴望。如果能放得下,你就自由了,你的心灵会焕发出本有的光明,照亮你的一切,包括你的人生;如果放不下,不管多么美好的愿望,都会让你失去自由,让你活得非常痛苦。所以我常说,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不是他的技巧,不是他的聪明,也不是他的才华,而是他的放下。

若干年前,我用亲身经历验证了这一点。

那时,我还是个文学青年,在追求文学的路上,孤独地、苦苦地走着。我夜以继日地练笔、读书,读书、练笔,在巨大的执著中,走向了一个极端。当我发现那已让我失去自由时,就想放下文学,放下写出好作品的渴望,一心诵经、修心。后来,反而豁然开朗,从心中流出了最美的文字。我不在乎作品能否被世界认可,也不在乎它能否实现我的文学观,仅仅是尽情享受写作的快乐。最后,我的整个人生都改变了。

如果一个人品尝过这种快乐,就不会用“枯燥”来评价写作。

人们走在西藏的阔野上,看到被海水洗过般的天空,看到虔诚顶礼的藏民,看到庄严的布达拉宫,看到洁白的舍利塔时,他们不会觉得自己仅仅在走路。因为,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安详、感动与满足。不同的是,感动了他们的,是人文和美景,但我心里流淌的,却是一种无相无形的大美。它是生命本有的一种东西。当你品尝到这个东西,能安住在这种状态时,不管写作、绘画、摄影,还是行住坐卧,都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无需外部条件,包括金钱。

以前,就算连吃菜的钱都没有了,我还是不会在乎自己有多少钱。因为我知道,金钱远远不如人的生命宝贵。生命一旦消失了,有多少钱都没有意义。所以我不追求它。有也罢,没有也罢,我都是那么快乐。只有在做事时,我才觉得金钱有意义。因为,有的事情需要钱。

比如,写作需要电脑,钱能为我换来一台电脑,让我写出一些能利益世界的作品,它就有了意义。又比如,一个亿万富翁快要死去,但还有一大笔财产没有处理。如果他把财产留给后人,用完也就完了,留不下任何东西。可是,如果他用这些钱来创立教育基金,让读不起书的孩子得到很好的教育,进而改变命运,这些钱就有了意义。他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本身,也将得到升华和“延续”。

比尔·盖茨就是这样。不同的是,他活着时,就愿意用毕生的财富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一百年后,在后世子孙的心里,他很可能不是世界首富,或“微软创始人”,而是一个贡献社会、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以行为影响世界的伟人。他对世界造成的正面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付出的金钱。

在这种情况下,我才觉得金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除此之外,它换来的那些物质、享受、满足,都会像利剑划过水面的痕迹一样,迅速消失。我绝对不会用宝贵的生命,去追求一些留不下去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大家想追求什么都可以,想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可以,不一定要迎合这个世界。当然,你也不一定要选择我这样的生活方式。重要的是,你在作出选择前,应该叩问自己的灵魂,并且脚踏实地地寻找答案。当你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与意义,并为之付出努力时,你的人生就定然会变得充实、圆满、快乐、自由。

3.智者战胜自己,“英雄”征服世界

一些人以为,追求心灵自由,就要放弃世俗生活,放弃身体自由,在个人权益遭到侵害时,也要忍气吞声,无条件让步。其实不是这样的。这只是人们对佛教文化,或者大手印文化的误解。

大手印文化没有任何教条。它只会用一种善美的信息熏染你的心,让你远离欲望的污染,远离各种理论的干扰,远离流行规则的同化和控制,远离自欺欺人的借口,远离表象和概念的迷惑,实现自主。因此,你无法从大手印文化中,找到一套清晰的规范和准则。你必须每时每刻观照心灵,发现自己的被控,发现自己的执著。同时,你要不断调整心灵的状态,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与选择。换句话说,有多少心病,就有多少“戒”。不要用同一种模式,来套不同的人。

