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飘摇的船
32112600000039

第39章 民族“船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胸怀广阔的四川人,高举双手热情欢迎内迁企业的“下江人”。

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江山雄秀,人文荟萃,不说2千多年前凝聚着人类最高智慧的都江堰,不说闪烁着金顶之光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不说这儿出过大才子李白、苏东坡,也不说诸葛亮、杜甫、陆放翁是“半个四川人”……就凭街头挑卖的“担担面”,三两光面分三小碗,每碗要拌上十几种作料;不像下江清汤寡水的“阳春面”,名字好听不实惠;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四川人生活的精致和做人的厚道,反映了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

是的,蜀山太高,峰顶离天不到一尺;蜀水太险,水击岩石只能冲折倒流。险山恶水,正如古人所说:“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然,晓风吹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如此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远方之人进不来,当地之人出不去,不打开蜀道,四川又怎么能发展经济!

四川人是聪明的。抗战军兴,沿海企业内迁,有的省嫌麻烦显得勉强;有的省想捞好处增加地方税种。但在汉口治病的四川省主席刘湘,却电邀四川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去汉口,授意他争取更多的沿海企业内迁四川,为他们提供方便,四川《国民日报》发表文章《欢迎国货厂商入川》。

提起卢作孚,四川人几乎家喻户晓,是个传奇式人物。他出身合川县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麻布小贩,人称“卢麻布”。卢作孚18岁参加同盟会,在成都半打工半自学,做过补习学校教师、报社记者编辑,以后又投身平民教育。他曾两次乘轮船去上海,他深感川江三峡水域的凶险,家乡的闭塞落后,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得打开蜀道发展经济。他亲眼看到大江之上到处可见到飘扬着英、美、德、日、意、瑞典、挪威、芬兰国旗的“洋船”,他们耀武扬威,飞扬跋扈,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中国内河航运,连中国人自己的轮船也挂外国旗,他悲愤万分地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航运业!

回乡后,卢作孚和几个朋友决计先开辟合川至重庆的嘉陵江短航,以定期航班客运为主。他们用了2年多时间、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集资近3万元,买回了柴油发电机,先办了个合川小电厂,城里亮起了500多盏电灯;并从上海订购了一艘载重70吨的轮船,取名“民生轮”,1926年夏,在合川破旧的药王庙,挂上了“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牌子。

杨森时任川南督办,请卢作孚去佐办万县市政,他拒绝了,杨森以为他嫌月薪太少,卢作孚笑着说:“是啊,我在民生公司当总经理,工资有这个数。”他伸出三个手指。

“怪不得,3000元!”杨森惊叹道。卢作孚使劲摇头。杨森瞪大眼睛问:“莫非3万?”卢作孚哈哈大笑:“两位数啊!”

“30元?”杨森困惑不解。卢作孚点点头。杨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居然会有月薪30元的总经理,这恐怕是当时最“便宜”的总经理了。

十年耕耘,十年苦斗,到1936年,民生轮船公司已经拥有民生、民用、民望、民福、民治、民权、民安、民殷等40多艘轮船,开拓了近3千公里的内河航运,承担了长江上游70%以上的运输业务,民生,成了中国民营运输行业的一面旗帜。

民生轮船公司网罗了各类人才,留英船舶设计专家张文治,造船专家叶在,经济学家江昌绪、周雁翔,锅炉专家李永成,海商法专家魏文瀚,著名引水金月石等,都云集公司,分别担当重任并享受高薪。

业务处处长童少生,原为美国捷江公司买办,“捷江”竞争失败后,卢作孚“三顾茅庐”,后来担任公司副总经理,成为卢的知己和得力助手。航务处负责人郑壁成,出身警察,与卢有旧隙,但由于办事能干、热心航运,卢不计前嫌,放手使用,后任公司主任秘书。水手出身的张于霆,是土专家,在上海一家轮船公司任职,因无学历不受重用,到“民生”后成了挑大梁的工程师。茶房出身的周海青,做过木船上的舵工和领江,卢作孚破格任命他为“民权”、“民本”等大轮船船长,又派他去东南亚各国学习航海知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卢作孚有识人之明、容人之量和用人的“不拘一格”。在这里,总经理的工资低于船长和高级技术人员,1932年船长月薪600元,总经理却只有500元。

