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回京之后,天下人欢呼,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王莽已获得天下人的拥戴。在京城,无人翘首赞叹王莽是“有节大儒”。王氏势力集团重整旗鼓,打算卷土重来。哀帝方面,则一如既往地控制外戚势力,试图用自己的一套君主专制制度约束各方势力。但哀帝万万未曾考虑,汉帝国衰败的根源不是外戚势力独揽朝政这么简单,而且儒家知识分子的“天人感应”理论已溶入王氏集团政治思想的血液中。因此,哀帝单纯依靠削弱王氏等外戚专权势力是远远不够的。哀帝信奉“天人感应”理论,甚至在言论上被王氏集团与儒臣集团控制。
王莽回京的第二年,汉哀帝便因病死于长安未央宫。正是是哀帝的早夭,使汉帝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此为契机,屈居于后宫的太皇太后王政君于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寝宫移至未央宫,部署王氏子弟控制未央宫中枢,第一时间下令召见王莽于未央宫,要求其尽快控制未央宫兵权。
8年之后,王莽的人生走到了最顶峰,在接受天下人礼遇的背景下,开始接受刘氏家族向其“禅让”皇位。从此,王莽取代了大汉王朝,建立了历史上昙花一现的新莽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和平禅让”。在此情况之下,儒生一再倡导的三代政治于汉末再次出现。就封建社会来说,三代政治中的“禅让”制就是一个天方夜谭,或说是一种理想的乌托邦政治,但在西汉末年却实实在在的出现了,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和平禅让”。以后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禅让”,但都是在刀光剑戟,甚至是血流成河的场面之下进行的,唯独王莽,是获得天下人的支持,并承认“禅让”制之权威,顺理成章地登上历史皇权舞台的。
事实上,哀帝并未想到,自己驾崩之后,会出现王莽政权,其主要原因就是王莽是集外戚集团代表、权臣势力首领和儒臣“天人感应”理论解释权威于一生的国家栋梁。在此情况之下,所有势力都集中在王莽身边,其已成为无冕之王,取代皇帝是一种必然。但就事实而论,王莽的机会还不成熟,就天下人来说,都渴望王莽能成为“真命天子”,但就朝廷和国家法统规则来看,王莽无力强夺皇权,更无合理的路径走上自己政治生涯的顶峰。但汉哀帝却为王莽打开了一条“和平崛起”,更确切地说是“和平禅让”的大门。故事是这样的: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六月,哀帝生身母亲丁氏去世。是时,西汉王朝局势动荡不安,国内农民起义四起,朝廷上下权臣斗争此起彼伏,西汉江山呈现出摇摇欲坠的景象。可能是丁皇太后过世的原因,让哀帝过分悲伤,一段时间内头晕眼花,也许是帝国一片狼藉恩德荒凉景象,让哀帝产生政治上的绝望;也许是沉重的疾病让哀帝精神萎靡不振……反正,此时的哀帝已无任何主张,喜欢一个人坐在寝宫内沉思,几乎陷入一种自闭状态。此时,有一个名叫夏贺良的神棍出现在哀帝的生活中,称自有解除哀帝心事的良方。哀帝听他一番平实的解释,竟心动不已,决定重用夏贺良。
夏贺良解释:“汉朝气数已尽,改朝换代已在所难免。要想老刘家继续做皇帝,就必须再接受一次天命。必须改纪元,换国号,才能逃过此劫。”哀帝听完之后,不住地点头,认为夏贺良说得有道理,但心中又存不甘,渴望打汉奸山能青春永驻。此时,能通过“改纪元”和“换国号”来换得刘氏江山长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哀帝始终不愿表态,不想改变现有状况。此时,夏贺良再次进谏道:“以前的汉成帝不肯接受现实,不愿意重新受命,还杀了我的老师(甘忠),后来他果然绝了后。如今陛下您年纪轻轻,也一直疾病缠身,可见这正是上天对陛下的告诫。只有更改纪年,重定国号,改朝换代,才能让陛下延年益寿,早育皇子。”此时,哀帝顿时感到自身利益与天下大义的重要性。如果自己顺应“天命”,那江山依然是刘家的,而且天下人会从此不乱,拥护新王朝,自己还可延年益寿,一举三得。
在此情况之下,汉哀帝毅然决然地颁布了一份让人惶恐的诏书,称“汉朝建国二百余年,气数已尽。但皇天庇佑,又给了我们刘氏一次再受天命的机会。朕无德无能,岂敢抗拒!现决定改元更号。建平二年改为太初元年,朕自此之后不再是汉朝皇帝,而是‘陈圣刘太平皇帝’。”诏书一出,即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事实上,哀帝是年轻的皇帝,根本未预测到这份诏书公开下达之后的后果,起码,他未预测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是官方彻底承认自己的王朝和政府气数已尽,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影响之恶劣实属罕见。至于什么“陈圣刘太平”更是无从考证,荒诞至极。但流言中却偏偏出现了这样的传说:“陈国人是舜的后代;老王家则是陈国人的后裔。汉朝刘氏是尧的后裔,当年尧传帝位于舜,这是不是说明,今天的刘氏江山要禅让给王氏家族?看来王莽成为皇帝是必然啊!”
