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位于秦皇岛市区西南隅,是一片海滨。地傍渤海,山明水秀,绿树红瓦,海鸥翔集,为中外闻名的海滨避暑胜地。
北戴河本名叫北家河,明代为海运积储之地,海滨命名,远载辽史。而真正的开发则始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当时,修筑铁路的英国总工程师史德华为勘测路线来到金山嘴一带,发现了这处金沙如棉的柔软海滩,更喜这里海水清澈,浪潮平缓,是天然的海水浴场。在这里兴建了第一所欧式风格的别墅,引起了人们的注目。消息传到京城,清政府派员前来考察,觉得这里不仅适合游泳,也是避暑胜地,于是正式宣布北戴河为避暑景区。此后,朝廷官员、富商大贾、中外名流,甚至还有外国传教士等,纷纷在此购地筑屋,北戴河名声大振,与美国夏威夷齐名,被称为“东亚避暑地之冠”。
“你们不要怕冒险”
1954年,北京的夏天闷热如蒸。当时中央机关办公条件并不算好,就连毛泽东的住处也没有空调设备。尽管中南海碧波生凉,绿荫遍地,可是难耐的酷热还是让人汗流浃背。中央政治局决定搬到北戴河办公。于是,毛泽东带上两大箱子书和他那用惯了的旧行李,来到了北戴河。
毛泽东来到北戴河后,仍然日理万机,除去召开各种会议之外,还要审阅各地发展农业合作社的报告,批阅堆积如山的文件,为《人民日报》修改社论等,每天工作到晨光破晓,偶有空闲,读读史书,算是毛氏特色的一种休息。
有趣的是,在海滨浴场读史的毛泽东,也注意到历史人物的游泳。比如,《旧五代史》卷十七《雷满传》载:雷满这位少数民族将领,争胜好强,彪悍骁勇,文身断发,嗜好游泳。他在自己家里掘一深潭,美其名曰“水府”。来了客人,雷满就在潭边盛情招待,一次对客人说,有蛟龙水怪藏于水府,他要下去捉拿,说罢将筵席上的珍贵餐具掷入水中,接着脱去衣服,纵身入潭,恣情戏水,并一一捞出所掷餐具,然后整衣就座,意气自若。毛泽东对此大为赞赏,提笔批道:“此人习水,是好事。”此外,毛泽东读《新五代史》卷四十七《华温琪传》时,也注意到此人顺水漂流几十里地没有淹死。毛泽东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在一旁批注:“此人必略知水性。”
毛泽东喜欢读书,但他不是只在书本里神游的人,现在来到海边,他要到大海里畅游。
这天下午,天气闷热,毛泽东看了一会儿文件,感到有些困倦,伸了个懒腰,对卫士们说:“走,观潮落去!”
卫士们一听要去看海,都很高兴,簇拥着毛泽东向海边走去。
毛泽东上身穿白绸衬衫,下身穿灰色裤子,脚上是棕色皮鞋,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向海边走来。
不料,走到海边时突然狂风大作,刚才还安静温驯的大海,瞬间就咆哮肆虐起来,波浪汹涌,惊涛拍岸,原先清澈澄明的碧波,渐渐变成泛黄的汪洋。毛泽东见到呼啸翻腾的大海,顿时激动起来,萌生出了强烈的征服欲望。卫士们说:“主席,风大了,我们回去吧。”毛泽东说:“不,不能回,我们下海去。”他的眼里闪出兴奋的光彩。毛泽东从韶山走出以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游泳的机会不多,更不要说戏水于大海。他静静地注视了一下海面,默默地脱去了衬衫、长裤,只穿一条短裤,很认真地做了两个扩胸动作,看了看紧随他的卫士:“你们害怕吗?”
“报告主席,不怕!”战士们看也不看大海,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么!”毛泽东说,“你们可以跟我走,也可以不跟我走,可以在岸上看,也可以回去。”
“我们跟主席走,都不回去!”卫士们昂首挺胸回答。
毛泽东习惯地吮了吮下唇,转身扑向大海,一起一伏地向大海深处游去。副卫士长孙勇、一中队长韩庆余等十几名警卫战士,围在毛泽东的左右,聚精会神地游着。他们时而被波浪掩盖,时而又飞快地冲出浪尖,波涛一会儿把他们冲散,一会儿又聚拢在一起。虽然是在海中,他们却感到在冒热汗,唯恐出现闪失。想不到61岁的毛泽东游兴大发,不断变换着泳姿,一直游在前头。
游了一会儿,毛泽东大概累了,放慢了游速,他用较为轻松的仰泳姿势,对围在周围的战士们说:“你们放心,要沉住气,不要慌张,大海正在考验你们的胆量呢!”
