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命力发生共鸣的能力,才是作为人生存的实际能力。只有培养出这种实际能力,才会使孩子在诸领域里都能发挥出卓越的力量。
——铃木镇一
才能教育是呼唤生命的教育
在铃木镇一众多的学生中,有一个患小儿麻痹的6岁女孩。她右半身活动不便,右眼斜视。拉第一首曲子时,每当拉到结尾,她右手都控制不住,弓子脱手飞出去。关于她的情况,铃木镇一介绍说:
指导这个孩子的老师为此感到头痛,便对我讲了这个情况。当时我只回答了他一句话:“老师和家长要坚持下去,直到孩子改过来为止。”
于是老师重新振作起来,坚定不移地继续每天训练她拉这首曲子,母亲也不辞辛苦地为孩子捡弓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师和母亲的巨大爱心和孩子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这个孩子的右手慢慢发生了变化,再拉这首曲子时,弓子不再飞出去了。
过了近半年之后,她就会拉《闪闪星星变奏曲》了。通过半年的训练,孩子的手有了力量,形成了能力。依靠孩子、孩子母亲和老师齐心协力的努力,原先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在坚持不断的练习中变成了可能。是肉眼看不见的一点一滴累积的努力和帮助培养了新的能力,最后终于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能力。
当我对他们付出的艰辛表示慰问时,孩子的母亲说:“孩子希望能拉小提琴,哪怕只能拉这一首曲子。由于老掉弓子,有时我把弓子紧紧绑在孩子手上……托您的福,这样坚持练下来,现在已能拉一首曲子了,孩子也很高兴……”
令人兴奋的是,事情还不止于已能拉一首曲子。随着不断练习,女孩右眼的斜视逐渐矫正过来了,而且原来活动不便的整个右半身也逐渐能正常活动了。
就这样,这个女孩的小儿麻痹彻底治好了,她终于恢复了健康。通过能拉一首曲子所付出的努力,拯救了一位少女。
铃木镇一指出:支配着人的一切的生命力,一旦适应环境条件,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少女,通过拉小提琴,使她的残疾身体得到活动,通过对乐谱的记忆,使她的大脑得到活动——正是由于她有了这种必要的身心活动,才诱发出她的生命力,并使其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铃木镇一所开展的才能教育运动
铃木镇一从德国留学回国以后,在木曾福岛生活了近3个年头。这时在松本的文艺界中有人产生了想在松本创建音乐学院的想法。这种想法是以声乐学家森民树先生为首提出来并加以推广的。
森民树先生派人到木曾福岛去找铃木镇一,希望他帮助创办松本音乐学院。对此,铃木镇一回答说:
“我对办音乐学院不太感兴趣,我在东京一直从事的是帮助那些艺术界的人们纠正其存在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我想干的是幼儿教育,即按我的新思想和方法去教育孩子们,而不是去培养天才。通过多年的反复研究,我对如何通过拉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因此,我打算今后致力于这方面的教育,如果赞成我的意见,我可以在这方面协助做些工作。”
松本方面接受了铃木镇一的条件,请他通力合作。开始阶段,铃木镇一每周从木曾福岛去松本一次。不久便在人们的热情帮助下搬到了松本。
就这样,铃木镇一开始以松本音乐学院为中心开展起了才能教育运动。并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才能教育支部。无论是总部、还是支部,全都是免试招生,接纳任何一个想学习的孩子。之所以免试招生,是基于铃木镇一这样的认识:才能不是天生的,任何一个孩子,只要经过不断努力,都可以发展成才。
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的方针是:“为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敏锐的感觉、优良的能力,而让孩子们学拉小提琴即通过小提琴来塑造人。”老师们都按这个方针,力图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高尚的人。
在铃木镇一看来,实施才能教育的目标就是努力培养孩子的纯洁心灵。只有促进纯洁心灵的发展,才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最佳途径。他回顾说:
我曾率自己的学生一行19人赴美国进行了3周的巡回演出,被美国媒体评价为:“铃木发起的小提琴教育法革命。”全美也掀起了才能教育运动,并且比日本开展得更广泛、更深入。
在此以前,美国普遍认为,小提琴的学习必须到八九岁才行,否则是学不好的。亲眼看到了包括2~5岁在内的日本孩子们竟能演奏出难度大的巴赫二部协奏曲的情景,他们十分震惊。
