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禅道与人道
32124300000124

第124章 有进有退,必须善于妥协

“妥协”就其词义来说,是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暂时妥协是人生的一大策略,暂时放弃,是在这一过程中等待时机、创造条件,以求扭转乾坤、东山再起。

有进攻必有退守,有冲突也应有妥协。大至军国之重,小至家务琐屑之争,带兵打仗,为官从政,做人处世,必要的妥协往往是不可少的。如果说三国分晋还偏于军事韬略的话,韩信受胯下之辱的事则更为直接地给我们以处世为人的启示。《史记·淮阴侯列传》上记载,韩信年轻时,家里很穷,自己不会谋生,时常四处漂流,向人讨饭吃。一天,韩信在街上闲逛时,被一个杀猪佬的儿子瞧见了。这小子看韩信贫寒的样子,就存心欺侮人。他来到韩信面前,故意挑衅说:“你这么大的个子,腰里还挎着刀剑,有多大能耐!我看你是表面强壮,实际虚弱,没有兔子的胆子大!”这小子一吵吵,很多人便围上来看热闹,于是他更来劲了。当众侮辱韩信说:“如果你有本事,不怕死,就用你那宝剑把我杀了;若胆小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说着还真的叉开双腿,露出一副街头小流氓的无赖相。韩信看看这小子,摇摇头、叹口气,就俯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围观的人哄堂大笑,都以为韩信是个胆小鬼。

后来,韩信受到刘邦重用,拜为大将军,带领千军万马向北进攻。在和赵王的决战中,韩信只有几万人,而赵王有二十万大军,但韩信毫无惧色,背水一战,结果以少胜多,把敌人打得大败,不久便灭了赵国。韩信屡建战功,被刘邦先封为齐王,又封为楚王。路过家乡时,韩信派人把那个杀猪佬的儿子找来。那小子吓得魂不附体,以为必死无疑,可韩信不但没有杀他,还给了他一个小官。韩信对手下的将官说:“我不但现在可以杀这个人,当年我也可以杀死他。但我想,杀了他我就要偿命,怎么建立大丈夫的丰功伟业呢?不能因小失大,所以就忍下这口气。不然,怎么会有今天呢!”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古往今来多少人的人生经验的总结。韩信忍小辱而终成大器。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人来说,隐忍、妥协,有时并不意味着胆小、怯懦。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也是令人敬佩的。看来,暂时的妥协,必要的妥协,的确是一种重要的为政之道、军事之道、人生之道。大道通了,至于邻里纠纷、兄弟失和、夫妻斗嘴之类的日常矛盾,便不难用“妥协”来化解了。学会妥协、学会放弃,实则是人生一大课题。

人生之禅:

“妥协”并不意味着软弱,而是后发制人的处世智慧。暂时的退让与放弃,是一种厚积薄发。人生处世中,经常需要以谋求妥协,来实现人生的转机。忍辱妥协,既要战胜自我,消除受辱的复仇心理,又要战胜别人,不顾世俗的猜疑、歧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