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我的手机会说话
32206700000017

第17章 孤注一掷的肥皂剧

*********************************************************************

“到目前为止,中国电视界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连续剧!”宋青云斩钉截铁的说。

这是第二笔达四千万人民币的资金注入后,盘古传媒的高层会议。说是高层,实际上基本上公司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来了,二十几号人围坐在大会议室里。这间大会议室设计的很有意思,很象大学里的教室:墙壁上一面巨大的玻璃写板,前边是一张讲桌,讲桌前几步远则是三十几张简易桌,平时可以围成一圈进行讨论,需要有人发言讲解时,也能很方便的把桌子分散到玻璃黑板前。

此时,宋青云正在讲桌前面对着我们侃侃而谈他的肥皂剧理论。“电视剧是一种非常‘类型化’的电视节目样式,是除了新闻节目外最重要的节目形态,在电视节目总体中数量最多,受众面广泛,通常占据了大部分的黄金时段。我通常习惯把电视剧分为肥皂剧、系列剧、情景喜剧和电视电影这几个类别。相信大家都看过曾在上个世纪红极一时的吉姆.凯瑞主演的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它还有一个名字更为人熟知,《真人秀》,我始终认为,那部电影所描述的楚门所存在的世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剧。呵呵,也就是我所钟爱的肥皂剧。”

“从电视机诞生那一刻起,就注定是大众传播媒介史上的一次最重要革命。其意义在于通过机器营造出了另外一个以视听为主的虚幻世界。所有人都可以以一个旁观这的身份,见证荧屏中所发生的一切。当然那仅仅是在开始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已经不能够满足只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花费自己的时间关注一个通过编剧编造、导演、演员共同搭建的虚幻世界。他们更渴望看到的是一种更加贴近于自己生活的故事,关注着电视机中哪个营造出的世界里的主人公跟自己一同生活、成长。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显然不是一部短短的三十集或者五十集的电视剧所能做到的。事实上,在国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超长篇电视剧获得成功的例子。《老友记》的十年热播相信在座的每个人都有所了解。之前几年,有公司运做引进一批长篇连续剧时,国内就有些专家指出,这些垃圾文化占领中国的电视市场最终的结果就是本土文化的衰败。实际上,大家也都看到了,即便是我们不引进又怎样呢,盗版影碟还不是满大街摆。文化这东西,挡是挡不住的。想不被同化,所能做的不是闭门自守,而是拿出自己的东西去对抗,我真的不相信,中国五千年历史所积淀的文化会比不上那些盛唐强汉时还在茹毛饮血的家伙。所以,我的提议就是立即投资制作一部长篇电视剧,目前按照公司的能力,可以先拍摄出第一季,之后是否继续可以根据收视而定。我的话讲完了。”

宋青云的话讲完了,稀疏的掌声连窃窃私语声都掩盖不住。我坐在靠窗的一张椅子上,能看清楚在场每个人的反应。曲哲正在低头和身边的许明宇说着什么,项清清则忙着在面前桌子上的小本里记录不停,紧皱的眉头表示她似乎遇上了什么难题。其他人都是一样没什么表情的呆看着前边讲桌旁的宋青云。

片刻后,许明宇说道:“青云,我和老曲商量了一下,觉得你这个提议有些冒险,毕竟这是我们盘古传媒的第一步,我还是希望能走的保险点。投资电视剧,从选题到组织到最后的制作发行,每一个步骤都不允许有一点错误,而且,如果象你所说的是一个超长篇,那么至少需要一个编剧小组精雕细啄出剧本,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我们是新公司,拖不起的。”一旁的曲哲也是连连点头,表示这话也是他的意思。

宋青云微微一笑,“剧本不是问题,我在两年前就在网上组织了一个影视同好会,参与的人中不乏精英,两年下来积累了不少好的本子,现在至少有三部成品可以进行考评,当然,某些地方虽然还需要仔细推敲,但是大体上都是具备一切吸引人的要素的。”

见宋青云这么自信,许明宇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好向我望来,毕竟我是公司所有者,在这种决策性的问题上最终的决定权握在我手里。虽然我也和许明宇一样,并不是很赞成宋青云所说的拍电视剧,因为这样做的确要冒很大风险,前后期的工作要是做不好,赚不了不说,一定会让刚刚建立的公司大伤元气。不过看得出宋青云对自己这个提议非常有信心,而且他刚刚所说的话确实有些打动了我,上大学时除了泡在图书馆看书,最大的兴趣就是租来一些美国连续剧如痴如醉的看,至于国产的,只有那么几部还让人能接受,其他的是怎么也看不下去的。如果真的能够成功,盘古传媒的第一炮就算是打响了,毕竟长篇连续剧的最大收益并不是在第一季,只要第一季卖火了,之后就会有数不清的广告商、赞助商找上门来。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赔了又能怎样?至少知道了什么样的电视节目是观众不买帐的。

权衡了一下,我对宋青云说道:“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给你三天时间,把一个完整的计划书拿给我,从成本预算到剧本演员,我全都要知道。有问题吗?”我这样说也是为了考验他是不是真的象嘴上说的那样有信心。毕竟要把我说的那些材料都准备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他同意了,就说明这个计划他并不是一时间的心血来潮,而是做足了准备的。毕竟一个曾在电视行业竞争激烈的美国担当过独立制片人的家伙是不可以小看的。

看我同意了,宋青云满脸掩不住的喜色,至于我的要求,他连想都没想就点头答应了。而许明宇和曲哲他们都是一脸的担忧。

接着上台的是节目制作部程建,此人绝对是娱乐节目制作方面的一个牛人,当初光线传媒的《中国娱乐报道》就是在他的策划下得以出台,在各电视台热播,几乎一年时间就给光线赚回了将近一个亿。只是随着光线的不断发展,以及程建在圈内知名度的增加,与公司老总的关系也越来越恶化。实在不混不下去了,就果断的选择了离职。这回能把他挖回来,还是许明宇出的力最大。

程建离开光线绝对是光线的一大损失,而他能到盘古来,则是盘古的幸运了。因为在他强大的号召力下,几乎仅仅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就召集到了《中国娱乐报道》节目组的原班人马,这批人当年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随着他的离开,这个工作小组在光线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此时见老“首长”有了新东家,纷纷赶来捧场。我才不管别人怎么想,人才嘛,到了我的手里,就一个也别想遛掉。

程建带来的是一个几乎马上就可以卖的节目——《东方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