日本国内,在铃木镇一的倡导下,才能教育也开始超越于音乐教育的范畴,向传统教育渗透了。
从1948年开始,铃木镇一在松本市郊区的小学尝试用“铃木教学法”,进行国语教育,对一年级一个班的40名学生进行了3年的实验教育。
在实验教育过程中,的确没有出现过一个孩子掉队,甚至连3个数都数不清的孩子,都会变为发挥出色的孩子。
为了进一步发扬光大才能教育法,铃木镇一写成了一本书——《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对才能教育进行了理论总结。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采用灵活的培养方法,任何孩子的能力都会提高;
——为所有孩子提供接受最高水平教育的可能性;
——若在幼儿时期培养能力失败,那就无法挽救了;
——生命力是培养一切能力的原动力;
——教育越早实施,其效果就越好;
——在反复训练过程中能培养优越的能力;
——培养能力的好坏与大小是由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优劣决定的;
——教育培养能力,光教不能培养能力;
——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条件。
孩子都是训练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铃木镇一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1968年的春天,地点是在日本上田市。
我们才能教育协会的成员聚集在一间熟悉的屋子里,愉快地聊着天。孩子们拿着儿童小提琴来到了屋里。“好了,我们是不是该来点音乐?”有人提议说。像往常一样,孩子们开始高兴地演奏各种乐曲,为我们大家献上了一场音乐会。纪内夫人正好坐在我前面,她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我问孩子多大了,她说刚出生5个月,名叫广美。广美的姐姐淳美6岁了,那时每天都要练习维瓦尔第的《A小调协奏曲》,此外还要听唱片。因此,广美很早就开始每天听到维瓦尔第的《A小调协奏曲》。我很想知道这对于只有5个月大的婴儿会产生什么影响,就拿着小提琴站起来,对大家说自己也想来一段。屋里安静下来后,我开始演奏巴赫的《小步舞曲》。演奏过程中,我的眼睛一直盯着小广美的脸。很显然,这个5个月大的婴儿已经非常熟悉小提琴的声音,尽管是第一次听到这支乐曲,她的眼睛还是一亮。过了一小会儿,我从巴赫的《小步舞曲》转到维瓦尔第的《A小调协奏曲》,这支乐曲她已经在自己家中聆听过很多次了。我刚刚开始演奏,就发生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
广美的表情突然一变,她先是微笑,接着大笑,而且将自己欢笑的脸庞转向了妈妈。“听,那是我的音乐!”她明白无误地想要告诉妈妈这个信息。很快,她的脸又转向我,随着乐曲的节奏,她的身体也在上下晃动。显然,只有5个月大的婴儿,正在表明自己懂得维瓦尔第的《A小调协奏曲》的旋律。如同播下种子一样,婴儿通过自己耳闻目睹,不知不觉获得了灵感和兴趣。这就是个性塑造的方法。我认为,自己所看到的这一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这真是一个震撼人心的现象,而且绝不仅仅限于语言和音乐领域。可以说,所有事情,无论好坏,都会被婴儿在潜移默化中吸收。铃木镇一继续说:
4年之后,在松本举行的一场大型音乐会上,150个孩子拿着儿童小提琴登台表演。他们一起演奏的乐曲就是维瓦尔第的《A小调协奏曲》。
“那位站在前排的四五岁的女孩子是谁?”我问。她显得非常投入,好像要将自己的整个灵魂都融入演奏当中。而且她姿态优雅,身体随着乐曲节奏愉快地摆动着。
“那是来自上田市的纪内广美。”
果真是那个孩子!我依然记得,5个月大的婴儿在音乐的陶冶下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而正是在那种环境中,她的音乐才能得到了良好发展。
10年后,铃木镇一收到了广美的一封信,随信还附有一些乐曲,她当时刚刚升入中学。信中写道:“亲爱的教授,这首歌的词曲都是我自己写的。在不久前举行的日本中学生词曲创作大赛上,我的歌曲获得了一等奖。”
淳美和广美出生时都是很普通的孩子,却幸运地接受了这种培养,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对孩子的才能教育实施得越早越好
才能教育实施得越早,效果也就越好。因为人的才能遵循的是递减法则,年龄越小,潜能越大,而当长到一定年纪时,才能伸展的可能性就渐渐降低了。
铃木镇一最熟悉的是音乐,所以他经常通过音乐来论述这个道理。
以前,美国教育家认为,学习小提琴最好的年龄是8岁。然而,铃木镇一在30多年的教学历程中却发现,八九岁才开始学习小提琴已经太晚了,因为这时候孩子头脑的发育已经大体结束,才能已经被固定化了。而如果是让孩子从二三岁时就开始学习,那么,他们一定会有惊人的成绩。
