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国宝有秘密
32218700000027

第27章 波提切利是否是肉欲主义者

众所周知,15世纪的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当时的人文主义者否定神权及其来世主义、禁欲主义,提倡人权,赞扬人的价值,肯定人自己以及现世的生活理想,把个性自由、理性至上和人性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活的最高理想,给意大利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艺术繁荣。在社会生活中,意大利人早已失去了当年对宗教的虔诚。他们嘲笑纯正的宗教,挖苦基督徒,目无神明达到极点。即便当时看来是最严肃、最庄重的宫廷和教廷,在狂欢节时也肆无忌惮地举行裸体赛跑,举行生殖与性爱之神帕利阿卑的庆祝会。

对于当时的每位艺术家而言,在为理想而作画之前,都必须是一位肉欲主义者。他必须知道并热爱身体,认为肉体是美感的最终来源和标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波提切利(1445—1510)就是这种艺术生活的实践者和成功者。

波提切利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幼年时随金银匠学艺,后成为僧侣画家利波利比的门徒。著名艺术家马萨乔对他也有较深的影响。当时的人们描绘波提切利是一个阴郁的人,长着深邃的眼睛、突出的鼻子、敏感多肉的嘴唇和浓密的头发,经常穿戴着紫帽、红斗篷和绿色的皮带。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竟然创作出许多细致精巧的画作。据载,波提切利大约在1470年开始开设作坊,并受到当时很多权贵的赞助。他在很多家庭中画了很多裸体的妇女,并因此被指控生活严重不轨。人文主义思想和动物精神确实曾使他迷上享乐主义哲学,但是他从中感受更多的是人的生命力的旺盛与珍贵。因此,他在作品中主要追求生命力和诗意的表现。

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掌管着人类的爱情、婚姻、生育及一切动植物的繁殖生长。关于维纳斯的出生,根据希腊神话,当克洛诺斯把父亲乌拉诺斯的生殖器阉割了投入海里时,从海水泡沫中就诞生了维纳斯。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纵175厘米,横278厘米,创作于1486年。据说取材于利齐亚诺于1475年写的一首长诗。画中裸体的维纳斯从海水的泡沫中出世,踩着一片海贝,神态羞涩。翱翔在天上的风神鼓起翅膀,向她吹风,把她吹往塞浦路斯岛。岛上,迎接她的果树女神从林中走来,准备为她披上花衫。在广阔的天空与淡蓝色海洋的衬托下,维纳斯的长发闪烁着金色的光辉,温柔的海风把它梳理得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律感;纤长的身体略显柔弱,那似乎毫无重量感的双脚营造出一种轻盈飘忽的境界;面容带着无邪的稚气,一双出神的大眼睛充满了迷茫和哀伤。

据艺术史家们研究,波提切利在创作这位多愁善感、肌肤细腻的维纳斯的姿态时,曾经参考了美第奇家族收藏的古代雕刻《羞怯的维纳斯》,而相貌则带有当年红颜薄命的佳人茜蒙奈塔的影子。这位美人十六岁嫁给佛罗伦萨的委斯普琪,不久被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朱里安诺看中,据为己有。二十二岁时,她在美第奇家族举行的选美大会上一举夺魁,不幸却在第二年暴病身亡。出殡时,她躺在没有棺椁的车上,车周围撒满了鲜花,市民们观看后无不哀叹惋惜。两年后,朱里安诺又被政敌暗杀。波提切利在创作《维纳斯的诞生》时,这些事变仅仅过去了两三年。

文艺复兴时期,大部分画家热衷于解剖学和透视学的研究,波提切利却不太重视这种科学的真实性。在他的笔下,维纳斯的颈部和手臂,按照解剖学看都过长,却增加了优雅的魅力。海波、树木和衣服上的花朵都倾向于图案化,极富装饰之美。他没有强调立体和透视感,人物均以明晰的线条造成浮雕式的效果,特别是那头金色的长发蜿蜒回旋、随风飘展,展示了运用线条的出色艺术功底。在他的笔下,线条是一种穿透性很强的武器,富有可塑性,它使画面上的人物、景物犹如浮雕一样突出在画面上,光洁无比而又十分坚实。正是凭借这种笔法,波提切利把维纳斯塑造成了一位袒身含羞的圣女。

除《维纳斯的诞生》外,波提切利的《圣·塞巴斯蒂安》《春》以及为但丁《神曲》所画的插图均显示出独特的艺术个性,那温柔静谧的主题是对古典艺术的新理解,那些优美的线条蕴涵着一种魅力无穷的节奏。但是由于背离古典主义传统,在他死后几百年中,其艺术一直不受重视,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中,人们才开始推崇他的线描风格和高度的幻想式情感。人们不再津津乐道于他的肉欲主义,开始认识到他像我们一样有许多面,会根据情况的要求而显出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就是对人体美感的独特理解和匠心独运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