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快刀砍成本
32184200000042

第42章 研究员工离职的原因 员工离职会给组织或企业带来很多消极后果。离职的原因分析已有的研究大致涉及

1.社会经济因素

企业和员工都存在于社会中,社会环境大背景的影响渗透在每一个地方。Proctor等(1976)在研究中指出,劳动力市场状况是影响年轻管理者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Wayne等(1997)用美国劳动力市场接收活跃期(1984~1988年)的227家企业和不活跃期(1988~1993年)的218家企业为样本,对这些企业的历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发现企业主席、CEO、高层管理者的离职大多发生在劳动力市场的接收活跃期,并且发现劳动力接收市场的活跃还影响到企业管理制度的强度。在David等(1999)提出的离职复合模型中,劳动力市场流动状况在绩效对离职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另一影响离职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失业率。Charles(1999)对美国25个州的66个城市的456名销售人员通过邮寄的方式进行离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失业率与员工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与员工离职率呈负相关;并指出失业比其他任何变量对员工离职有更直接的作用。这一结果很容易理解,出现经济危机时,失业率很高,找工作很难,人们很珍视已得到的工作,所以很少会自愿离职。

2.组织及工作因素

(1)组织变革。

组织或企业的改组变更会带来很多连锁反应,这其中就包含员工离职。Claudio(1998)通过对意大利金属制造业和劳动力市场数据分析研究后发现,企业无论是解散、合并还是分割,都会对离职率产生影响;其数据分析显示,同行业之间的合并可以成功地降低离职率。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通常企业裁员会对留任员工造成很多影响,如何在裁员后尽快恢复员工士气并使留任者忠实依附于组织,对减少自动离职极为重要。John的研究发现,在裁员过程中管理者的可信度、分配上和程序上的公正以及在这三个维度上对雇员的适当授权,都可以推动留任者对组织的依附,而这种对组织的高度依附促成接下来几年中很少的离职。

(2)组织特性。

企业的组织特性、组织文化和管理运行机制同样会对员工离职行为产生影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外资、合资企业不断涌现,由于其在薪酬福利等方面相对我国传统国有企业颇显丰厚,并有先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吸引了大批国企人员纷纷离职而进入这些外资合资企业工作,这是较为典型的组织特性对员工离职带来的影响。

不同的组织文化也会对离职发生作用。当一个新员工进入组织之后,他的个人价值取向和预期与组织的文化及管理运行机制间要经历一个磨合匹配的过程。Vandenberghe通过对433位护士价值取向的测查和一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证实个人价值取向与组织文化的一致性可以预测护士的留任情况。一致性越高,留任的可能性越大。Hatton等(1993)也在对64位服务于残障人士的雇员调查中发现,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很好地契合可以成功地减少员工离开组织的可能性。

(3)组织公正。

雇佣关系与企业管理程序中的公平性问题与离职相关。员工感到雇佣关系不公平时,会表现出愤恨情绪和低组织承诺,从而影响离职行为。Hendrix通过对美国南部两家工厂的310名雇员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企业无论在程序上还是分配上的公正,都会直接和间接地与员工离职相关。这种相关是通过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变量(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而形成的。

(4)工作态度。

有关员工工作态度与离职关系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对员工离职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各自具有显著而独特的特点,两者都能预示员工的离职倾向。

Woturba等(1991)对491名直销人员的一年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对于期望实现的满意度显著而直接地与离职呈负相关。员工在工作后所得到的实际状况(工作环境、薪酬福利等方面)与工作前的期望越符合,对于期望实现的满意度越高,离职倾向越低。

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中哪一个因素对员工离职的作用更强,陈晓萍等(1998)发现组织承诺比员工满意度更能影响离职。他们通过对中国大陆11家企业的228名中层管理者及他们的直属主管的问卷调查和3个月后的跟踪调查,发现员工另谋高就的可能性和员工的组织承诺是影响离职的关键因素,而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

(5)工作性质。

工作本身的特性会造成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工作紧张度的不同,Woturba等(1991)通过对直销人员的离职研究,发现直销工作本身的特点如经济收入的不稳定性,对直销人员离职有显著影响;Patrick等(2000)通过对2000名高新技术产业员工的离职分析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能对从事这种工作的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产生积极的直接的影响。

(6)职业工种。

职业不同,工作种类不同,其相应的工作环境、报酬等很多方面自然会有差别。这就造成不同行业工种员工的离职率、离职原因不尽相同。许多学者做了不同行业类型的员工离职问题的调查研究。Schaufeli等(2000)关注劳改机构工作人员的离职原因,发现在这个行业,雇员感到工作压力极大,常有精疲力尽状况,由此导致员工的旷工及离职率较高。

(7)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对离职的影响十分突出,已引起很多学者关注并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Jones等(1996)用109位美国消费品企业的销售人员做样本,研究他们对管理者的行为认知。结果发现员工对领导者的满意与否直接影响其对整个工作的满意度,也影响了员工的离职倾向和实际离职行为。Johnston等(1993)用纵向准实验设计方法对157名销售人员的离职研究发现,得到晋升的员工的晋升满意度以及对管理者的满意度,和未被晋升的离职员工相比有显著不同,研究者认为对管理者的满意度影响了员工的离职。