事实同样证明,那些从二三岁就开始跟随铃木镇一学习的孩子当中,有不少后来都坐上了世界各国著名交响乐团的第一把交椅,比如丰田根二、小林健次、铃木秀太郎等。
不过,也有人认为,把这么小的孩子就送去辛辛苦苦地学习,确实太可怜了,不如等他们长大一点,等到头脑发育完善,各方面的承受力都增强了时再学习,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遗憾的是,这种想法貌似有理,其实是大错且特错。确实,在学校里上学的孩子经常都觉得劳累,父母们也都认为孩子还小,因此就不必再对他们太严格了,应该尽量让他们睡觉、玩耍。但是,6岁以下的孩子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他们进行学习时不但不会感到疲劳,反而会觉得很有兴趣。
因为婴幼儿的精神构造和成人是有着较大差别的,他们具有吸收知识型的精神力,而且这种力量之大是现在的研究还未完全理解的。例如,要让7岁以上的孩子正确地记住单字,必须要反复教他好几次,而三四岁的孩子只需要告诉一次,他也就能够完全记住了。
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特殊的一个敏感期,他们在这时最能以自然的倾向接受教育。如果父母错过了这个高速成长的敏感期,仅仅出于怕孩子太辛苦就放任不管,那么,等到他长大时,他的才能伸展可能性差不多已丧失殆尽了,智商也不会再提高。这时候才开始用功,孩子除了感到疲劳与辛苦,恐怕不会有其他效果了。
当然,早期教育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孩子刚开始学习时也会遇到困难,进度非常缓慢。不过,请记住,在这种时候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千万别泄气,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意料不到的惊喜。
铃木镇一说:他的女儿映子刚开始学习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那时映子才两岁半,她经常听我拉琴,显出很有兴趣的样子。我决定让她正式进入教室开始学习小提琴。
在我做出了这一决定后,妻子还有些犹豫,她说:“映子还这么小,到底行不行啊?”
“当然行,”我满怀信心地说,“年龄越小越行嘛。我17岁才学习拉小提琴,开始得太晚了,这正是我终身的遗憾啊!我可不想让孩子再有这种遗憾了。”
映子开始学琴时,是所有学生中最小的一个,不但年龄小,个子也小,正常的小提琴她根本扛不动,铃木镇一只得专门为她订制了一把儿童小提琴。看着小小的映子站在一排孩子的末尾,极为认真地拉着她那把小一号的小提琴,真是可爱极了!
刚开始时,映子的进度确实很慢,因为人小力气小,不可能要求她长时间练习,所以单单是为了掌握基本的指法,就花了不少时间。后来,在学习音阶与和声时,映子所花的时间也同样比其他孩子长。等到其他孩子都开始学曲子了,映子还在做和声练习。
这样过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映子还没有完全学会演奏《小星星变奏曲》。当时与她一同进入教室学习的孩子,进度都超过了她,最慢的也能当众演奏小练习曲了。只有映子一个人,始终还在练习《小星星变奏曲》,感觉上一点也没有进步。
我倒不觉得这种状况有何不对劲,因为我知道这是幼儿学习的必经阶段,但是妻子看在眼里却非常着急。有一天,妻子抽泣地对我说:“看着她这么小,还没小提琴高呢,每天就要辛辛苦苦地练琴,真可怜呀!”
铃木镇一当然理解母亲对女儿的爱,但这种错误的思想必须根除,否则,就不是爱映子而是害映子了。
他立刻向妻子讲述才能教育的道理:
“你千万不要这么想,更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你怎么能说映子没有进步呢?她不是从根本不知小提琴为何物,进步到会拉小提琴了吗?她不是已经能模仿别人拉《小星星变奏曲》了吗?这些,难道不是进步?是的,她现在的进步很慢,可是,毕竟有进步。你千万别急,如果父母一味急功近利,那怎么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过后,铃木镇一一直不断地鼓励妻子,强调一定要继续带映子到教室里来。
又过了约一个月,映子终于完全掌握了《小星星变奏曲》,开始学习《蝴蝶》这首曲子了。这首曲子映子学得快多了,只用5个月就已完全学会。接着学习的是《变奏曲》,3个月就完成了。
其后曲子的难度越来越深,映子学习的速度却越来越快,铃木镇一知道,她内心中隐藏的音乐的嫩芽也在掌握一首首曲子的过程中慢慢地发展壮大了。她略显粗糙简单的演奏也许还无法发出多么美妙的声音,但她确实已经开始了快速的发展。
那段时间,铃木镇一和妻子经常听到一些被映子超过了的孩子的母亲瞪大眼睛发出的惊讶的声音:“啊,映子的进步真神速呀!”