每个人的使命都不一样,因缘也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路,未必一样。我会分享经验,甚至帮你解惑,但我不替任何人选择。谁的生命,谁自己负责;谁的人生,谁自己选择。我不会跪在任何人脚下,也不希望任何人来膜拜我。我希望,每个人都有一颗自由的心灵,不要在心外寻找自己的“王”。因此,我不传播教条,也不传播另一种规矩。我只想告诉你:如何分辨和过滤身边的信息;如何开启生命本有的智慧;为什么一些人能活得自由、快乐、安详;为什么一些人能成功;哪条路才能通往真正的幸福;如何做好人生抉择;等等。

世界上的叩问很多,寻觅很多,真理很多,善美信息也很多,但真正的超越智慧不多。不能超越,大善精神就无法真正熏染你的心、重铸你的灵魂。因为,你会把世界上的事情,看得很实在,把早已逝去的情绪,无常的过往,都牢牢放在心底,不愿忘记。或陶醉了自己,或苦了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其实,人只有从欲望和概念中超越,真正拥有灵魂,拥有活着的理由,并且能守住灵魂,守住活着的理由,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慈悲。否则,所谓的慈悲和自由,就是非常有限的。

我有个朋友,很热心,也乐于助人。但他总是期望对方照着他的话去做,并且给他感恩的回应。假如对方不能满足他的期待,他就会感到失落,进而对其产生偏见、猜疑,甚至嗔恨。其实,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有着很好的愿望,但他把这愿望变成枷锁,不但束缚自己,也挤压了身边的一些人。很多时候,他感到幻灭,陷入消极,揣测世界,但实际上,世界的不圆满,来自他心灵的蒙昧,不是世界本身。

所以,一定要明白,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自然,不是世界,也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所有的圣人,都是通过战胜自己,来赢得世界的;所有的“英雄”却专注于征服世界,因此征服不了自己。

比如,拿破仑征服了整个世界,结果在一个叫约瑟芬的女人面前哭哭啼啼。因为,他爱那个女人,但那女人老去偷情。可见,“强大”改善了他的生活,却没能让他得到自由。他的心始终不属于自己。后来,他终于打了败仗,从法兰西皇帝的宝座上被揪了下来,以战俘的身份,被带到一个小岛上,孤独地死去。可见,强大是无常的,依靠强大换来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不明白的人,才会不断向外寻找自由、满足,不惜向别人挥起屠刀。但是,任何一把屠刀都有生锈的时候,任何一个暴君都会老去。就算屠刀没有生锈,暴君没有老去,也很可能出现一把更坚硬、更锋利的屠刀,砍掉暴君的脑袋。当你用暴力面对世界时,世界就会用更大的暴力征服你。自由,是不可能在外部世界出现的。

有的人相信心理学,甚至依赖精神类药物。但他们不知道,心理医生可以告诉他病因和对治方法,却无法帮他根治问题。只要“病根”还在,烦恼就会以各种方式出现,你根本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有的人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时,还出现了许多副作用。例如,一些人为了治疗焦虑症,服用某种西药,结果心脏就出了问题。因此,我们在借助科学,向外寻找解决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向内寻找烦恼的原因,也就是调心,让心灵焕发本有的智慧光明。这二者都有积极意义,不能互相替代。

当一个人点亮心灵时,这个人就有了灵魂;当一个民族的大部分人都点亮心灵时,这个民族就有了灵魂。所谓“重铸中华民族的灵魂”,就是通过大善文化的滋养,改变整个民族那种欲望化的集体无意识,找回中华传统文化的根。

西部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它最特别的,就是有着大手印超越智慧的基因。有了这种基因,西部文化承载的爱,就不会陷入红尘的欲望,变得卿卿我我。它是博大且毫无条件的。就是说,你跟对方没有任何关系,你甚至不认识他,他也不出众——比如,他可能很丑,口才也不好——但你仍然爱他,像母亲爱孩子那样爱他。因为他的迷惘,你也很悲悯他,愿意随缘地给他一点帮助,希望他有一天能明白、快乐。当然,你爱的对象不只是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也不只是一个老人,或一个群体,而是整个人类。面对整个人类、所有众生时,你都有一种毫无缘故、博大包容的爱,就像母亲对孩子的那种情感。它毫不造作,没有欲望,不在乎回报,也不会陷入。