Wong Chi Sum等(1998)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105名员工进行结构问卷调查,研究员工工作中人际关系与组织承诺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员工对管理者的承诺与组织承诺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并能引发对管理者的满意度,而员工对于下级的承诺则提升了员工对于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对工作中这种上级、同级、下级间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会令员工感到从同事那里得到了支持和认可,从而提高了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使离职可能性下降。

(8)培训。

企业能否提供有利于员工发展的培训学习,也会对员工离职行为有影响。员工在企业组织中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这既利于企业也利于员工个人发展。而企业所能提供的对员工的培训和学习就显得很重要。当员工体会到自己在组织中会有良好发展时,很少会离开组织(Hatton等,1993)。

3.个体因素

(1)年龄和任期。

已有研究证实年龄和任期与离职呈负相关。Somors等(1996)在用244名美国注册护士作为样本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同一企业中年龄越大、任期越长的员工,其离职率越低。同时,Chan Eeyuee等(2000)在新加坡进行的离职问题研究中发现,留任者与离职者在经验经历方面存在不同,特别是资历和实践经验有所差异。在一个组织中获得的经验越丰富,资历越深,会使得员工倾向于留在组织中而很少离职(Stallworth,1998)。

企业或组织中的新员工的离职率往往比较高(Elizabeth等,1997)这一现象,也说明了年龄和任期与离职的关系。Cohen(1993)对组织承诺与离职之间的关系如何随时间而改变进行了研究,发现新老员工与组织承诺和离职间有微妙的关系:年轻人组织承诺高,但离职率也高;而老员工组织承诺低,但离职率也低。这就需要经常收集新老员工的离职数据,以减少发生离职预测错误。

(2)性别与种族。

Stallworth(1998)在其有关公共会计师离职问题研究中发现,男性和女性会计师在组织承诺方面存在着显著不同,男性会计师组织承诺高于女性会计师,女性会计师的离职率明显高于男性。但该研究同时也指出,性别并不能起到预测离职的特殊作用。

(3)婚姻。

在Proctor等(1976)对年轻的管理者离职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员工配偶的意见和支持,对员工的离职行为有一定影响。那些得到配偶支持的员工,其离职倾向显著较低。

(4)其他个人因素。

员工的个人教育背景、早期生活影响、榜样作用等都会对员工的离职产生影响;员工个人需要的特殊性也会与离职倾向有关。某些员工为了出国留学或自费进修,会采取自动离职的方式,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提高自己。随着社会文明与职业文化的进步,随着职业社会对胜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个人对成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相应的离职现象会越来越普遍。

总之,员工离职是企业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它可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但影响员工离职的原因比较复杂,有时只是某一个关键因素就足以导致员工离职,而更多情形下则是多个因素的复合作用引致员工离职的最终结果。企业和组织只有主动关心员工的所需所想,了解掌握员工的离职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改进和提高管理策略和组织战略,努力将员工离职率降低,才是对企业和员工双方都有利的。为了更便于组织了解员工离职原因,这里将上述研究综合为一个三层次模型,即员工离职倾向和行为受个人层次、组织层次、社会层次三个水平因素的影响。组织应从这三层次模型入手,对员工离职的原因有系统地了解和把握,从而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离职率。

4.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

当员工离职率偏高,公司应该尽快找出问题的症结:是招聘流程出了问题,以致没有找对员工?还是主管的管理风格造成员工不满?在“健康问题、家庭因素”等常见的离职原因背后,探索真正的原因。

农历新年后,正是员工流动的高峰。当一名员工递出辞呈后,公司需要付出的代价究竟有多大?

除了重新招募、训练员工熟悉公司作业等成本,如果再计算无形的损失(例如,员工来来去去,破坏了公司的士气及形象),一名员工离职,公司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远比公司想像的大得多。

要减少这种流失人才和钱财的事情发生,公司应该定有降低员工离职率的策略。美国三位专门研究人力资源议题的教授,日前在《经营者学会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指出,公司在制定相关策略时,可以依循以下四大步骤:

(1)了解离职原因。

①收集四种资料。

了解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当公司的员工离职率偏高时,公司首先要做的是,系统性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公司留不住员工的主因为何。公司可以收集资料的方式,包括员工离职访谈、对离职或现有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等。公司一般需要收集的资料有四种:一是离职的是哪一种员工,以及他们离职的原因;二是公司与员工去留相关的政策;三是业界员工的平均离职情况;四是留在公司的员工,他们待在公司的原因。

②重视了解现有员工。

许多公司将收集资料的重心放在离职员工上,希望能够改进缺点。事实上,了解员工选择待在公司的原因,能够发挥公司现有优点,对公司一样有帮助。因此,不要忽略了向现有员工收集资料。