战士们的胆量是可以的,在这种条件下游泳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大家都在担心毛泽东的安全,这毕竟是在大海里游泳,常言道“水火无情”,海水中隐藏的凶险是不认人的。
这时,海上的风更大了,一排排的浊浪像一座座山峰向毛泽东涌来,战士们全都紧张起来,更加紧紧地围住他。毛泽东一边在浪尖波谷与大海搏斗,一边鼓励战士们说:“不要怕,大不了呛两口水,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知不觉快过了两个小时,毛泽东同战士们往回游去,他仍然那样兴致勃勃,毫不疲倦,尽情地发挥着高超的泳技。在毛泽东的游泳经历中,还从来未经过这样的风浪,他真切地体会到在大海中畅游的快乐,又一次体现了他主张的体育锻炼要猛烈、无畏、敢为、耐久的主旨。
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是中央机关的保健医生,她见毛泽东向岸边游来,高兴地迎上前去问候,并劝阻说:“主席,风浪太大,今后不要再这样冒险了。”
毛泽东微微一笑:“你们不要怕冒险,凡事不冒险,就不能成功,许多成功就是通过冒险取得的。”他停了停又说,“这取决于人有没有勇气,敢不敢挑战,我是说要有决心和信心,当然不是去盲目地冒险。”
在大海中游泳,使毛泽东体会到与风浪搏击的乐趣。只要有空,他就带卫士和警卫战士到海里去,他的“游兴”与日俱增,有时到了夕阳西下还舍不得上岸,岸上的和海里的人都为毛泽东的安全提心吊胆。
北戴河作为海滨浴场,宜于游泳,大抵东北的水深而洁净,西山的水浅而平稳。毛泽东游到夕阳西下自有他的道理。实际上,海浴以午后残照西下时为佳,此时海不扬波,余霞散绮,渔帆回归,夕阳自浴,景色最为绚丽。此时放眼大海,但见浪花处处,有如风卷残雪,时隐时现,又似芙蓉置海,令人目不暇接。浴后登岸,来到礁石旁边,则可以看到海水喷激,碧浪喧腾,极像四面围攻厮杀的战场,浪声如鼙鼓齐鸣,波涛似前赴后继,场面博大,极为壮观。对于一生征战的毛泽东来说,这是另一番乐趣。
去看红日浴海
1954年夏天,住在北戴河的毛泽东,听说北戴河有“红日浴海”的奇景,很想观赏一下。而看这一景致,最佳当在“鸽子窝”一地。这里是临海的悬崖,上有一块巨石,形似雄鹰屹立,又名“鹰角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实际上是海鸥,当地百姓呼为鸽子),朝暮相聚或筑窝于石缝之中,故有“鸽子窝”之称。1937年石崖顶端修筑了一座凉亭,取名“鹰角亭”,这里就是观沧海、看日出的最好地方。据有关史料记载,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唐太宗等都在这里观赏过大海。自从北戴河被辟为避暑胜地之后,每逢炎夏凌晨,这里都有游客观景,盛时可达千名之多。毛泽东的住处离这里不远,他也像普通人一样,想看“红日浴海”这难得一见的奇景。
这天早晨4点多,毛泽东和几名警卫人员悄悄向“鸽子窝”走去。
毛泽东乐于爬山,并且视之为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在上山的路上,他走得很快,卫士们怕他劳累,劝他走慢一点,毛泽东把手一摆:“我这辈子爬了不少山,累不坏。井冈山那么大,还不是靠两条腿走过来的!”