不会陷入,就是超越。

超越不是离开或脱离什么东西,而是你真正看破,真正明白时,产生的一种智慧。在观照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时,你会发现,虽然物质世界很精彩,但它没有你想要的答案。如果你向外寻找自由、快乐与幸福,就总是会失望。因为,物质世界是无常的,观点、念头、情绪、欲望等等,都是无常的。除了一颗明明朗朗、湛然空寂的真心,什么都在不断变化。但这心中,便藏着一切答案。于是,你向内寻找,扫去所有掩蔽真心的东西,让真心发出本有的光明,照亮你所有的迷惑。

当你解开一切迷惑时,就会明白,世界虽然不能让你快乐、自由、幸福,但也不会逼你堕落、放纵、不快乐。相反,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值得敬仰的人,他们都为世界作出了许多贡献。例如,农民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他们不用缴农业税,孩子们上学不用交学费和书本费,老人们有了医疗保障,我家乡的好多农民也有了困难补助。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个时代有很多好东西,可能是以前的人们根本享受不到的。比如,现在有很多图书馆、书店、大学等机构,都在办公益讲座,以前的人们根本得不到这个东西。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到国外参加文学活动时,发现国外有很多人特别羡慕中国作家。因为,中国作家享受了很多他们享受不到的福利。所以,有些人的一些说法,只是在为自己寻找理由,让自己能理直气壮地放纵欲望、堕落下去。

一定要明白,虽然这个时代有很多毛病,但我们仍然可以——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一旦你升华自己,改善自己,变成一个能够自主的人,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命运,活出一段更幸福、更自由、更有价值的人生。关键是,你必须直面自己的心灵,正视自己的毛病。

如果你愿意这么做,而且知道正确的方法,就会慢慢超越诱惑与污染。当你消除心灵的最后一点污迹,本有智慧的光明就会完全焕发出来。这时,你再也不会受到世界的左右,真正实现了人的主体性。那么,你就自由了。

我相信,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一个人不向往这种境界,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大手印文化这样的超越文化。问题是,你愿意放下成见,去了解它吗?你愿意放下欲望,去追求自由吗?追求自由者,不一定要抛弃现有的生活,但一定要斩断懒惰放逸,脚踏实地地实践,并且时刻自省、时刻警觉。

我在自己的人生中,不断舍弃欲望,守护心灵的宁静,即使穷得吃不上饭,也把心的自主看得比欲望重要得多。而且,我从不花时间跟人计较,也不怨天尤人,在欲望与梦想之间,我永远都会选择后者。无论遇到什么,我都会珍惜自己的向往,升华自己的心灵。所以,大家才看到了今天的雪漠。如果你也做得到这一点,你就能成为今天的“雪漠”,甚至成为更好的“雪漠”。

4.不为征服世界,只为展示善美

现在,许多人一提起“雪漠”,就想起大胡子,就像很多人一提起我传播的文化,就想起“雪漠”一样。很有意思。如果有一天,你和你的行为都足以代表一种文化,那么,你就会成为它的一个符号,而不仅仅是你自己。正如“雪漠”已不仅仅是我自己一样。

不过,起“雪漠”这笔名,已是很早前的事情了。

二十五岁那年,我将小说《长烟落日处》寄出投稿,那时的笔名叫“西凉笑剑”。编辑回信说:“小说很好,笔名能不能改一下?像个写武侠小说的。”我就想,改个什么好呢?当时,凉州有两个朋友,一个写诗歌,一个写小说,他们代表当时凉州小说和诗歌的最高水平。他们的名字中一个有“雪”,一个有“漠”,于是我想,就叫“雪漠”吧!以后,我一定要把他们都超越了。现在超越了没有?我不知道,也不关心。我很清楚自己的水平,也有自信,但我的自信,不是通过与人比较产生的。我的自信,源于一颗圆满、自由、独立、安详的心灵。