民生公司的管理制度严格、细致而独特,所以民生公司所属各艘轮船的职工,有文化教养,作风正派,服务热情,是当时惟一不收小费对上中下三等乘客不分贵贱平等服务的企业。

在这10多年中,卢作孚先后担任过三峡峡防局长、省航务处长、省建设厅长、国家交通部次长、国家粮食局长。他每次都受命于危难之际,难关一过,就辞职而去。而且他所担任的这些职务,都和航运有关。他仍是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

在卢作孚初办航运时,嘉陵江两岸盗匪成堆,当轮船行驶在狭窄的峡水中时,躲在岸上山石树丛后面的土匪,一撑竿,就跳上江轮抢劫。有时,他们架着几只小船,打着火枪,胁迫轮船停下,然后将乘客钱财洗劫一空。这在川江上早已司空见惯,匪患,是发展航运的障碍。所以,卢作孚毅然答应地方人士的要求,担任了峡防局局长。

峡防局设在嘉陵江畔的北碚。那时的北碚,只有破旧的土房,一条丈余长的青石小街,坑坑洼洼,污水流淌,爬满苔藓,每道街口都设有防盗木栅。卢作孚和他的同事们走遍辖地4县39个乡镇,摸清情况,他深感“匪”和“民”之间只有“一线之隔”。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出庙里的菩萨,腾出8所大庙办学校、医院、图书馆、织布厂,凭着他的声望,邀请各方人士来此投资办厂搞科研。

原来“支匪”的无业贫民找到生活出路,扛枪打劫的匪盗成了有“一技之长”的技工,杀人放火的匪巢,成了安居乐业的地方。

在不长的时间内,这里建成了温泉公园和街心公园,仿照青岛的建筑,新建幢幢小巧玲珑的别墅式房屋。更为惊人的,是集中很多专家学者的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北碚安家落户。这里生产的“三峡布”驰名巴蜀,嘉陵江两岸的匪患基本根除,水道航运也四通八达。

卢作孚担任省航务处长,就是要从洋商手里收回川江航运权,长江的主人,是中国人。

在四川,航运一直是个敏感的领域。1926年9月初,英国太古公司的“万流”商轮,在云阳故意撞沉了杨森所部的3只木筏,淹死官兵58人,沉没银元8万5千元。杨森一怒之下,将太古公司的“万通”、“万县”2只轮船扣留。英国军队竟然炮轰万县,民房商店成为焦土,死伤居民达4千多人。杨森率部也向英舰对战。在宜昌至重庆航道上,日商日清公司的“嘉陵号”,两次横撞民生公司的“民主轮”船头,寻衅肇事。

1928年冬,重庆督办刘湘聘请卢作孚出任航务处长,是想让川江航业界联合起来与外轮竞争。一向对做官视作“味同嚼蜡”的卢作孚,几次拒绝后,他提出三个条件:一是为期半年;二是调峡防局6个连到航务处;三是凡“民生”和川江其他华轮公司合作,所需款项请督办公署垫付,“民生”陆续归还。刘湘答应了他的条件。

卢作孚整顿了航务处,整顿了沿途码头,然后公布了川江航运管理办法。当时英商白理、太古、怡和、安利洋行,美商的捷江、柯克士,法商吉利洋行、聚福公司,都将川江当做一块“肥肉”,控制川江,争夺货源,闹得乌烟瘴气,他们哪会在乎你中国人的“管理”?但碰到卢作孚,就对不起了。日商日清公司的一艘轮船到重庆,船长拒绝航务处人员上船的例行检查,航务人员立即退回。但是,这艘轮船运载的货物,堆搁在船上三天三夜,都无人肯来搬运,日商愿以高出两倍到三倍的力资,但无人肯来卸船。最后由日本领事出面,服从中方检查,然后卸货。这件事轰动全国,打掉了洋商在川江上的威风。