毛泽东这次上山是突然决定的,只有周围的几个人知道。因为要避开同样上山观日出的人群,他们选择了部队哨所同志常走的小道。快爬到山顶时,突然有人大声喝问:“口令!”接着就端起枪来。
这声“口令”把毛泽东一行给问蒙了。他们谁也不知道今天是什么“口令”,毛泽东只好停了下来,几位警卫战士冲到前面,有意把他遮住。
原来,“拦驾”的是当地驻军的两名海防哨兵,这条小道很少有闲人经过,他们不知道是毛泽东爬山,其中一人耐不住了,又一声大喝:“干什么的?口令!”
“我们是公安局的,请你把枪收回去!”警卫战士张木奇大声说,“有几位首长要看日出,经过这里,赶快把枪收回去!”
哨兵仍不相信,直到验看了他们的证件,才赶忙说:“对不起!”把枪收了回去。
卫士们簇拥着毛泽东绕过岗哨到了山上,刚才那点小小的意外没有干扰他看日出的兴致。毛泽东开心地举起高倍望远镜,专注地望着东方渐渐发红的天际,一抹云霓越来越红,也越来越亮,太阳像个被罩上光环的巨大红珊瑚球,漂浮在雾蒙蒙的海面上,整个大海都被染成熔岩般的亮色,这种“红日浴场”的景色果然分外艳丽和雄伟!
毛泽东用望远镜一动不动地看着,直到太阳身上滴下最后一滴水,他才慢慢转过身来,神情庄重地凝视着大海,口中喃喃地吟起了曹操《观沧海》的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卫士们看到,毛泽东的两眼闪动着激动的光彩,他是多么喜欢和热爱面前这种辽阔灿烂、美好无比的世界啊!
游泳历险
1954年9月中旬,北戴河的天气渐渐凉爽下来,在一般人看来,这时毛泽东游泳的次数应该慢慢少了,然而他的游兴依然丝毫不减,只要他想下海,还是抬腿就走。
这几天天气一直不好,连续刮起了大风,又下了几场大雨,秦皇岛一带海面骤然活跃起来,波翻浪卷,涛声隆隆,一声高过一声。这天上午,毛泽东临窗凝望着怒涛翻滚的大海,许久没有说话,突然,他把半截烟蒂往烟缸中一按,决定立即去海里游泳。为了不致引起卫士和工作人员的一致反对,这次他没有说话,只是向身边的游泳高手孙勇使了个眼色,又向海边指指,示意他一起到海里游泳。
“什么,这个时候要去大海?”毛泽东的举动惊动了几个工作人员,大家都围了上来,众口一词地反对他去游泳。
“怕什么?大风大浪正好锻炼意志,你们不要拦我!”毛泽东理直气壮地要求大家退下。
“主席,今天不能游泳,天气预报说有雷阵雨,风浪很大,游泳会有危险,我们要为你的安全负责!”卫士们坚决阻拦,甚至“威胁”说要把周恩来和朱德请来“拦驾”。
工作人员和卫士们结成“统一战线”,坚决反对这个时候外出游泳。
毛泽东面露愠色,默默地点起一支香烟,开始与他们“赌气”。
毛泽东的倔强、任性、不服软、不怕硬甚至容易冲动训人的脾气,卫士们多次领教,十有八九要主动“让步”、“认错”,但当毛泽东确实面对危险、安全难有保障的时候,如果不是在战场上,卫士们则极力劝说、阻止。今天,毛泽东见大家铁板一块地坚决反对,“对峙”、“赌气”都没有用,便也不再坚持了。可是,从不认输的毛泽东心里不服,自言自语地说:“哪能一点风险没有呢?坐在家里,飞机还可能扔炸弹呢,房子还可能要塌下来呢!”
工作人员和卫士们都忍住笑,极少看到毛泽东这种无可奈何的样子。不过,大家谁也不去接话,否则,引起他雷霆震怒,局面会变得不可收拾。
大家都紧张地望着窗外的天空,云层越积越厚,风也越刮越大,突然一声霹雳,像把天炸裂一个口子,大雨瓢泼般地下了起来。大海已被厚厚的雨帘遮住,什么也看不清了,只听到狂风怒吼,涛声如雷,大海变成被煮沸的大锅,发出令人恐怖的声音。卫士们都在房内规规矩矩地坐着,心里暗暗庆幸,多亏这次态度果断,否则,真容易发生危险。
临近中午的时候,风力变小,雨也停了,天空也明亮多了,刚才还在狂躁的大海,很快安静下来。吃罢午饭,毛泽东的脸色由阴转晴,他一放下碗筷就吩咐卫士:做好游泳准备!
