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汉文帝的出色表现,百姓生活渐渐好起来。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最强点“仁”的因素。文帝认为,统治一个国家,为了就是实现百姓生活安居乐业,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在这一大前提之下,才能谈得上统治上的成功和威望。因此,后人都称赞文帝是一代明君,因此他明白治国理政的道理,时刻关心百姓的疾苦,并对作威作福的贵族进行控制。这就是文帝的成功之处,他不会一味迎合上层社会,相反,他始终站在大多数一边。这让他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声望。
就汉文帝自身来说,他获得了一代的敬仰,政治成功斐然;就中国历史来说,文帝创造了一个王朝的奇迹,让中国封建社会从一贫如洗走向了一个个盛世。正是从文帝开始,才又了汉朝盛世——“文景之治”。到以后,每个朝代都有一个与“文景之治”相类似的盛世。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成功,也是文景盛世对后世的影响。它的开创者,就是汉朝第三代皇帝汉文帝刘恒。不得不说,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创者,同样,文帝也是中国王朝盛世的开创者。
汉文帝上台伊始,便下令列侯全部出长安,回到自己封邑上。这个政治动作让很多有远见的政治家发现:文帝是个低调处世的君王,他不讲究排场,更不喜欢形象工程。一些终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的列侯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被文帝铲除。所以,极少数列侯看出文帝要撵他们出长安,心中反而更安定,这是一个脱离危险的好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列侯们一个个地离开长安。文帝的想法是:列侯留在京城会培养党羽,对朝廷够成威胁,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列侯每天有大量贡赋入账,由于离封邑太远,很多劳役在运送贡赋的路上就死去了,劳民伤财。所以,文帝决定,将所有列侯送回封邑,与他们的子民在一起,常常训教他们,接受贡赋也方便,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些还没有全面体现汉文帝的“仁制”政策。刚刚上台,他便宣布,坚持汉朝开国以来的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高祖刘邦建立起来的。当时,他认为汉朝建立之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百姓受尽折磨,达官贵人们整天沉浸在权力斗争和贪图享受上。尤其是秦王朝,将百姓生活演变成牢狱般的生活,民不聊生。到汉高祖刘邦时代,他主动要求让百姓安定生活,废除种种苛政,尽量让百姓过上优越的生活。这一政策到吕后时代也基本上没有变化。现在文帝上台,一样宣布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是对前人和祖宗的继承和尊敬。
就汉朝皇室和权臣来说,对秦朝的痛恨是刻骨铭心的,只有全面废除秦时的种种法规,才是在政治上成功的前提。就人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体系。当年,高祖刘邦攻进咸阳,萧何闯进丞相府,将所有秦朝官僚制度和百姓户籍文件全部带走,为刘邦建立大汉政治提供了蓝本。因此,很多秦朝的苛政都保存下来。
到文帝时代,大量的严刑苛政被废除,像“割鼻”、“断足”等这样的酷刑都被废除,而且,文帝还亲自下令,将一人犯罪,全家人连坐的法律废除,实施一人犯罪由本人受刑的制度。在汉文帝的精心改革之下,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得到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秦朝时代以来中国社会死水一潭的局面。就是从此时开始,国家生产得到恢复,百姓在相对安定的环境里进行工作,生活上基本上能过得去。