有人问我,你常写狼,那么,你笔下狼的意象,跟现代流行的狼文化有啥区别?我告诉他,当我面对大漠时,总有一股大气扑面而来,吹拂我的灵魂。我的小说中写过很多狼,它是我小说的意象之一。即使我的作品里没有狼的形象,也肯定有狼的意韵。不过在我心中,狼其实是欲望的象征。我的作品有狐的魅力,没有狼的气息。现在流行的狼文化,跟我小说中的意象不太一样,它象征了一种强悍的力量。如果你用这种力量激励自己,战胜自己,征服自己的心灵,就是对的;如果你用它对付世界,对付别人,就是错的。因为,我们不需要对付别人,征服别人,更不需要征服世界。我们需要去做的,是用一颗自由的、充满爱的心灵面对世界,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个人都不该臣服在别人的脚下,也不该靠别人的顶礼膜拜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如果你的自信源于外界,那么,一旦身边出现一个更强大的人,你就会觉得恐惧、焦虑、不安。因为,你害怕他会取代你,夺走你的自信,让你变得毫无价值、毫无意义。其实,每个人的意义,都是自己设定的;每个人的自信,也是自己建立的。没有自信的人,在面对世界时,是非常卑微、懦弱的。这样的人,才需要用征服来证明自己。所以,你要训练出一颗独立于世界的强大心灵,不要在乎世界的反应。你既不要讨好世界,不要迎合世界,也不要去说服它、征服它。你只管做你该做的事,说你该说的话。做到,说到,你就尽了本分。其他的,不要去管。那跟你的心没有关系。

我们再回头说说“雪漠”这笔名。

我取这个笔名,除了刚才谈到的那一点外,还有另外两个想法。

第一,“雪”有雪耻、洗去的意思,“漠”有沉寂的感觉,就是说,我想洗去甘肃文坛沙漠一样的沉寂。

第二,“雪”、“漠”是西部两大自然景观。雪者,宁也,雪落无声,有雪一样的诗意;漠者,大也,广袤无垠,像大漠一样厚重、博大、包容。当你看到白雪覆盖大漠的那份壮美时,一定会感受到自然、宇宙、造化中那种涌动的大力。我想,既然我决定一辈子传播西部最壮美的文化,就叫“雪漠”吧!

从这一点上,你肯定能看出我对家乡、对家乡文化的爱,但你也要明白,面对家乡文化时,我同样是有着批判的。不管以前还是现在,我留胡须,都是为了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被封闭的环境同化。即使我现在定居东莞,身在比较繁华开放、多种文化的交融地,我仍会时时警醒自己:不要被“现代化”、“国际化”等同化,要保持一种清醒和自律。

一直以来,任何文化都是我灵魂的滋养,我们可以对话,可以交流,但必须互相尊重,互相吸收其优点,不能相互侵犯。这是我对待文化的态度,也是我对待一切现象与存在的态度。因此,我才有了世界的、人类的视野与胸怀。否则,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乡村小学教师。乡村小学教师当然也很好。可是,当他被生活环境局限,看不到一个非常广阔的世界时,他的心灵就不可能变得博大,他眼中的世界,也必然非常狭窄。那么,他最多是个知足常乐的乡村小学教师,不可能成为照亮时代、照亮世界的大作家。

当然,决定一个作家能否走向世界的条件很多,除了他自身的原因之外,机遇也非常重要。很多甘肃作家之所以没有走向世界,甚至没有走出甘肃,就是因为他们没机会向世界展示自己。