到后来,映子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当她将本来在前面的孩子一个个抛在脑后时,被追赶上的人一定会发出感叹:“映子最近怎么进步这么快啊!”
看到这种情况,铃木镇一的妻子非常感动,也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庆幸。她诚心诚意地向女儿致以歉意:“妈妈那时候差点儿害了映子,真对不起!”
妻子终于理解了早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后来她成为这种教育方法最坚定的提倡者,还经常向家长们做宣传呢。
到了小学二年级,映子开始练习莫扎特第四乐章的总练习曲,这时的她已经成为小提琴教室里的顶尖人物了。
每个学生的母亲都异口同声地对铃木镇一夸奖:“映子真的非常突出!铃木老师,您一定有什么秘诀吧?请您介绍一下经验,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映子那样!”
“太过奖了,可是我除了尽量早地让她开始才能教育,并没有其他秘诀可以告诉你们呀。
铃木镇一笑着回答说。
其实,映子进步神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她起步非常早。现在3岁就进入音乐教室学习的孩子已经不稀奇,但在当年,2岁零6个月就进入音乐教室确实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
对孩子的教育绝不能“放任自流”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如果想让孩子的童年变得幸福而快乐,让他们顺其自然地成长是最佳之道。”但铃木镇一觉得他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对孩子应该放任自流。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近几年越来越多,有如过江之鲫,甚至可能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铃木镇一和很多教师及父母曾经多次对此事进行过讨论,从中发现,这种观点被大多数人同意和接受,而且还将它作为一条教育孩子的基本准则。有的父母甚至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自然地成长,这样不仅家长们省了心,孩子们也过得很开心。”
铃木镇一不明白的是,那些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否仔细考虑过它所具有的科学性?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尽管有这些想法的人说得振振有辞,但事实上,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毫不负责。如果父母存有这种观点,说明他们是懒惰的;如果教师存有这种观点,说明他们没有尽职尽责。
我们凭经验可以知道,如果让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没有刺激的孤独环境中,这个环境没有声音和灯光,同时和外界隔绝,那么毫无疑问,这个孩子长大后绝对是个白痴。哪怕他只在里面生活五六年,恐怕也不能再接受良好的教育了。
这就是铃木镇一为何不同意“顺其自然”这个观点的原因。如果孩子“顺其自然”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自然是件好事,不过假如孩子不是那么幸运的话,不仅没有良好的环境,反而身处一个恶劣的环境之中,那么事情会有怎样不可收拾的结果呢?我针对这种情况,铃木镇一呼吁父母们和教师们要多多地创造一些有利环境,并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些有助于大脑发展的条件。
铃木镇一指出:归根结底,“顺其自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说是放任自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家长的做法是不过分限制孩子,不约束或缩小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积极创造出愉快轻松的环境,那么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同时我们也能够理解,但是这并不表示,我们可以对孩子不闻不问。
如果考虑到孩子的未来,我行我素的做法无疑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因为孩子会因此而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一位日本教育家村上先生就持有这种观点,他认为“可以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自然发展”,并常常依靠中国的道家思想说自己要“无为而治”,还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到处向别人“传播”。
不过铃木镇一认为,村上先生完全将中国古代的那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理解错了,他认为大哲学家提倡的“无为”就是无所事事地坐着。
说到村上先生对孩子无为而治的具体例子,应该说实在不少,而且让人为他担心。村上先生对待孩子只顾玩耍、不用心学习的话是“没关系,顺其自然吧”;对待孩子和别人打架吵嘴的话是“小孩子都免不了调皮,还是顺其自然,不用管他,长大后自然就变好了。”