文帝二年,社会局面依然不容乐观。文帝与群臣商议,认为百姓在言论上还束手束脚,不能获得一定的自由。在这一前提下,文帝果断提出,废除诽谤妖言罪。这与文帝元年废除的“断足”刑罚和十三年废除的连坐罪罚等一起,将百姓的生活自由度大大放宽。更重要的是,文帝还废除了无限期服刑劳役制。也就是说,从前犯罪之人,基本上没有恢复庶人的机会。文帝认为这不合理,就下令犯罪有一定的刑期,服刑期间不逃亡,刑满即可回家,成为庶人。改变了自古以来的“万民之一有过被刑者终生不息,及罪人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由至。”这与今天世界通行的法律制度相似,甚至有人认为,文帝提出的这项法令,是中国当今刑法的最早雏形。由此可见,其历史影响力和社会价值之强大。
社会上出现全新的局面,邻里之间可以互相串门,一个村落里有喜事,村民都可去贺喜。过年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幅安然自得的景象。这就是文帝初年的社会局面。可以说,是文帝彻底打破了秦朝政治制度对国家的束缚,也是文帝,让大汉朝从根本上脱离了秦朝制度,并超越了它。
以上制度的实施,将劳动力全部解放出来,国家渐渐强大起来。这些制度极大地稳定了民心,百姓可以无忧无虑地从事生产活动。在国内,经济总量比开国时不知翻了多少倍,百姓基本上衣食无忧,就是普通家庭,也能养马行车。城市里的街道不得不拓宽,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田地,有自己的小积蓄。由于就业率的不断攀升,失业人口越来越少,社会治安得到极大地稳定,刑事案件大大减少。据史料记载,文帝时代每年的刑事案件只有几百件。社会治安基本上恢复到儒生们渴望出现的局面,甚至有人认为汉朝文帝时代的社会景象超越的西周时的盛世。关于这一点,儒生是赞不绝口。
在文帝的政策中,最关注的是农业,他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一切生产都要从农业中来,而且,农业直接关系到百姓是衣食住行。他与后来的景帝都提出过:“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文帝时代,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台,为了就是让百姓妥善利用田地,并敢于开拓荒地。文帝明确指示,只要从事农业生产,即可获得减少一半租税的优惠。对到大守之年,甚至会全面租税,将百姓的劳动积极性全部跳动起来,国家经济的繁荣期一天天地临近。这些还不够,为了实现“国民富强”的目标,文帝还缩小了驻长安军队的规模,缩减皇宫生活用品供应,剩下来的物资全部用于政府部门驿站的建设。
文帝不但要求别人和国家,而且以身作则。在他临位23年终,从未兴建过一座宫殿,自己常年守在未央宫中,有人提出兴建一座新宫殿,文帝总是摇头道:“不要了,大兴土木会给百姓带来苦难,我们不能走秦朝的老路。”大臣听到这的话,便不敢再说。不仅如此,当时长安城内有很多无人居住的宫殿,属废宫。文帝将这些宫殿的资料拿到之后,果断下令将其拆除,空出来的土地全部赏赐给百姓,让他们认真耕作,秋天收获时只要一小部分进宫皇家就够了。有一次,文帝打算兴建一座露台,工匠提出,需要百金才能完成建造。文帝一听,大为吃惊,道:“这怎么行?百金是10户中等人家的全部财产啊!我能享受先帝留给我的殿宇已很受宠若惊了,还修建露台做什么!”然后对工匠说:“马上罢工。”
就一个皇帝来说,拥有天下财富,修建一座露台算不了什么,但文帝就是觉得破费太大,劳民伤财。我们能看出,文帝刘恒一生还是简朴的。这一点,在他对皇后的要求上也能看出。平时,文帝不允许皇后换拖地长裙,认为这是一种浪费。皇后是这样,所有宫女更不敢过分打扮。为了以身作则,文帝自己也喜欢穿一些制作粗糙的布衣。这让他身边的大臣非常感动,为了顺从皇帝,大臣们也不敢穿着华丽,表现出一种勤俭节约的风格。
就是修建陵墓时,文帝也招呼群臣,不要用奇珍异宝做殉葬品,世界上,人人有一死,死后什么也带不走,就用平民百姓们用的陶器做殉葬品就可以了,陵墓规模不必过大,一切从简。临终之前,文帝下诏,称:“天下万物有生就有死,不必过于悲伤,丧事一切从简。”他还要求,入葬之后不用任何人殉葬,可将宫中妃子、姬妾和宫女全部遣回家,与家人团聚。
在文帝的带动下,文武百官以及百姓无不动容,纷纷改变生活方式,勤俭节约。文帝之后,景帝刘启继位。他基本上承袭了文帝的政策主张和治国思想,一切以休养生息为主,繁荣国家经济,并将百姓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文景之治”是一般的政治成绩,它带来了大汉朝盛世天下,为后人赞叹不已。
第八章 历朝盛世的开篇——文景之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