在此同时,作为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化零为整”“九九归一”,统一川江航业,他因势利导,将川江上那些债台高筑、濒于破产倒闭的华轮公司的轮船收买过来,演出了一幕兼并与反兼并、大鱼吃小鱼的活剧。航行于川江上游的九江、通江、锦江、协同、定远、利通公司的10条船都并入民生公司,特别是吨位580吨的日本籍川东公司的“长天丸”,也换了旗帜改名为“民强轮”。民生公司从3艘船增加到14艘,小小“民生”,成了川江航业之首。

船多,还要善于经营。他开辟重庆至泸州、宜宾航线、乐山的岷江线、成都至重庆线、重庆至宜昌、重庆至汉口航线,然后又开通重庆直达上海的渝申线。川江上游每年从12月初到2月是枯水季节,水浅石出,暗礁密布,在灶门碛、秤杆碛、折桅子等水道,吃水2米以上的轮船很难航行;而新滩、崆岭滩、冰盘碛等险滩,有的水位落差竟达8英尺以上。在枯水季节,一艘艘轮船如同一堆堆废铁。但卢作孚和民生公司职工,创造了“三段航行”,例如渝宜线,他们将重庆到万县称为上段、万县到庙河为中段、庙河到宜昌为下段,避开了青滩、米仓峡这些险段,做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地方势力的支持,不是一般航运公司所能做到,卢作孚独占天时、地利、人和。星条旗从捷江公司的7艘轮船上摘下来了;意大利旗、日本旗也分别从永丰、永年、长天丸等轮船上落下……在川江上,卢作孚成为名副其实的川江“船王”。

卢沟桥的炮声响了!1937年9月,卢作孚指挥所有轮船,全力以赴地将刘湘率领的川军运送出川,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938年5月,民生公司的全部甲级轮,分三路抢运川军29军和30集团军将士,出川参加保卫武汉的战斗。1938年秋,武汉三镇失陷,政府机关、工厂学校、伤兵难民,潮水般地涌向宜昌,原来挂着四川省建设厅长头衔的卢作孚,突然被“最高当局”指名担任交通部次长,指挥了著名的宜昌撤退。很多当权者几乎都有一种“通病”,平时眼里只有亲信,只有到了危急时刻才想起“能人”。卢作孚也跟平时一样表明,撤退完毕就将“次长”宝座“完璧归赵”。

当他一到宜昌,只见滞留货物堆积如山,小小山城滞积着8万余吨货物,旅馆里挤满公务员和伤兵,3万余难民露宿街头,有的已滞留一个多月,盘缠早已用光,日机每天来轰炸扫射,占领了汉口的敌军正向宜昌推进,山城一日数惊,到处是一副危城末日的景象。

卢作孚抵达后立即和各轮船公司负责人、技术人员商量,他当机立断,抓紧宜昌段枯水季节到来前的40天时间,一是把物资先抢运离开宜昌,分别运到奉节、巫山、巴东,然后再分段运输;二是将所有轮船卧铺改为座位,一张铺位可坐5个人,抢救人员要紧。沿江两岸拉起电线,安装了探照灯,架起起重机,所有码头工人不分属于哪帮哪会,全部披挂上阵,日以继夜地抢搬货物。宜昌城乡都沸腾了,各行各业都来慰问码头工人,把饮料、食品送到他们手上。