每当我们到外面去,都会发现,甘肃实在太弱小了,文学也罢,经济也罢,都是这样。除了我,还有很多甘肃作家写出了很好的作品。然而,直到今天,许多不如他们的作家,在市场或其他方面,都远比他们成功。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与外界交流的平台,外界不知道他们,当然不可能了解他们。

最近,我定居广东东莞,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周,都会跟外界交流。因为,东莞非常重视文化事业,这儿云集了全国各地的诸多专家、学者。所以,这片土地为作家们提供了诸多平台。但甘肃却没有这样的意识与力量。前段时间,兰州大学搞了我的作品研讨会,我非常随喜。因为,甘肃作家可以依托这样的平台,向外界尽可能地展示自己。我也希望,甘肃的高校将来能多搞这类活动,多推一推甘肃作家,让他们走出地域限制,拥有一个更大的舞台。这对他们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我的《大漠祭》之所以能走出甘肃,走向全国,就是因为外界知道了它的存在。只有被世界了解,一部作品,或是一种文化,才有真正的影响力。否则,哪怕作品再好,只要没人知道,就不会有人因之获益。仅仅是一种自娱自乐,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所以,今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我非常随喜。不过,我随喜的不仅仅是他的得奖本身,也是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终于走上世界的舞台,向世界展示它的精彩。我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优秀作品,更多真正承载了人类智慧、人类精神的作品,能走上世界的舞台,给世界带来一点美好的东西。

5.谁制约了你的自由

现在,追求自由的人很多,认为自己不自由的人也很多。但大部分人,都将自己的不自由,归结于外界的侵略和挤压。比如,父母要求你做个怎样的孩子,朋友要求你做个怎样的朋友,老师要求你做个怎样的学生,社会要求你做个怎样的公民,老板要求你做个怎样的下属……外界对你有着各种期待,你选择迎合,还是拒绝?有的人总在迎合,总在满足别人的期待,日久天长,他们就会觉得很累。但事实上,让他们产生这种感觉的,不是任何事,也不是任何人,而是他们自己的心。

因为,外界想要挤压你也罢,不想挤压你也罢,都是外界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假如你拥有自己的心灵,就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坚持自己的方向,何必理会外界怎么对你?而且,好多东西,不是你想改变,就能改变的,也不是你想控制,就能控制的。所以,不要老盯着挫折、烦恼、失败,要安住当下,做好眼前的事情——首先,就要超越当下的概念与欲望,自主地选择自己该走的路。

过去,我的生活一直很清贫。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那时,我们一家人睡在我的办公室里,没有自己的房子,连宿舍都没有。我把所有余钱用来买书,没法给老婆孩子买任何礼物。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仍然拒绝了轻易赚钱的机会。因为,我知道自己这辈子不是赚钱来的。与其把精力和时间放在赚钱上面,不如过得简单一点,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当时,很多关心我的人,都觉得我很傻。然而,如果没有那时的“犯傻”,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我有很多精明的朋友确实赚到了一些钱,可他们都很羡慕我。因为,我不但活得很自在,还写了好几本有价值的书。

自由不是在对抗中产生的,而是在自主中产生的。就算你很强大,能与世界对抗,也总会被更强大的力量打败。而且,害怕失去力量,害怕无法掌控他人,也会让你变得不安、敏感、多疑、焦虑。如果你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既能拒绝世界的威逼利诱,也能拒绝世界的温言软语,你就是自由的。假如你拒绝不了,你就是失败的。就算你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有足够的权力,能随心所欲地得到物质与享受,甚至可以随意剥夺别人的东西,你都不一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一滴水融入大海,不是成为巨轮。

一定要明白,你之所以会被世界的大海裹挟,不是因为你只是一叶小舟,而是因为你不是大海。你想想看,泰坦尼克号那么庞大,能载着那么多人在大海上航行,无疑是一位海上巨人,但它仍然被大海吞噬了。相反,体积和力量远小于泰坦尼克号的水沫,却不一定会被大海淹没。因为,它既是自己,又是大海,它没有需要畏惧的对象,也没有需要对抗的仇敌。这才是真正的无畏、无敌和自由。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你就会被命运的浪花裹挟,永远得不到自由,不能拥有你自己,也不能自主心灵与命运,不能成为人的本体。

