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奢
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公元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公元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六十余岁,是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八将中的第一将领。初任赵国部吏,旋主治国赋。后任将军,精于用兵。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军进攻阏与(今山西和顺),他奉命救援,先侦察敌情,继以急行军赶往,居高临下,大破秦军,因功封马君。
刚正不阿,执法无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赵奢原来只是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的管理税收官员,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只有八个字:“奉公守法,认真负责。”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较强的事业心,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在税收工作中能较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赵国的经济发展筹集了大量的资金。
有一次,他的部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平原君家里人依仗权势,拒交田税。赵奢知道很生气,亲自登门征收。平原君的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管家态度非常骄横。他招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仅拒交田税,而且还无理取闹。赵奢见状非常气愤,他大喝道:“谁敢聚众闹事,拒交国家税收,我就按国法从事,不论他是谁!”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的要人,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当时的国家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九个参与闹事的人。平原君是谁呢?平原君名叫赵胜,是赵国的相王,又是赵王的弟弟,与齐孟尝君、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公子”。食客三千指的就是他们这些公子所养的门客。一个能够养几千人的贵族,可见其当时的权势之大。赵奢杀了他的人,就等于是得罪了大贵族平原君。虽然赵奢也出身贵族,可比起赵胜来那就差太多了。
平原君听说这件事后,十分气愤,扬言一定要将赵奢革职查办,并且还要问成死罪。一些好心人劝赵奢“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还是逃命去吧。但赵奢毅然拒绝,他认为秉公执法,何罪之有!为何要逃跑呢!不仅不应逃跑,还要论个是非。
于是,他就自个儿去平原君的府上,说:“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其中包括维护你平原君的前途。”
平原君说:“你一连杀了我九个管事,还是为了我好吗?”
赵奢解释说:“您是赵国的王公贵族,不应该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交纳国家田税,那国家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国家一削弱,就会遭到别国的侵犯,甚至还会把我们赵国灭掉。如果到了那一天,您平原君还能保住现在这样的富贵吗?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如果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交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交租纳税,那么,国家也就会强盛起来,赵国就会巩固。你平原君的势位富贵,就不会受到一丝一毫的损失。两者比较,怎样做对你有利,你应该比谁都清楚!”