但是,卫士们的态度仍然没有改变:“主席,今天还是不能去。”
毛泽东马上不高兴了:“下雨你们不让我去,现在雨已经停了,为什么还不能去?”
“主席,雨后的海水太凉,水温还不到二十度,游起水来太冷了。”
“我不怕冷!你们要是怕冷,你们可以不游嘛。”
“那也不行,浪太大,岸边的浪有一米多高,里面的浪就更大了。”
“这样才好啊,正好乘风破浪嘛!”
“主席呀,那是顶风,几个年轻人试了几次,都被海浪打回来了,根本冲不过去!”
“一个人冲不过去,这么多人还冲不过去?真是岂有此理!”毛泽东一边说着一边向外走去。
“不行啊,主席!”卫士长李银桥抢上一步扯住了毛泽东,“今天不能去,浪头确实太大了,把贝壳全冲到了岸边,又尖又硬,要扎伤脚的。”
毛泽东把他甩开,气冲冲地说:“我从小就打赤脚,怕扎伤脚就不上山砍柴了?就你娇气!”
李银桥着急地说:“主席,我还没说完呢。贝壳冲上来一堆一堆的,容易绊跤,您年纪大了,摔一跤了不得,我们担不起责任,李维汉同志就摔断了腿。今天天气这么恶劣,说什么也不能让您去。”
“哦!”毛泽东怔了一下,不高兴地说,“他摔跤了我也一定要摔跤呀?你既然这么说,我今天就非去不可!”
李银桥知道劝不住了,他深知毛泽东的脾气,只要他想做的事就一定去做,天王老子也拦不住,而且你越拦他,他的劲头越大,你越说危险,他越要亲自试一试。
毛泽东甩开李银桥,龙骧虎步,势不可挡。卫士们见状全都慌了,看来这次毛泽东又较上劲了,非要去游泳不可,他们互相招呼了一声,跑步来到海边,匆匆脱掉衣服,做好陪泳的准备。
毛泽东没有想到,就在李银桥劝阻他的时候,一名卫士跑到周恩来那里,请他帮助“挡驾”。周恩来听后撂下手里的文件就急忙往海边赶来。周恩来不会游泳,更加觉得这时下水危险,他想无论如何也要把毛泽东劝住。凑巧,正在下棋的朱德也听说了这事,把棋盘一推,急忙过来劝阻。他和周恩来看见了正奔向海边的毛泽东,便大声喊道:“主席呀,不要下了——不要下了!”
然而,为时已晚。毛泽东已经到了海边,他很利落地做好了入水准备,向着一排排大浪冲了过去。
孙勇还是跑在了前面,其他卫士还有其他警卫战士簇拥在毛泽东的身边,他们手挽着手,肩傍着肩,紧紧护卫着毛泽东,向洪波百丈、银山万叠的大海奋勇冲了过去。
毛泽东和卫士们开始赶浪,他们要在大浪尚未涌来之前冲进大海,这样有利于保持体力,又不至于把一字形的队伍冲散。可是,他们还是晚了一步。毛泽东和卫士们刚刚踩上湿沙,铺天盖地的大浪毫不留情地打来。眨眼间漫过了他们的腰际,可是还没容他们站稳,海浪又遽然退去,像是有意挑逗着毛泽东的游兴。
毛泽东同这些水上卫士们迅速冲入大海,又一列海浪以地动山摇般的气势压来,李银桥赶忙从身后扶住毛泽东,然而尚未用力,就被迅速冲来的海浪抛出好几米远,两个人被海浪冲了个措手不及,全部歪倒在沙滩上。
卫士们迅速爬起来去扶毛泽东。毛泽东已经站立起来,举目望望大海,居然开心地笑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已经激起他挑战的豪情,在他看来风平浪静索然无味,只有这种排山倒海的浪潮,才配做他的对手。
大海自有大海的性格,它不照顾任何人的意愿,它无视任何权威,潮涨潮落这是它的规律,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它,更不可能改变它。大海当然不会知道,今天站在它面前的是一位中华民族的巨人,他不仅具有敢于向一切挑战的性格,而且有着永不服输的斗争精神。毛泽东稍稍停顿了一下,率领卫士们不断地向着海浪发起一次次的冲锋,然而却又一次次被阻止在海滩上。看到这种状况,有的卫士泄气了。年轻力壮的卫士们已经倍感吃力,何况毛泽东已是年逾六旬的老人?
