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禅道与人道
32124300000078

第78章 私欲过重就是糟蹋生命

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每个人都处在一个独一无二的点上,而每一个人又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是每个人的追求,这没有什么不合理,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

凡是正常的人,没有人不关心自己,不希望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追求。这一切可谓人之私欲使然。没有私欲是不正常的。

正常地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人人都懂得自珍自爱自重。因此,社会才能充满勃勃生机,充满欢歌笑语。

然而,当自私自利者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来为自己的自私行为进行辩护的时候,是极其荒谬的。他的所谓“为己”是指为了自己而不顾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二者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

如果你是以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为前提而发展自己、实现自我,那么你就站到了自私者的行列。

在当今的社会禁止自私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自私也并不都那么可怕,可怕的是私欲太盛、利令智昏,时时处处以自己为中心,以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为乐事,一切围着自己想问题,一切围着自己办事情,在满足其一己之私的过程中,不惜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这样的人谁不怕?怕的时间长了,也就如同瘟疫一样,人们避之惟恐不及;怕的人多了,也就如过街老鼠一样,人人见之喊打。这样的人即便是一时比别人多捞取了一些利益,也不会从社会的意义上获得真正的成功。如果说,他们也侈谈什么成功,充其量不过是鸡鸣狗盗的成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点燃别人的房子,煮熟自己的鸡蛋。”英国的这句俗语,形象地揭示了那些妨害他人利益的自私行为。

自私自利者不管是用偷盗、贪污、索贿或挪用等手段把公共或别人的财产变成自己的财产,还是以权势捞取地位和荣誉,在别人看来,这些无疑是不光彩的。尽管他们有时也利用平时通过卑劣手段捞取的财、权来给某些人送人情,买人心,这虽然使得某些人不得不感激他们,但更多的人却是瞧不起他们的。尽管他们中还有些人用那些不义之财做本钱,开公司、做生意,挣了大钱,成就了事业,虽然看法律暂时未审判他们,但受害的普通群众却在感情上给他们判了刑、定了罪。

一个贪心强烈的人,其心灵是不会安宁的,他所拥有的人生只是一个卑鄙的人生。这种人在损公坑人的时候,只是在物质上、权势上和荣誉上满足了自己的私欲,暂时得到了一点实惠,而付出的却是失去人格和灵魂的代价。由此失去了纯洁美好的心地,其人格也从本来壮美的人生境界跌到了一堆垃圾上,不时地嗅到发自自己灵魂深处的臭气。这是人生的根本性的损失,是永远不可挽回的损失。心灵所沾上的污点是永远抹不去的,它将伴随着个人的整个人生。

谁都无法否认,人之为人的根本性的存在并不是这副躯体外壳的存在,而是人之为人的精神、德行、人格的存在。抽去了后者,人与动物也就没有多大区别了。

所以,自私者的算计和耍弄小聪明,到头来仍是卑鄙和愚昧罢了。

自私者损人肥己式的小聪明,是一种卑鄙的聪明,是那种打洞钻空了房屋,而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迁居的“老鼠式的聪明”;是那种欺骗熊为它挖洞,洞一挖成便把熊赶走的“狐狸式的聪明”;是那种在即将吞食猎物时,却假装慈悲流泪的“鳄鱼式的聪明”。

现实的社会中,一些掌握着一定权力的人,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慷国家利益之慨,慷公共利益之慨,用以发展自己,实现个人目的。其手段和技巧乌七八糟、举不胜举:或躲在阴暗角落里搞阴谋诡计,贪污索贿、挪用公款;或明目张胆地以牺牲公众利益而肥私等等。

这些人是社会的蛀虫,一个高尚的人绝不会加入他们的行列,而是鄙视他们、远离他们。

要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当然空洞抽象、不切实际,现实中也难以做到。但是,每一个人都要讲究公共道德,以公众利益、大众利益为上。因为不论在什么社会,还是什么国家,一切损公肥私者都是卑鄙的,都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受到公众的鄙视。

现代社会奉行人人相爱、大家互助,而不是人人搞鬼、互相损害。人生之禅:

一个真正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的人,决不是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的。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才是最大的事业,你离功名和利益远一些没关系,只要在生活中体会到快乐,你就会感到欣慰了。因为你最大的希望就是你在生活中能获得快乐,这比任何财富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