40个紧张的日日夜夜,卢作孚的40个不眠之夜。他每夜带着公司职员来到难民中间,让老弱病残先离开宜昌,帮助路费告罄的难民签票免费,他成了难民们的“救星”。

撤退,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拜访了这一带所有木船帮会的“龙头老大”,晓以抗战大义。不久,各木船帮会也都浩浩荡荡地参与进来了,轮船刚开走,木船就停进来,装载货物,舟行如箭,港口桅杆如林,江上白帆片片,千里川江呈现盎然生机。当时,卢作孚指挥的这场撤退,被西方记者称之为“中国的‘敦克尔克’大撤退”,当江水低落到不能大规模运输时,堆积在宜昌沿岸的器材已全部运完,疏散的人群也全部西上,当日寇铁蹄踏上这个鄂西重镇时,留给他们的,只是废墟和空城。宜昌大撤退,成为抗战史上永远抹不去的光辉一页。

更值得一提的,当有些民族工业内迁遇到困难,政府漠然置之,但这位四川企业家却伸出了热情援助之手。1937年9月,敌机狂炸常州,大成纺织染公司总经理刘国钧申请内迁未准,大成二厂全毁,大成一厂损失严重。就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派人到常州,愿为大成内迁解决运输工具,帮助大成将部分设备运往四川,并于常州沦陷前两天,帮助刘国钧携眷前往汉口,然后进川。在汉口二次内迁时,上海大鑫钢铁厂经过几个月的搬迁,资金所剩无几,再也无法负担这长途迁移所需费用,同时当时很难找到船只,总经理余名钰一筹莫展。此时,卢作孚愿意帮助“大鑫”,双方经过洽谈,由民生公司加入一半资本,并提供“大鑫”内迁所需船只,创建渝鑫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抵达重庆后最早开工,成为后方最大的民营炼钢厂。

战时后方人口骤增,前方又急需粮食,四川粮库已空。但川东、川北粮食丰收,问题是运不出来,官吏无能,后方城市和抗日前线都面临饥饿。于是,交通部次长卢作孚,又被任命兼任全国粮食局局长。他从宜昌回到重庆,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川东、川北,亲自挑选粮食转运点和最佳运输线。他走遍城乡,发觉粮食都分散在偏僻地区的农民家里,要把这些粮食收购集中,需要组织千千万万的人力。

前线断粮的长途电话接踵而来,他心如火焚,他只能带领人员分别走村串寨,动员卖粮支援抗战。经过细致扎实的动员,巴中地区30万农民肩挑背扛小车推,运粮人群行进在曲折田道上如蜿蜒游龙,晓行夜宿,餐风饮露,将上万吨稻米送到转运点。多好的农民啊!卢作孚的眼里饱含热泪。

然而,卢作孚和他的公司却付出惨重代价。民俗轮运送军粮在巴东遭到敌机轰炸,船沉江底,船上只有7人生还。敌机多次空袭,使民生公司在长江上游的运输力减少了一半,“民生”陷入困境。于是,卢作孚在解决战时粮荒后,立即辞去局长职务,以后又坚决辞去交通部次长职务,他不能让公司在惨重牺牲之后一蹶不振。

说来也许使今人不敢相信,卢作孚身为交通部次长,他拥有一家托拉斯的大轮船公司,还兼办布厂、机器厂和煤矿,是中外闻名的大实业家。但是,他却是一个没有钱的“大亨”,他的家庭开支,要靠夫人蒙淑仪做刺绣女红补贴。他家住在重庆红岩村,4间房住祖孙三代十几口人,只有仅够吃饭、睡觉、写字的简陋家具,客人来多了,就得有人站着。家里连一台收音机都没有。他的全部收入甚至包括稿费,都赠给中国西部科学院、北碚的兼善中学和瑞山小学,他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直到临终,都是两袖清风。

很难想像,这是一个大资本家!毛泽东曾说过,我国实业界有四个人是不能忘记的,卢作孚就是其中之一。

在卢作孚之后,世界上出了不少“船王”,他们拥有船舶的吨位和在世界各地自己经营的范围,他们拥有的巨大财富,都大大超过卢作孚,然而,人们不是以资财来计算,而是从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来衡量,卢作孚不愧为我们民族的“船王”。