平原君自知理亏,但还是辩解道:“你处分闹事之人,为什么不事先向我请示。”
赵奢回答说:“处理这事本来是我的职权,难道执行法律还需请示吗?”
平原君被赵奢的一番话说得心服口服,也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十分赞赏。他认定赵奢是位很贤能的人,决定向赵王举荐。公元前271年,赵奢得到平原君的荐擢,被任命为治理全国赋税的总管。
从此以后,赵国的税赋公正合理,适时按量收缴,谁也不徇私情,国库得到充实,老百姓也富裕起来,赵国进入“小康”状态。
在面对生命威胁的情况下,赵奢仍能镇定地对之,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面对岌岌可危的处境,稍有不慎就会招致以身殉职的命运。倘若赵奢当时只是以对对方心思的揣测采取行动,则很难在这样的处境里作出正确的判断,更不用说以语言震慑对方了。赵奢之所以能使平原君折服,是因为他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着深刻的认识,有了这种认识思想才不会左右摇摆,行动就会显得勇敢无畏。赵奢心怀天下的宽阔胸怀和勇敢无畏的人格魅力在此已可见端倪。
送走间谍,突作进攻
赵奢不仅具有人格魅力,作为将帅,他还是一个善用计谋之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今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公元前280年,赵奢被任命为将军,跨进军事行列。他带兵攻取了齐因的麦丘(今山东商河县西北),赵王因得城大喜,为之加增进酒,以示权贺。至此,赵奢开始了他早期的军事生涯。
公元前270年,秦国将领胡阳率兵包围了赵国的阏与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召集大臣研究对策。赵王先召见廉颇问道:“可以不可以去救援呢?”廉颇回答说:“到阏与去的这段路,既远而又险峻狭小,难救了。”赵王又召见乐乘来问这件事,乐乘回答的话跟廉颇一样。赵王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说:“那条路的确是既远而又险峻狭小,这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中相斗一样,由骁勇的将领统帅的军队能够获胜。”赵奢此议与赵王不谋而合。于是,赵王任命赵奢为将,领兵去救阏与。
当时,秦军在围困阏与的同时,已经做好了防止赵军出兵救援的准备。他们发兵一支,向东直插武安(今河北武安县西南),以成掎角之势,牵制赵军行动。赵奢得知秦军这一部署,从邯郸出发才三十里就下令安营扎寨,命令军中加固营垒,在营区周围修筑了许多屏障,故意做出毫无进取的姿态。并在军中下达命令说:“有敢对军事行动进言的处死刑。”眼见秦军在武安(今河北武安县西南)西侧昼夜操练人马,磨刀霍霍,将士们都很着急。有个军吏实在忍耐不住,来见赵奢,请求速救武安,赵奢果然马上将他处以死刑。全军当场一片哗然,从此没有人再敢上前说一句如何行军的话。之后,赵奢加固军营的壁垒,一直驻守了二十八天而没有向前推进,反而不断地修筑营垒。无人能猜透他们这位统帅在想些什么,却又不敢问,因为没有人不想保住自己的脑袋。秦国派了间谍混入军营,以探听赵奢的意图。却被赵奢发现,但他不动声色,还用好酒好肉款待他,最后还客客气气地把他送出军营。间谍把看到的情况向秦国的将军作了报告,秦将大为高兴,说:“离开都城不过三十里就屯驻大军不敢前行,只是一味地加固营垒,这一下阏与不再是赵国的地盘了。”于是,便放松了对赵奢的警惕。
在送走秦军间谍以后,赵奢突然做出决定,集合部队,卷甲而趋,向西急进。仅两日一夜即赶到阏与,赵奢还让善于射箭的军士迅速到距阏与五十里一带构筑营垒。秦将胡阳没想到赵奢会有此一举,他听了秦间谍的报告,还以为赵军驻足不前,自己指日便可夺取阏与。此时方知上当,气急败坏地率领全部人马赶到阏与。由于赵军远离后方,孤军独进,形势依然十分危险。这时,赵军中有一个叫许历的军士冒死来见赵奢,他说:“秦人没有料到赵国的军队突然来到这里,被激怒的秦军来进攻的气势必然旺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的话,会吃败仗的。”赵奢曰:“这个意见可以采纳。”许历说:“请照军令把我处以死刑好了。”赵奢说:“等回到邯郸以后再处理吧。”许历请求再发表意见,他说:“能够先控制阏与北面的山头的一方必定能获得胜利,后去的一方必定失败。”
