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禅道与人道
32124300000097

第97章 逆境是人生最深刻的教科书

逆境是人生最深刻的教科书,只有逆境,才能培养出人难能可贵的意志力。

人生的强者都是从风雨中走出来的。透过风雨中迷濛的雾霭,方能看得到成功和幸福之光在哪里闪烁。人生的风雨其实是一种跋涉于泥淖之中的境遇。

俄国大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径经丛林。”人的生活道路也并不总是洒满阳光、充满诗意的,常常也会遇上沼泽、寒风或面临荆棘丛生。逆境,是现代人的一堂必修课。也许你一心报国而伤身毁容,却遭女友的绝情遗弃;或者屡考大学不就,招来周围的闲言碎语。也许你呻吟床褥、病魔缠身,陷在深深的孤独之中;或者思改前咎、奋力向前,不仅不为人所理解,反遭冷落挖苦。也许你叛逆旧的生活方式,向恶习旧俗挑战,一时得不到安慰和支持;或者身遭陷害,命运莫测,受尽委屈。此外经济的拮据,错误的处置,意外的不幸,一时的误解都可能使你处于一时的逆境之中。

没有人能给生活贴上永久顺利的标签,但面对逆境的选择却依志殊异。懦弱者尽尝烦恼,度日如年;畏难者磨去锐气,把逆境作为安逸的摇篮;有志者自强不息,面对似乎是毫无希望的境遇,在逆境的荒野上开垦孕育价值的沃土。

逆境是一部深奥丰富的人生教科书,它吞噬意志薄弱的失败者,而常常造就毅力超群的成功者。司马迁“辱受宫刑而不辞”,发奋著述,终于写成《史记》这样的旷古之作。贝多芬的数部交响曲,都是用理智战胜情感,忍受着失恋的伤痛,靠着对事业追求不息的生命支撑点谱写而成。丹麦的安徒生一贫如洗,全家睡在一个搁棺材的木架上,他也曾流浪在哥本哈根的街头巷尾,但却成为世界文坛的名流豪杰。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出身贫寒,当过学徒卖过报,吃了上顿缺下顿,但却百折不挠,终于创立了电磁感应定律,为人类敲开了电气时代的大门。逆境并非绝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具有“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这样的豪迈气概,为科学和文明做出贡献的前驱者可谓满目皆是、翻览即见。

处于顺境的人,往往八方应酬、事务羁身,不免杂事相扰,难以排除无效时间,从而降低时间使用效率。相比而言,身处逆境的人却有“时间优势”,置世态炎凉、人情暖冷于不顾,集中精力、数年笃一地进行思索追求。而且逆境还往往能使人更加深刻理解时间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时间安排的灵活性,更好地促人去珍惜利用。时间是“逆境”转为“顺境”的神奇的纽带,究其原因是逆境能激起开发时效的紧迫感。一个人如想尽快摆脱逆境,往往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平时蓄积的生命势能,从而加快生活节奏,增强“潜能散发效应”,竭力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

逆境可以使人产生清醒的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我的行为进行反思往往需要时间与环境。在逆境中,人常常能相对比较冷静、会比较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利弊长短、成败得失、优势和不足,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选定聚焦突破的方向,形成对生活理解的真知灼见。因此,逆境是一所学校,它教人聪明,给人学问。身处逆境时能认真总结生命的足迹,可以缩短主客体相适应的时间。

逆境还能培养人的难能可贵的意志力量。长期的逆境生活可以锤炼人不舍之功的长期性,凝就毅力的持久性,培育出耐心、恒心、韧性和悟心。

人生之禅:

在人生的搏击中,往往毅力比智力更宝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飞瀑之下,必有深潭”,锲而不舍的精神,只有在逆境的磨炼中才能造就。身处逆境者应该时时想到,思想的波涛已到了悬崖口上,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宏伟壮观的瀑布,以此不断自励,才能迎来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