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分爱七分管·养育女孩手册
32149700000065

第65章 帮助女孩走出抑郁的阴影

在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有专家提出,中国目前约有20%的孩子有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可见,抑郁症正严重威胁着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让孩子稚嫩的脸上失去笑容,让欢乐的家庭布满阴霾。

13岁女孩依依聪明伶俐,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她每次考试都是优秀,全家人都为有这样的孩子而骄傲。可是,当依依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时,患上了重感冒,为了不耽误考试,她坚持来应试。由于身体不适、精神不振,再加上心情紧张,依依英语只得了60分,其他科的考试成绩也不好。

对于一向成绩优秀的依依来说,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她从此变得沉默寡言、精神委靡,连吃饭也提不起精神,甚至害怕去学校见老师和同学。

依依实际上是患了意志行动障碍,也就是因为失去了面子,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受到严重创伤的忧郁症。这类症状的孩子大多在一帆风顺、赞扬声中长大,再加上父母的过度期望和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使其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禁不起一点打击。

一般来说,孩子的抑郁大多表现为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等。抑郁的小女孩很容易在认识上表现出负性的自我评价;在生理上表现出明显的不适感,食欲下降或是食欲猛增,失眠或是过度嗜睡等;在动机上表现在对各种事物缺乏兴趣,依赖性强。

如果女孩过分抑郁,则会导致抑郁症。那么如何帮助女孩将“抑郁”赶走呢?

方法一:引导女孩转移调节

所谓转移调节就是根据自己的要求,有意识地把已有情绪转移到另一方面上,使消极情绪得以缓解。简单来说,就是当女孩情绪低落的时候,父母寻找一些令孩子开心或是振奋的事情。

例如给她讲笑话,带她出去运动、旅游、踏青等,让愉快的活动占据女孩的时间,用积极的情绪来抵销消极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心中的积郁也会被转移和调节。这样一来,女孩就不会一个人闷在自己的世界里,或陷入情绪的“死胡同”而无法自拔了。

方法二:对女孩进行目标激励

有一位母亲向儿童心理医生讲述了女儿的情况:

我女儿今年10岁,上小学三年级,我发现近段时间以来,她不做作业,不去辅导班上课,也不想去学校。不仅如此,女儿的脾气也变大了,动不动就和家人大吵。有一次,我送她去上学,结果她竟然绕过我不愿进学校。老师家访时,她就说头痛。我带着她到医院检查身体发现没有任何器质性异常,医生认为我女儿得的是“心病”,确切地说,就是儿童抑郁症。

由此可知,当抑郁情绪缠绕女孩时,她就变得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愿做,没有目标和方向,完全处于一种迷茫状态。这时,父母应为女孩树立一个目标,最好是一个短期目标,使她有方向感,不会感到无事可做。当然,父母在引导女孩树立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女孩的实际情况而定,帮她树立在近期内能够完成的目标,否则效果也不大。

方法三:教女孩宣泄出自己的不良情绪

台湾作家罗兰在《罗兰小语》中写道:“情绪的波动对有些人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那是由于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发泄,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控制,不使它们泛滥而淹没了别人,也不任它们淤塞而使自己崩溃。”所以,教女孩学会适当地宣泄负面情绪会对她有帮助。

宣泄情绪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哭泣、高喊、倾诉、运动等。适度的宣泄可以让女孩将心中的不愉快释放出来。所以,当女孩心中抑郁、烦闷时,父母要教导女孩向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兄弟姐妹诉说,也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进行倾诉,当然也可以大哭一场,或者什么烦恼的事情都不想,出门运动,出出汗,使自己精神振奋。

当然,父母一定要告诉女孩,在宣泄自己情绪的同时,要注意时间和场合,不要伤害到别人。

专家给父母的管教课堂

面对抑郁的女孩,教育专家王金战建议父母这样做:

1.父母要保持乐观心态。

2.引导孩子走出狭小的生活空间和自己的精神小圈子。

3.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适当宣泄心中的郁闷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