赵奢采纳了许历的主张,立刻派一万精兵火速抢占了北山。果然,秦军后至,与赵军争夺北山不得上,拥挤于山下,陷入十分被动地位。赵军利用有利地势,居高临下,俯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溃散而去,阏与之围解除了。此次战役,使威震诸侯的强秦遭受了一次最大的挫折,多年后仍不敢轻举妄动,唯恐重蹈阏与之覆辙。班师回朝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又封许历为国尉。
《史记》记载:“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文中所说的后四年是指渑池之会后的后四年。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发现两件事,第一是赵奢的当时的地位极高,可能有三个因素:①他是王室同族,深受信赖;②他在对秦的作战大胜后有马服君的威名;③他是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时期中的成员。另一件事是蔺相如在赵国也是一个能够领军作战,且深得信任之将军。上述内容也造就了赵奢、蔺相如、廉颇排名的感觉。
马服君也并非只是一个封号那么简单。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注解虞喜志林云“马,兵之首也。号曰马服者,言能服马也”。从这段并不难懂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马”的含意是各兵种之首。赵奢封为马服君,就是表示他是领导兵者之首的人,可谓是将中之首。其地位与廉颇、蔺相如相等,被后人列为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
事实上,在抗秦的军事行动上,赵奢的战绩确实居廉颇之上。在与秦的作战中我们可以知道,赵奢在抗秦的战争中取得了较大的战果。其中,马服君的封号就是他在阏与之战后所受封的。廉颇在对秦的作战中虽有败绩,但总体而言还是立于不败之地的。这在当时已是很难得的了。
然而,在阏与之战中,有很多没有被人理解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赵奢说了的没做,做了的没说,致使后人解释笼笼统统,不得要领。
赵王派赵奢去解阏与之围,是由于赏识他的才干。有些还以为后边要来一场勇斗呢,谁知道赵奢一下子坚壁二十八天,其中妙处却没有一个将士能够体会出来。
这要先从地理说起。阏与在邯郸正西北方向,地图直线距离为两百里左右。这一直线距离,正好与豫晋古道相吻合。实际路途远远不止两百里,因为中间是太行山。武安和峻极关都落在这一直线上。邯郸西北十点钟方向五十里是武安,武安北面是摩天岭,摩天岭主峰玉皇岭海拔一千四百七十八米。摩天岭北下侧为峻极关,是通晋古道关隘,峻极关在阏与东南一百里处。
这样一条天险古道,自然是“道远险狭”,秦国围了阏与以后,就分兵到这古道上阻止赵国救兵。面对这种形势,老将廉颇都认为阏与没救了。其实,战场就那么小,谁都没有退路,如果路只有五米宽,你纵有千军万马,打斗双方也就是两人交手,这时兵多兵少并不是主要的,勇气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然而,赵奢才出邯郸二十里就扎营了,为什么呢?原来不是选的“两鼠斗于穴中”的险狭战场吗?那战场是你赵奢选的,秦军没有选这战场呀,秦军已经跑到山上去了。“秦师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武安西边是摩天岭,居高临下,“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表明秦军驻扎的地势高。赵奢才到太行山脚,前边秦军已经尽占地利了。赵军要救阏与,秦师军武安西正是其必经之路。
如果这时走进豫晋古道,那就等于是去送死。赵奢的唯一选择就是扎营坚壁,但与救阏与战略意图完全相悖,但战术的可行性是贯彻战略意图的保证,赵奢先在战术上站稳脚跟,为下一步打好基础。这有点像下象棋,无着可行之时,不妨车开河头,争取以后的腾挪手段。
赵奢的扎营就把秦军居高临下的优势变为了劣势。邯郸到武安五十里路,赵奢走了三十里,距离武安还有二十里,秦军在武安西,练兵的鼓声震动武安屋瓦。如果秦军要攻赵就还得走二三十里路,如此就形成了一个均势,谁进攻谁吃亏。但军需后勤是赵军占便宜,赵军离邯郸三十里平原,粮草输送方便,而秦军运粮草时就要翻过摩天岭,从峻极关算起至少也得走四十里山路。且秦军还有一难,就是饮用水,到谷底是赵奢想要的战场,在山上则每天士兵得挑水上山,赵奢坚壁二十八天,把杀平原君九个家臣的狠劲拿出来了。面对这么好的局势,有人提议攻秦救武安,那岂不是找死?