但村上先生没有意识到,“顺其自然”也有一个限度,就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样,所谓的“物极必反”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对孩子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那么必将发生恶性循环,最后造成非常可怕的结果。因为孩子年少无知,他们毕竟只是孩子,还没有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必要的行为准则。如果对他们一味地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他们可能会永远自以为正确,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永远用错误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其实,村上先生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没有坚持太久,因为他发现了这种做法带来的恶果。孩子渐渐长大了,从前那些调皮的行为由于没有得到良好的管束,现在也一点点地滋长起来,最后的结果已经不可收拾了。村上先生的儿子虽然只有10岁,但他已经和许多不良习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讨厌学习,学校的功课因此也可以想像——已经差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他整日和那些淘气的孩子形影不离,他们混在一起偷偷吸烟,用零花钱赌博。
直到村上先生在某一天接到了学校的通知时才恍然大悟——自己犯下了一个大错误。因为自己的孩子不仅常常欺负学校里的其他同学,还对曾批评过他的老师怀恨在心,约人殴打了老师,于是学校开除了他。当村上先生接到学校的通知时,简直就像遭到了五雷轰顶一样,因为他从未料到结果会是这样的,在此之前他始终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不错呢。但是,当他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已经为时太晚,因为他发现就算现在努力挽救也不行了,孩子对他的教导已经完全充耳不闻了。
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确凿的事实: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实际上害了他们,因为它使孩子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最后遭到的损失是巨大的、无法计算的。孩子在自己还没有完全长大时已经输掉了将来。
所以铃木镇一的看法是,家长必须从一开始就为孩子的将来作好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要给予他们正确的教导,这样,孩子才会有一个让人满意的前途。
那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童年时代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只要我们仔细考察一下他们的人生经历就会发现这一点。
我在此要奉劝所有的父母们,如果你们的确关心和爱护孩子的话,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放任自流是好办法”之类的错误观念,应该用自己的责任心和爱心正确地教导孩子。
——铃木镇一
孩子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
一味地盲目追求进步的速度而忽视了打牢基础,对孩子是非常有害的。
铃木镇一认为,在教育中应遵循一个原则,只有一种能力确实被培养完善了,才可以向下一个阶段前进。如果不重视这一点,就会被那些进度虽慢,然而基础扎实,稳步前进的人给超越过去。
铃木镇一指出:能力培养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前进速度的快慢。速度快的未必有效,相反,它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一种能力还未被培养成熟和完全掌握时就想进入下一个更高的阶段,这种骄傲自大的心理或急于求成的处事方法,只能导致好不容易才萌芽的能力渐渐丧失。这也是家长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前面说过,铃木镇一的妻子就差点犯这种错误。
其实,速度并不是如同大家想像的那样重要。要相信,无论什么人,只要不急不躁,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默默前进,都一定会到达目的地,而且,说不定比那些心急如焚的人更早达到呢。
有不少感觉灵敏的人都有这种毛病:不管什么事,从一开始就一味追求进步,总觉得不满足,他们的口号是:速度越快越好。这在其他领域或许是真理,在才能教育上却不然。但铃木镇一说,“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和容易”,这才是能力培养的宗旨。
人们总这样说:“开发能力最重要的是向比自己实力更高的阶段挑战。”这种说法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当然这种说法很有迷惑性,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在教育孩子时决不能采用这种培养方法,因为这种做法对孩子极其有害。
铃木镇一曾经用他最熟悉的音乐为例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有不少人学小提琴时不肯下功夫练习音阶,而喜欢一上来就学曲子,认为这样会更有成果。一般来说,能用小提琴拉一首曲子了,其他曲子也就能一个接一个地拉下去。这样学习确实成果显著。可以向人夸耀说这个曲子会拉,那个曲子也会拉,似乎任何曲子都能轻而易举地拉。
然而,这样拉出来的效果往往不忍一听,拉得出色的曲子一个也没有。如果这样不停地拉上几年,再有音乐感觉的人也只能成为一名低级的、平庸的演奏者,到那时后悔可就太晚了。
能力培育就好比是酵母发酵的过程,那一定是缓慢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每个人的条件千差万别,各人的能力也就有不同的成熟期。因而,学习的速度快慢与能力大小完全是两码事。
在能力的培养上,不管再怎么着急也要耐心等待。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其内部却在不断积累、增长和变化。因此铃木镇一强调:决不能因着急而采取拔苗助长的方法,只有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才能使能力达到最为理想的境界。这一点不仅对音乐来说是适用的,在其他方面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