“主席,今天实在不行,是不是改日再来?”不知是谁冒昧地提出了这一请求,还有的人甚至表现出了不合时宜的懈怠。毛泽东脸色阴沉,皱着眉头叫道:“起不来了?这点水比刘戡的七个旅还凶吗?”说着说着他发怒了,“你们是不是觉得跟我走太危险了?你们要是害怕,可以回去,我另外组织人!”说罢,又义无反顾地冲向海浪。
毛泽东的这几句话使年轻的卫士们热血沸腾,他们又精神抖擞地集合在毛泽东的周围,迅速组成两道人墙,奋不顾身地向大海扑去。大浪又一层层涌来,卫士们紧紧挽着臂膀,如同新矗立在海岸的一排礁石,挡住了翻卷奔涌的海潮,他们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一连闯过了四排长浪。海水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凉,卫士们不再心存半点退却的念头,一个个如同到了冲锋陷阵的战场,他们在波峰浪谷中忽隐忽现,口鼻中灌进了又苦又涩的海水,耳朵中满是如鼓一般的涛声。过了一会儿,这些不在海边生长的卫士就觉得脑袋昏昏沉沉,哪里是天,哪里是海,似乎都分不清了。毛泽东却显得相当镇定安详,他明白这是涨潮,别看大海气势汹汹,过不了多久就要退缩,所以他鼓励卫士们说:“不要怕,海水就是被子,我们钻进棉花套里去了,保险得很呢!”
毛泽东在动荡的大海里尽情地畅游,他不知道岸上的周恩来和朱德已经急出汗来,他们不停地向浪涛中的毛泽东举目观望,不停地向他招手,然而毛泽东并没有察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正专心致志地对付大海,今天既已把它当作对手,就一定要把它打倒,把它制服!
把大海压在身下的毛泽东,没有屈服大海的苛待和威胁,他终于尽情地在这里畅游,今天他又胜利了!
毛泽东直到觉得实在累了,才决定往回游。快到岸边的时候,他才发现周恩来和朱德望眼欲穿地站在那里。
朱德赶忙走近毛泽东:“主席呀,你怎么偏偏拣了这段风险时间?”
毛泽东哈哈一笑:“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算不得什么,算不得什么!”上岸以后,他用浴巾拍打着身上的水珠儿,连声说:“痛快,痛快,今天游得真痛快!”
毛泽东这种开心的样子,真比当时听到沙家店大捷的消息还要高兴。谈到刚才在海中化险为夷的情景,毛泽东感慨地说:“征服急难险恶,你强他就弱,不能怕。一怕,喝上几口水,就胆怯了,就被海水制服了!大凡世界上凶恶的东西也是这样,你表现得怯懦,你就会遭到凌辱。世界上一切反动派看起来样子很可怕,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朱德赞许地点点头说:“主席善于联想,当年你骑在马背上,就一步三叹:‘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周恩来又补充说:“还有‘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毛泽东听了粲然一笑:“那是过去的事了,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大志!”周恩来想起刚才的情景,还是有些后怕,他一脸严肃地说:“今天总算可以了吧,我们叫都叫不回来。”
“哦,”毛泽东用抱歉的口气说,“我一个心思斗海浪,思想高度集中,哪里听得见你们在叫!”
这次在北戴河的游泳历险,同样也给毛泽东留下深刻印象。在后来一次党的干部会议上,他还兴致勃勃地谈了他在这次游泳中的体会:“我到过北戴河了,七级台风,在海里游泳很舒服,平素没有一点风浪倒是很吃力,那要一步一步爬。”曾经沧海的毛泽东不喜欢风平浪静,更不会“一步一步爬”,他渴望过不平静的生活,渴望社会的大变革,正是在北戴河,毛泽东的心潮像大海那样不能平静,他用描绘新中国建设蓝图的大笔,写下了雄浑壮丽的词篇《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