人的本体,必须有人的自主性。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在西方文化中,自由是一种需要外部保证的东西。如果不能满足某种外部条件,西方人就会觉得不自由。因此,他们不惜抛弃一切制约自由的东西——包括生命、爱情等等——来追求一种建立在外物上的自由感。这种自由表面看来很高贵,却是被动的。因为,它永远建立在一种虚幻的基础上。大部分人只有赚到足够的钱,买了很好的楼房,还要有法律、制度、福利的保障,才能拥有这种自由。否则,他就不自由了。况且,拥有多少钱才叫“足够”?什么样的楼房才叫“很好”?

我举个例子,对张三来说,每天能吃上一碗牛肉面就够了,房子里能放下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衣柜,就很好了;对李四来说,买不起宝马就不够,没有自己的花园和泳池就不好。所以,从物质的角度看,前者的自由远比后者的自由更容易实现。即使后者实现了他心目中的自由,很快也会发现,原来自己买不起更贵的车,住不起更豪华的别墅,在更有钱的人面前,还是直不起腰杆说话,那些跟他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人,也能轻易让他陷入不安和猜疑,日子仍然过得紧张不堪。这当然不是自由。

自由是什么?自由是天上的飞鸟,是掠过耳畔的清风,是滴水的声音,是母亲的爱抚,是毫无功利的笑容……自由是一种感觉。它是灵魂达到圆满、心灵足够充实、不觉得缺少什么时的满足、坦然、安详、宁静。很多人在追求外物时,其实在寻找这个东西,只是大家都忙着追求,忘了发现而已。

所以,西部人不追求物质和规则造作的自由,他们追求心灵的知足与坦然。他们认为,这颗心里,就有最本真的自由。他们不用依赖外部条件,也不用去心外寻找——佛教的“解脱”也罢,“涅NB021”也罢,本质上就是这种自由。

6.迎合世界的人,总是会丢掉自己

我总是说,要让心属于自己,要真正地拥有你自己。有的孩子可能会问:难道我不是我自己吗?那我是谁?

我告诉大家,现在有很多人都不是他自己。例如,他明明不喜欢某部电影,但大家对其评价都很高,他就有可能将那部电影推荐给自己的朋友;他明明不认可某种价值观,但大家都认可,他就觉得自己也必须那样过日子;他明明没有爱上谁,但身边每个人都在谈恋爱,他就觉得自己也该找个女朋友——我相信很多年轻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有个单身的年轻人告诉我,他跟一些有女朋友的同学去吃饭,发现对方总是很甜蜜,于是就觉得自己很寂寞。前一天,他还在嘲笑室友到处结识单身女孩,现在却希望有人也给自己介绍个对象,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挑剔了。显然,他被大家都有女朋友的现象给干扰了。以前,他只想跟自己真正欣赏的女孩子在一起,但他发现,好多人对待爱情并没有他那么纯粹。有的人还把恋爱当成一种训练。他们说,不多谈几次恋爱,你怎么懂得如何谈恋爱呢?他们还说,你年纪不小了,别太挑了。这种似是而非的道理听得越多,他越觉得自己可能真的错了,可能不该等待一个值得去爱的女孩,差不多了就在一起,也挺好。他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总是显得很失败,不但赚不到钱,连个女朋友也没有。这个概念挤压着他的心,让他感到焦虑、寂寞,觉得自己很失败。他真的很失败吗?不是的。他热爱求知,向往真理,向往纯洁、美好、真诚、奉献、善良,他有着很多别人没有的优秀品格。因此,他远比那些让他去堕落的同学更成功。但是,假如他受到别人的影响,失去向往,就会开始堕落,最后成为一个庸碌的细胞,丢掉自己。