两个月之后,也就是八月份,国内关于汉帝国是否应该继续存在下去问题,进行了开诚布公的大讨论。让民间公然谈论国家合法性问题,是极其危险的。根本,百姓是不敢擅自发表“亡国观点”的。这次,哀帝却引领百姓谈论这一话题,实在是天大的荒唐事,也是最危险的行为。西汉王朝命运的改变,就是由此开始的。
此时,民间对汉王朝的未来指指点点,而夏贺良一再提出的“嘉应”也未实现,且国内天灾人祸依然不断出现。在此情况之下,哀帝有所察觉,认为自己是受到某种蛊惑,于是就质问夏贺良。夏贺良已露出马脚,并无退路,谎称是朝廷未更换大臣,并介绍了一个自己的好友给哀帝,请求让他们担任丞相和御史大夫等职位。
哀帝是个聪明人,认为夏贺良在耍把戏,顿时醒悟,下令将其打入大狱,处决。之后,哀帝恍悟过来,并迅速收回成命,废除自己所为的“陈圣刘太平皇帝”之称号,大汉王朝就这样回来了。自从夏贺良出现之后,哀帝的病情就越来越重,大汉江山社稷就越来越飘摇。他潜意识认为这是自己对刘江山“先皇”们的“不忠不孝”所致。收回成命之后,哀帝开始弥补心灵与道德上的缺憾。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内,哀帝将全国被废除的700多座刘氏神祠重建起来。短短一年时间里,哀帝竟向上苍以及这些刘氏神祠祭奉了37000多次。
此时,哀帝可能获得了祖宗的原谅,但对于百姓来说,他们的禁忌之口已打开。从前,谈论国家的存亡及政治合法性是大逆不道,但哀帝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门,使得全国上下开始公然谈论汉王朝的合法性问题。在此情况之下,王朝处于一个风雨飘摇的状态之中。殊不知,百姓之口带有强烈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因此表面上无影响力,实质上可能轻而易举地颠覆汉王朝。真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中国历史上亘古不变的政治原则。
在历史上,大部分人认为哀帝的同性恋行为让人不能容忍,更可怕的是,哀帝竟打算将自己的皇位“禅让”给其同性恋伴侣董贤,被世人视为“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荒唐之举。事实上,政治事件背后都有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当时,民间已盛传“汉王朝气数已尽”,必须实施三代时期的“禅让”制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在朝廷,儒家知识分子更是鼓吹这一思想,并不遗余力地推动王莽集团登临大宝。哀帝一生打压了就是王氏集团势力。此时,他打算由董贤接替皇位,是与王氏集团划清界限,并抑制其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举动能获得相当一部分儒家知识分子的支持,尤其是激进儒家知识分子,更是不遗余力了推动哀帝实施“禅让”之举。
此时,民间已毫无禁忌地谈论汉王朝合法性问题,逼迫哀帝走上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之下,顺应民心,实施“禅让”制成为一种必然。正因此,王莽才又机会在权力斗争中占据主动权,并轻而易举地获得“皇位”。在和平的旗帜下,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王莽是真正的儒家政治家,是上天垂爱的思想家,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刘氏江山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