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32158100000017

第17章 神仙避暑一胜地,寰球何处两清凉——莫干山中,毛泽东论关公、赞绿化

莫干山位于德清县的西北面,与庐山、鸡公山、北戴河齐名,为我国著名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素有“清凉世界”的美称。这里山势巍峨,怪石峥嵘,云雾缭绕,清泉淙淙,在万绿丛中点缀着多姿多彩、星罗棋布的亭台别墅及名胜古迹。

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限干将和他的妻子莫邪三个月内铸成两把宝剑。干将和莫邪来到此山,开炉熔铁炼剑。可是烧炼很久,炉中的铁总不熔化。眼看着限期将到,莫邪十分着急地问丈夫:“铁汁不下,有何妙计?”干将说:“先师欧冶子铸剑不销,是把女人嫁给炉神而炼成的。”莫邪听后,沉思了一会,马上剪下自己的头发和指甲投入炉中,顿时,炉中火光迸发,铁块熔化了,他们很快就铸成了两把利剑。夫妻俩把剑分为雌雄两把,雌剑叫莫邪,雄剑叫干将。后人为纪念这对夫妻铸剑的艰辛,故而把此山取名为莫干山。

毛泽东一生酷爱体育活动,把身体看成“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因此积极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喜欢创造条件坚持锻炼身体,其中野游爬山是他非常喜爱的项目之一。为了消除繁忙工作后的疲劳,他在杭州期间,爬遍了环西湖周围的群山。

每次爬山,毛泽东都爱穿黑面布鞋,手持一根竹棍,一路上和大家说说笑笑,边走边谈,气氛十分活跃融洽,常常不知不觉已来到山顶。极目远眺,满目青翠,杭州城轮廓隐约可见,阵阵清风袭来,令人心旷神怡。每当这时,毛泽东常常一边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一边笑谈爬山的好处,他对大家说:“爬山是全身锻炼,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观赏风景,还可以使人心胸宽广,视野开阔。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可谓一举多得。”

1953年3月,毛泽东在杭州期间,在王芳、伍一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杭州城六十多公里郊外的莫干山。

莫干山是绿色的海洋,登上山巅,放眼四望,满目绿色。山绿、树绿、竹绿、草绿,就连阳光也显得绿莹莹的。雨后,青山如洗,竹林树木更是苍翠欲滴,沁人心脾。

在峰回路转的十八盘山道上,从车窗向外眺望,首先扑入眼帘的是远处两座山峰夹峙而成的一个山谷。山谷呈喇叭形,习习清风从山谷里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毛泽东一路上论古道今,谈笑风生。

汽车盘亘于山中,径直来到“皇后饭店”。

“皇后饭店”建于1934年,它是浙江的民族资本家、浙江兴业银行常务董事蒋抑厄建造的。此后不久,蒋氏就将房屋所有权赠予银行。1948年,此别墅被杭州西泠饭店老板租用。他为了招徕游客,绞尽脑汁,最后从市场上风行的“美丽牌”香烟上想出了主意。这种香烟的盒上,印着穿中国旗袍、头烫欧美发型、扭腰露大腿、玉指夹香烟的美女。于是,西泠老板决定以古代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四大美女为模型,别出心裁地搞了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花羞月之貌的丽人之王,即“皇后”,作为招牌,并定名为“皇后饭店”。解放后,政府接管了“皇后饭店”,使“皇后”获得了新生。

时值中午,毛泽东在这里用了午餐,休息了两个小时,然后开始爬山。

毛泽东在攀登中不断和周围的人交谈。他说的“观水更观山”引起了卫士陈长江的疑惑,陈长江问:“人家到杭州看西湖,你却说观水更观山?”

毛泽东笑着说:“你很会提问题,这里有学问嘛。唐宋词人辛弃疾写过‘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只看湖水就有片面性了。”爬到山顶,毛泽东又用竹棍指着湖面和山峰说:“这水这山都很美。”并向陪同人员介绍了杭州的历史,讲了南宋建都临安的故事,使陪同人员长了不少历史知识。

毛泽东问卫士张仙鹏:“你说洪洞县里有没有好人?”

张仙鹏机灵地说:“唱戏的说洪洞县里没有好人。”

毛泽东笑着说:“此话差矣。其实洪洞县里绝大多数人还是好人,以偏概全,那是唯心主义。”

接着毛泽东又问王芳看过《三国演义》、《三国志》没有,“你认为关公这个人怎么样?”

王芳坦率地说:“关公是个义重如山的很了不起的人物。他武艺高强,威震天下,但是,他又有唯我独尊,骄傲自满,不识大局的致命弱点……”

毛泽东赞同这些观点,并就关公这个话题讲了一个故事:关公自小很讲义气,可谓侠肝义胆。一次,他为朋友打抱不平,在家乡杀了人。他知道是要吃官司的,便立即逃了出来。他打算出潼关,以甩掉官员的追捕。他日夜兼程来到潼关时,还不到五更天,关门紧闭。他好不容易熬到开关的时候,却又犯了愁。那时,官府有一项规定,凡过关的人都要进行登记。这可怎么办?千万不能报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要露出马脚那可不得了啊。眼看就轮到他了,他还没想出好办法。他心急如焚地望着这高大森严的关门,忽然来了灵感:“在关门前,我何不就说自己姓关呢……”这就是指关为姓的由来。毛泽东讲的这个故事,王芳费了好大劲才在《中国古代历史小说考》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莫干山的飞瀑流泉,与它的清凉幽静同享盛名。去剑池的路,上上下下,高高低低,很不平整。工作人员为毛泽东找了一根竹棍。刚开始时毛泽东不要,后来工作人员告诉他山上有长虫(蛇),毛泽东也就要了。毛泽东边走边给身边同志讲故事。身边同志说,这里的路怎么这样崎岖不平。毛泽东就讲,革命的道路也是坎坷的,曲折的。

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莫干山格外青翠碧绿。

毛泽东一路对莫干山的绿化赞不绝口,并对开发利用莫干山风景区作了指示。他在不久后召开的全国绿化工作会议上,引莫干山为例,讲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他说:“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曲折的,比如走路,总是这么弯弯曲曲的。莫干山你们去过没有呀?上下都是十八盘,社会上的运动总是采取螺旋形前进的。绿化要讲‘覆盖’,要达到莫干山的标准,才能算绿化。”

1955年,毛泽东再次登上莫干山。这次登莫干山,毛泽东爬得更远,不尽兴决不肯回头。他先到观瀑亭观瀑,再顺芦花荡山路向西攀登,到达莫干山的最高峰——塔山,此峰因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建造的塔而得名。在塔山顶上极目四望,东眺浩渺的太湖,南观蜿蜒的钱塘江。运河如带,天目如屏。

这一天,毛泽东兴致极高。返回的路上,车过良渚,进入杭州地界吴家塘,毛泽东随口诵出了一首《看山》诗: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