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连战士韩某,家庭条件好,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依赖性强。入伍后,工作怕苦怕累、吃苦性差。班长对其进行了耐心教育和说服,当时,他表态要坚决克服和改正。但没好几天,老毛病又犯了。同时,又碍于面子,怕人说闲话,于是他便编造病情,想方设法病休在新兵连。下到老连队后,随着工作任务和环境的变化,在连队不到一个月就表现出更不适应。相继“病”了三次。连队发现以后,又对其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效果仍不明显,最后发展到闹着要退伍。
解析
小韩的表现是多种不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人在遇到挫折后会产生焦虑的情绪,而人们为了回避、否认或消除那些引起焦虑或威胁的因素时往往会下意识地采取心理防御的方式。小韩从小依赖性很强,生活自理能力差,而在部队各种事情都要自己做,还要承担部队训练、值勤等艰苦的任务。因此他感到非常的不适应。他的内心既怕大家看不起他,想跟上大家的训练和工作,可工作训练太苦、太累、太难。这可如何是好,小韩的心理一定非常焦虑。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办法病倒。这样他内心就会平静一些了:“不是我怕苦怕累,而是我病了,没法工作和训练了。”战友和领导不会因为他病了不能训练而歧视他,他自己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息了。这种认为既然自己身体不好,有了病,那么不出操、不训练就理所当然了。这种叫合理化的心理防御。
一开始小韩也许只是找借口,以求得对自己不参加训练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招可能渐渐不管用了,对内心的安慰作用越来越小了。这时候他可能真的会“病”了,那就是对身体的微小变化也变得非常敏感,以期找到自己生病的证据。人如果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那么轻微的头痛脑热就会被放大,以至不能工作。这时候他会真的觉得自己病了,虚弱到真的不能参加训练了。这样他的内心又暂时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这种防御机制叫做躯体化,就是将内心的焦虑用躯体的不适来代替。
但领导和战友似乎并不认可他“生病”的理由,把这当成思想问题不断对他进行帮助和教育。小韩自己心理可能也觉得很委屈,因为他坚信自己真的有病,是领导和战友们太没有人情味,不相信他有病,还逼着他训练。因此才干脆选择了“逃避”的心理防御方式。他希望自己还是个孩子,不用吃那么多苦,不要承担一个战士应该承担的职责。离开这个感到焦虑和委屈的环境,一走了之,一了百了。
在整个过程中小韩可能还使用了一种叫“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那就是对自己身上出现的这样那样的毛病都不认可,尽管领导和战友们耐心地对他进行帮助教育,但他并不认为是自己太脆弱,怕吃苦,而是单位的领导和战友不理解他,歧视他。这样把问题归结于别人的过错可以大大减轻自己的焦虑和不安。而且如果承认了自己怕吃苦、能力差,这和他自己长期形成的自己能干、坚强的自我形象冲突太大,唯一可以接受的解释就是别人搞错了,误解他了。
小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心理防御行为都是消极的,虽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偶尔用之未尝不可,但如果长期过度使用人就会变得缺乏适应能力。小韩现在不能适应部队,就算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如果不改变这些消极的防御机制也必定无法适应社会。
部队心理医生、领导和战友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小韩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使其发现自己正在有意无意地使用那些心理防御机制的现实。使他认识到面对困难逃避并不能使其消失,现在绕道而行,困难会在后面的人生道路上成群结对等着他。从洗衣服、叠被子这些点滴小事上开始帮助他,逐步提高他的生活能力、训练能力、工作能力。通过个人能力的增强,来提高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心。如果小韩在部队上能够挺过来,自信心和能力必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将来再遇到艰难困苦也不会退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