另一个年轻女孩告诉我,她的男朋友很优秀,不但像李小龙那么健美,也很爱她,就是没有钱。为此,她的家人很不高兴,表姐还一直想给她介绍个有钱的对象。而且,她所有朋友的老公都有车有房,每个人都对她说,感觉是很容易改变的,你为啥不趁自己年轻,找个更优秀的人呢?你想想看,《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如果没有淹死,罗丝能跟他结婚吗?就算他们真结婚了,能一直那么浪漫吗?她想想也对,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男朋友不如意,就跟他吹了。因为,虽然她很爱那个男孩子,但她的心被流行价值体系给控制了。实际上,这样的价值体系不一定正确,但大部分人都这样认为时,她就会受到干扰,迷失了自己。

又比如,这个世界流行减肥,大家都觉得自己不够瘦,所有人都想做骨感美女。这时,有个女孩不一定多么胖,但她的同学们更瘦,她就觉得很自卑,很难受,认为自己不漂亮。结果,她连饭都不敢吃,即使碰上爱吃的东西,也压制着自己的心,担心会变得更胖。可见,流行概念已经把她的心给牢牢捆住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我们不断迎合着自己不一定认可的东西,仅仅因为我们受控于某种观念、情绪、欲望、标准。这时,我们的心根本就不属于自己。

有的人也觉得这样不自由,但他们无法摆脱这种控制,因为,他们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害怕被别人讨厌。比如,我的一个学生热爱自由,但她同时又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从我认识她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她,不要为别人活着。可她一会儿放下了,一会儿又放不下。这说明,她根本没有真正放下。她最大的毛病,就是在乎世界。她不但在乎别人的感受,也在乎别人的回应,在乎别人的看法,这让她活得很累。

这种心理虽然很正常,可以理解,但它毕竟是一种贪欲,会牵制你的心。许多人就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或害怕失去社会的认可,才会做出很多违心的事情。最终,他们无一例外地迷失了自己,甚至堕落到底线以下。

大家想一想,什么是认可?认可就是一点情绪。情绪来了,人们就认可你;情绪走了,人们就不认可你。就算这拨人认可你,下一拨人或许就不认可你了。你能迎合多少人?

我们常会发现,童年的好友,能相伴到老的并不多。曾风靡一时的玩具,或某种玩耍的方式,也早已变成我们那一代人的记忆。整个世界都在不断变化着,没有什么能永恒,什么都会过去。曾经的不认可也罢,曾经的荣耀也罢,都会过去,你什么都留不住的。如果你想通过这些无常的东西,得到一种稳定、满足、踏实、安全的感觉,就难免会失落。

有的人或许认为这种观点消极、悲观,还会将其视为一种无奈。但事实上,它就是世界的真相,不因我们的说而存在,也不因我们的不说而消失。世界本身就是这样。区别是,有人能发现,有人却发现不了;有人能接受,有人却接受不了。发现者不强求去改变它,也就谈不上无奈或者不无奈。而且,当你真正接受了,就会发现,世上的一切都在变化着,无论看来多么实在的东西,转眼都会消失,一切都不会永恒。包括所谓的无奈、悲观、消极等等。因此,《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说,只要你能发现无常,接受无常,就会窥破世界的虚幻,进而发现,压在你心上的大石头,原来根本就不存在。你不用迎合,也不用压抑,你就是你自己。你每天的活,都是在做真正的自己,那就是最大的自由。

所以,大手印文化告诉我们,我们的心应该属于自己。而且,它完全可以属于我们自己。

7.你在乎的概念才能影响你

当你被这个世界诱惑,心中出现好坏、高低、上下等概念时,就生起了分别心。比如,别人的个子高,你却很矮,于是你觉得自卑,甚至把自己当成二级残废或三 级残废;别人很有钱,你却很穷,于是你觉得失落,甚至想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诸如此类的对立观念,都是分别心。它是滋生贪婪、仇恨、嫉妒、傲慢、怀疑等负面情绪的罪魁祸首。所以,想要断绝罪恶,唯一的办法,就是消除人类的分别心。但是,如果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首先消除自己的分别心。