两军相持下来,赵军是养精蓄锐,等待时机,而秦军却是天天劳碌,他们要整天忙着粮草和饮用水,连砍柴火造饭都要走十里远了。这是秦军犯的错误,秦军阻援,应该在太行山西边的峻极关,那才是兵家必争之地。峻极关守好了,阏与就等不到援军了。偏偏秦军跑到太行山东边的武安,整天忙于后勤,迟早都会露出破绽,这样就给赵奢留了可乘之机。
赵奢在战术上走得稳重,但要实现战略意图,还得再走一步。于是赵奢请秦国间谍参观了一下,那间谍一看,给蒙住了,这哪是去救阏与呀,算是白跟他耗了。就这一个看不透,在秦军还没想明白的时候,赵奢便乘机轻装急行军,从秦军的眼皮底下越过了峻极关五十里以西,解了阏与之围。
所谓“兵贵神速”,为什么叫兵贵“神”速而不叫兵贵“快”速?“神”者,鬼神不测是也。让敌人无法预测就叫“神”速。赵奢两日一夜翻越摩天岭是“神”速,出门三十里而坚壁二十八天也是“神”速。赵奢军令严禁以军事进谏,把军事意图隐得天衣无缝,因此才换来两个“神”速。后来赵军抢占北山高地,那叫“快”速,因为双方都知道对方要抢占,而赵军由于许历不避杀头之罪而抢先一步占得北山。
赵奢之所以能与廉颇和蔺相如平起平坐,就得益于两个“神”速,而许历升为国尉则得益于一个“快”速。这就体现出“神”速与“快”速的区别。
审时度势,赏罚分明
赵奢有着很高的军事造诣,他作战注意审时度势,料敌后动,坚持以因敌而变,灵活用兵为原则,这从他与大将田单的交谈中可以看出。
至于赵奢和齐国大将田单的论战,十分有趣,《战国策》中有相关记载。其中,赵奢列数了古今的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军队规模及举例。最后使齐国的名将田单叹服,这也的确不容易。如果真的有八名将的称谓,赵奢完全可以入选。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齐国大将田单大摆火牛阵,复兴齐国之后,第二年出任赵国丞相。某日,田单对赵奢说:“我佩服将军用兵,但是不服的是,将军用兵的规模太大。以前王者出兵,不会超过三万人,则天下平定。现在将军每次出战都带领一二十万兵,这就是我所不服气的。”赵奢反对田单这一看法,他认为田单并不懂得用兵之道。他向田单详细阐述了时势变化同作战方式、战争规模相互之间的关系。他说:“古时代,四海之内被分为万国。最大的城市也不过只有三百丈,民众再多也不过三千家。可是目前古代的万国都已经变成了七国,城市的规模已经有千丈了,上万家的城市都相对可以看到。既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那么带兵的数量也应作相对的变化。例如齐国动用了二十万的军队攻打楚国,五年后再停止。赵国以二十万的军队攻中山,五年后才回师。这时,齐韩两国实力差不多,如果要进攻,难道用三万人的军队就能行了吗?用三万人的军队,围规模千丈的城池,还不能够围城的一角,如果用来野战,根本就不能用来进行包围,你又能怎么呢?”赵奢的一席话,说得田单“喟然太息”,表示诚服。
从与田单论兵法来看,赵奢重视对战争形势和特点的研究,最后使田单折服地说:“单不至也。”
赵奢作为良将,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不徇私情,“受分之日,不问家事,”赵奢极其注重与士卒的关系,而事实上,他和士卒的感情极深,就像他夫人所言:“身所食饮而进者十数,所友者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与军吏士大夫。”因此,战士皆愿为之效命。在作战中,他执法如山,赏罚分明,再加上用兵如神,因此,带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劲旅。军事家曹操曾说:“苦者赵奢、窦婴为将也,受财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连这个一世枭雄的曹操都给予赵奢如此高的评价,可见赵奢对后世影响之深。
可以说,赵奢是当时赵国的主要将领之一,在这里要提的事情是,在赵奢死后的几年,发生了一场大事。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赵奢在赵国的军事中重要性。公元前265年,秦出兵攻打赵国,当时赵奢已经死了。赵国居然向齐求援。当时是在长平之战以前,赵国的国力应该算是不弱了。且多年前秦军还有惨痛的阏与大败。他们难道没有记性吗?并不是,而是赵国军队的栋梁之柱赵奢死了,所以秦军才敢大举入侵赵国。而曾大败秦国的赵国竟会落到如此地步,最后以长安君为质向齐求得援军,才解救了秦军之围。这只是推断赵奢在赵国军事上的地位,至于真假无人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