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32127100000085

第85章 吐

吐血是指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鲜红或紫红,常夹有食物残渣,并可伴有大便色黑为主证的病征。多因胃热伤络,肝火犯胃,胃络瘀阻或脾虚血失统摄所致。西医学中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出血最多见,其次如肝硬化、食管炎、急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等病引起的吐血),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血液病、尿毒症、应激性溃疡引起的吐血等,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症状有胃痛或胁痛或黄疸或癥积等宿疾,初起常有恶心,胃脘不适或疼痛,血随呕吐而出,血色多呈紫黯或咖啡色,或鲜红色,常夹有食物残渣,或见大便色黑如漆,甚则呈黯红色。脘腹有压痛,肠鸣音活跃,出血量多者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呕吐物隐血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纤维胃镜、X线钡餐造影、B型超声波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引起吐血的原发病。

治疗

1.应急措施 ①大黄粉(或醇提片)3克,每日3次,口服。②云南白药0.5~1.0克,每日3次,口服。③三七粉或白及粉3克,每日3次,口服。④紫地宁血散8克(2安瓿),每日4次,口服。或用本药30安瓿溶于1500毫升凉开水中,再放入冰箱冰至3~4℃,每次经胃管注入胃内100毫升,协助患者左右转动体位,使药液与胃各部分接触,随即抽出,反复2~3次,然后再注入200毫升保留胃内,每天1~3次,出血停止24小时后,拔出胃管改为口服。本法对大出血有快速止血作用。⑤内窥镜下局部止血:急作纤维胃镜检查,找到出血灶,选用以上止血药,经胃镜活检孔由塑料管注入。本法具有直接快速止血作用。

2.西药 ①安络血2.5~5mg,每日3次,口服。②止血敏0.5~1.0g,每日1次,肌肉注射。③止血芳酸0.1~0.2g,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大量可用0.6g,每日1次。

3.中药 可分热伤胃络型、肝火犯胃型、脾气虚弱型、胃络瘀阻型、阴虚火旺型等辨证治疗。

4.中成药 ①龙胆泻肝丸1袋,每日2次,口服,用于肝火犯胃之吐血。②紫地宁血散8克,每日3~4次,口服,用于胃中积热之吐血。③胃血宁口服液20毫升,每日2次,口服,用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可收敛止血。

5.单验方 ①取蚕豆苗(嫩茎叶)30克,冷开水洗净,捣汁服。②取大蓟草、白茅根、藕节各30克,煎服,也可加韭菜汁少许1次服下。③取鲜芦根90克,生侧柏、仙鹤草各30克,煎服。④取地锦草、墨旱莲各30克,煎服。⑤取白及、侧柏叶(或乌贼骨)各30克,共研细末,每天2次,每次3~6克,用温开水调服。⑥取鲜生地汁30毫升,加入大黄粉3克,每日3次,口服。⑦取乌贼骨30克,炮姜炭9克,艾叶炭6克,煎服,以温涩止血。⑧取参三七、白及、生大黄,按2:2:1比例配成药末,每服3~4.5克,每日3~4次,温开水调服。⑨取健康男性婴幼儿清晨小便,盛于清洁器皿中,以消毒纱布过滤后加入适量白糖,调匀备用,每次lOO毫升,每日3次服用,以祛瘀止血。

6.食疗 ①取仙鹤草、冰糖按1:2用量比例制成膏滋,每次15克,每日2次,口服,用于一般吐血量少者。②取生地汁、鲜芦根汁、白及粉、藕粉各适量,温开水调成糊状口服,用于胃阴虚口干渴吐血者。③取山药、陈皮、太子参、熟地、龙眼肉各适量,炖粥服用,用于气血虚弱之吐血。④取党参、黄芪、大枣、当归、龙眼肉,与牛肉共炖,饮汤食肉,用于气血亏虚之吐血。⑤取鲜藕汁1小杯,加水适量煮沸,三七粉3克,与生鸡蛋1个调匀入沸汤中,加食盐调味服用,用于胃热或肝火未清者。⑥取银耳6克,玉竹15克,兔肉250克,加适量水同煲熟,加食盐调味服用,用于胃阴亏虚者。⑦桃仁瘦肉粥:取桃仁15克,瘦猪肉150克,粳米适量,加水共煲熟,入盐调味服食,用于胃络瘀阻者。

生活饮食调养

1.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消除恐惧、焦虑心理,清心静养。

2.吐血多者,宜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注意保暖,吐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引起昏厥。

3.吐血量大者,宜暂时禁食,吐血止后或量少者,也不要立即进食,一般12~24小时后,可进少量无渣流质饮食,如牛奶、藕粉之类;24~48小时后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宜少食多餐,忌食粗纤维及辛辣刺激动火之品,以免再伤血络,饮食不宜过热,同时予具有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作用的食物,如鲜藕汁、梨汁等。

4.对有溃疡病及肝病者,饮食应特别注意,宜清淡、细软,要少量多餐,细嚼慢咽,禁食辛辣香燥食品,不吃甜食,吃饭时要心平气和,切不要生气,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5.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并要随时注意大便颜色。

6.坚持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