只有改变自己,让自己快乐、满足、安详、自在,身边的人才会发现:噢,原来这样活得更好。那么,他们或许就会参考你的方法,也去改变自己。因为,没人愿意痛苦地活着。

我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痛苦的人有很多,但人不一定要活得多么痛苦。当你消除了分别心,就会觉得世界非常圆满,没有看不惯的东西,没有接受不了的命运,那么,你就会变得安宁、满足、自在。既没有压力,也没有烦恼,痛苦便无从生起了。所以,痛苦本身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看不清痛苦的本质。

有些人不愿正视自己,不愿承认灵魂中的污垢,比如贪婪、仇恨、嫉妒、傲慢、愚昧等等。因为,他们无法接受那样的自己。他们觉得,一旦正视了,就像赤身裸体地站在人群中一样,非常羞耻。那样的痛苦,甚至会让他们活不下去。所以,他们宁可怨天尤人,也不肯剖析自己的心。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如果你不看清自己的伤疤,又怎么知道该擦什么药呢?如果你不愿擦药,病又怎么会痊愈呢?谁都知道掩耳盗铃的故事,谁都嘲笑掩耳盗铃者的愚蠢,但世界上,从不掩耳盗铃的人,又有多少?

一些人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愿意承认自己充满了毛病,但他们不愿意正视自己的贪婪。他们觉得,自己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怎么会是贪婪呢?其实,合理的贪婪,仍然是贪婪;合理的不知足,仍然是不知足。你的心不会因为“合理”而不生烦恼,世界也不会因为“合理”不给予你相应的果报。而且一定要明白,贪嗔痴慢妒和怀疑等等,并不是一种贬义词,它们仅仅是人性的一部分。指出它们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斥责谁,而是引导大家去面对自己、反思自己,从而战胜自己。永远都要记住,守住这些东西时,痛苦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好多人一辈子都记得别人的亏待,因此充满仇恨,总是愤愤不平。谁都理解他的痛苦,但理解改变不了任何东西,更改变不了他的命运。假如他不愿直面自己的心灵,不愿承认自己的贪婪,他的痛苦就必然让他变得敏感、易怒、消极、计较,也必然在他的生活中激发出诸多的不和谐。

其实,一切都会过去,人生不过是一场戏。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剧情,都当成磨炼你心性的道具,而要斤斤计较呢?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计较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分别心,那么,许多折磨你的东西,都会瞬间消失的。

因为,分别心只是一种概念,是流行话语体系对你的污染,不是你本有的东西,也不是世界的固有属性。例如,这个群体很势利,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成功,但那个群体或许就不是这样。或者说,如果你认可前者的概念,觉得确实是那么回事时,就会受到它的支配,用它那种造作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人生与价值;当你不认可它,也不在乎它时,它就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比如,张三是千万富翁,李四是亿万富翁,你的存折里却只有十万块钱。如果你觉得金钱代表了一个人的价值,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即使有一百万,也会觉得很痛苦;如果你不在乎这个标准,就会觉得很快乐。因为,十万块能买很多书,能吃好多碗牛肉面,能换好多个馒头,能喝好多杯茶。你没有后顾之忧,哪天高兴了,还能给自己加碟小菜。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所以,我们不要有了十万想百万,有了百万想千万,有了千万想亿万。一定要明白,需要很多东西的,是我们的分别心,不是我们自己。如果没有分别心,有二十块就买本书,有三十块就再吃上一顿饭,有四十块就再买本书,有五十块就吃顿好一点的。这时,就算你回头再过十块钱的日子,还是可以吃上馒头,喝上水,有啥好不快乐的?所以,人只要知足,就不会被那些上上下下的数字,搅得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