③离职访谈效果甚微。

调查显示,88%的公司依赖员工离职访谈,以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但是不少研究却指出,员工离职访谈的效果不佳,因为即使公司有诚意想要用心了解,离职员工通常会避免说出离职的真正原因。员工已经要离开公司,谈论对公司的不满之处,对他们而言是弊多于利。许多人会随便找个理由(例如,家庭或健康的因素),只求离职过程容易一些,因此,员工离职访谈收集的资料常常不够正确。

要避免这种情况,公司可以委托企管顾问公司,在员工离职一段时间后,再对他们进行追踪调查。这种方式收集的资料之所以比较正确,是因为离职员工比较可能把离职原因诚实告诉中立的第三者。

④补充外部同业资料。

除了内部的资料,公司也应该从外界收集额外的补充资料。例如,员工离职原因的相关研究、产业留住员工的实际做法等,比较公司与其他公司的情形,以更清楚地掌握公司的状况,帮助公司找准中问题核心。

(2)解读资料,界定问题。

有了足够且正确的资料后,公司需要整理解读这些资料,界定公司目前面临的问题。例如,公司发现,某个部门的员工离职率特别高,可能原因是,该部门的主管给予员工的自主性及弹性不足,造成员工对工作不满。又例如,公司的招聘程序不佳,无法有效筛选不适合公司,或喜欢更换工作的求职者,以致员工待在公司的时间无法长久。

①员工离职率并非越低越好。

许多公司误以为,员工的离职率越低越好。事实上,只有当工作表现好的员工留下来时,对公司而言才是好的。绩效不好的员工离职,对公司而言反而是正面的。公司在分析员工离职问题时,应该将员工依工作表现分类,重要的不是数字,而是对公司造成的影响。

②部分离职无法回避。

公司也必须了解,有些员工离职是无法避免的,并非公司的问题。例如,员工因为个人因素,无法再继续工作。有些员工离职甚至对公司是好的,例如公司可以带进新鲜血液。公司必须看出数字代表的真正意义,决定公司能够接受的员工离职率。

(3)针对问题找出办法。

找出问题后,公司接着要针对各个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

《训练与发展》(T+D)杂志日前便报道了一个具体的例子。瑞典的Skandia金融集团,是全球第十大保险公司,公司对于员工的训练发展非常重视,包括公司内设有企业大学、补助员工再进修的学费等。这些做法应该会成为公司留住人才的一大优势,但是意外地,却成了员工离职的帮凶。许多离职员工表示,为了达到公司要求他们不断自我充实的目标,他们必须牺牲私人生活,持续边工作边进修,压力让他们大感吃不消,长久下来只好选择离开。

公司的美意获得了相反的效果,后来,公司针对平衡员工的工作、进修和私生活,设定一项新的员工福利。公司为各员工设立一个储蓄账户,员工可以拨取部分薪资存入账户中,当员工存钱进账户时,公司也会存进相同的金额。

如果员工感到压力过大,或者有其他需要时,他们可以请假一段时间,但是仍然支领全薪。在员工请假的这段时间,公司会从他的储蓄账户中提钱,外包或聘请临时员工暂代该员工的职务。如此一来,减少了员工的离职问题。

研究显示,男性及女性员工的离职率相差不多,但是离职的原因却大不相同。例如,女性员工比男性员工更常因为家庭因素、升迁机会不佳、办公室性骚扰等因素离职。此外,研究显示,工作表现不好的员工最可能离职。工作表现平平的员工则最不可能离职,表现不好的员工之所以想要更换工作,主因之一是他们的工作绩效评估不佳,获得的加薪幅度较同事小,而且升迁发展机会也较少。

(4)制定公司策略。

最后,公司需要制定相关的策略。首先要决定策略目标,例如五年内,公司行销部门的整体离职率减少4%。策略目标可以是针对全公司或者某个部门。所谓的成功策略,是为公司留下公司想留下的员工。

其次要决定实际做法。员工决定去或留,通常有一个以上的原因,而影响员工离职或留职的主因,不一定是同一个原因。例如,一名员工因为其他公司的高薪挖角,因此考虑离职,但是后来该员工决定留职,不是因为公司提高了他的薪资,而是因为他很喜欢公司的同事。

研究显示,如果现有工作与其他工作机会的条件相差不多,一般人会倾向于留在原公司,选择呆在熟悉的环境,而不是经历改变。因此,公司想要留住员工,比其他公司想要挖走员工,有着较大的优势。公司要做的是,为工作增值,让员工在衡量去留的众多原因中,整体的吸力能够大于推力,这样一来,公司才能成功地留住员工。

案例41

沃尔玛的平时功夫

在沃尔玛,不是等到员工提出离职了才开始行动。沃尔玛将保留人才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才策略,贯彻于日常的工作当中。沃尔玛的做法是希望让部门担起责任,控制流失率。每个月都跟部门负责人分析流失率,各部门流失率都是在一张表里,一看就知道自己比较整家公司和比较其他部门的流失率,是怎么样的。沃尔玛每个季度还有个流失率的总和,对流失率最高的三个部门会做一个分析给他们,这个分析里包括员工流失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